校园APP“绑架”生活,别把学生当“流量商品”了





“智慧校园”的初衷是便利,但现在很多学生连洗个澡、用个洗衣机,都得先在广告弹窗里“闯关”。这些校园服务APP,嘴上说着服务,实际上是把学生当成了被圈养的流量,注意力被打包卖给了广告商。这事儿其实不新鲜,也不是无法可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早有规定,教育部门几年前也发文要求治理。可问题迟迟解决不了,根子在于监管没长出“牙齿”,规定多是呼吁,惩罚不痛不痒,导致企业有恃无恐。要解决,学校不能再当“甩手掌柜”,必须把好APP的准入关,在服务协议里明确广告红线。更关键的是,市场监管部门得下场,给弹窗频率、关闭按钮这些细节立下规矩,对违规企业动真格,罚到他们肉痛才行。北京、珠海已经有了白名单、备案审查这类有效做法,说明只要真管,就能管好。校园毕竟是学习的地方,不是商业围猎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校园生活完结破解版(校园APP绑架生活)》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