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作者都是谜,除明代两部有署名外,清初两部均未署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署名罗贯中,《水浒传》则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石头记》无署名,胡考出子虚乌有之曹雪芹。
这三部作品的作者与成书时间,我都做过解读。因为伪造“施彦端”为施耐庵,胡考“曹雪芹”,这三大名著都被深深误解,其真正伟大之处惨遭抹杀。《西游记》同样被误读,因为误读错把这部书的成书时间考定为万历二十年前,冠名“吴承恩”,几乎摧毁了这部伟大的名著。
《西游记》究竟写的是什么,何时成书,作者究竟是不是吴承恩?这篇文章,将揭开《西游记》之谜,探讨其成书时间与作者的真实身份。
四大名著都是原创小说,并不是学界所说的只有《石头记》是原创,其他三部是二次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是否原创我已经讲过,今后还将涉及到这个问题。这篇文章,专门讨论《西游记》,讲清楚了《西游记》究竟写的是什么,是否原创也就不言自喻了。
四大名著有一个共同的笔法特点,那就是“甄士隐”。隐,就是谜,古代的射覆游戏。《说文解字》:“谜,隐语也。”宋代程大昌《演繁露》中说:“古无谜字。若其意制,即伍举、东方朔谓之隐者是也。至《鲍照集》则有井谜矣。”
隐,就是灯谜。四大名著中大量写“灯”,其一用意就是宣示他们的书是以灯谜隐语写成。为何以灯谜隐语写书呢?明嘉靖时期的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中说:“古之所谓庾词,即今之隐语也,而俗谓之迹,杭人元夕多以此为猜灯,任人商略。永乐初,钱塘杨景言以善谜名。成祖时重语禁,召景言入直,以备顾问。”
古代重语禁,时有文字狱,文人便以灯谜隐语隐写或者隐记当时不能讲的话,不能记的事。与田汝成同时代的李开先则说:“诗禅何所于始乎?其当中古之时乎?人心稍变,直道难行,有託兴,有佹诗,有讽谏,有寓言,有隐语,有廋词,俗谓之谜,而士夫谓之诗禅。如禅教深远,必由猜悟,不可直指径陈,径直则非禅矣。”
李开先所说的“诗禅”便是庾词的总称,诸如四大名著之类的小说、戏剧就是“诗禅体”作品。后来,孔尚任在《街西三绝刘生索赋》中说:“不是诗禅不是谜,灯昏酒散费人猜。”孔尚任的《桃花扇》也是诗禅体,隐写的是明亡清兴历史,寄托自己服从新朝,警告大明遗老遗少莫做复明大梦。
其二,“灯,烈火也”,四大名著无一例外地一片火烧、走水。四大名著为何一片火海呢?这是因为大明国号出自火正祝融,融,大明也。《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见证了靖难之役的历史,建文帝就焚于宫廷大火,且被永乐皇帝焚化。《西游记》、《石头记》则见证了朱明灭亡,朱由榔的结局就是“回首相看已化灰”。
隐,在四大名著中都是“寅”的谐音,又都以女娲补天“积芦灰以止淫水”之“淫”谐音,但凡书中与“淫”有关的人物与故事,都是“寅”。前两部成书于宣德至成化年间的名著,其中隐写了一个“寅”: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这年是戊寅年。《石头记》中则又“彪拆虎字”,也就是三寅:大明太祖崩于戊寅,取代大明的顺治生于戊寅;靖江王亡于庚寅;南明亡于壬寅。《西游记》同样有三寅,下文就将以此“三寅”,揭开大明西游之谜。
我在很多文章中以相同的隐语并解四大名著,比如女娲补天、天香、香花灯烛,等等,因而,“四大名著一脉相承,读懂一部,其余如观掌纹。”
学界认为,《西游记》是以唐朝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为原型,写的一部神魔小说,旨在宣扬正义的化身孙悟空降妖除魔的主题。其实,《西游记》只是假借了玄奘取经的幌子,实写的是朱明“驾鹤西游”。为什么呢?我举书中几个情节,看看《西游记》究竟写的是什么。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写的是猴王出世。“灵”,在四大名著中都有,且有“通灵”、“灵通”之词,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靈,巫,以玉事神。”以玉祀神,就是靈,因此,靈的本字是“玉”字底。后来,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楚人名巫为灵,许亦当云巫也无疑矣。”这则注解,也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楚国以女巫祝神灵,是一种祭祀仪式。
正因为此,四大名著就以“灵”隐写大明。《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太祖)出自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邾,就是春秋鲁国附属国、封地在鲁国之东的邾子国,《西游记》中作“朱紫国”,《石头记》“东鲁”即此,邾国又叫朱娄国,朱娄即红楼,隐写的是以成祖为象征的朱明,“娄”加“木”字边,寓意这段朱明历史始于木绝于木(朱由检。朱由榔)。
邾国本曹姓,因“邾”而得国姓朱。邾国的第一代国君是曹侠(挟),因此,《三国志通俗演义》“挟天子以令诸侯(朱猴)”,《水浒传》:“水浒寨中屯节侠”,《石头记》则有红楼四侠。
曹侠的先祖是曹安,安,家女,也就是《西游记》中的姹女、《石头记》中的闺阁、“妙”,四大名著中的“女”都是隐写的大明。
曹安是吴回祝融之孙。吴回既是邾国先祖,也是楚国先祖,朱元璋乃因“融”得国号——“融,大明也”。公元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1367年建吴元年,都是因为吴回。璋即半圭,白玉祭祀玉器——这就是“以玉事神”,也就是“灵”。孙悟空是“灵根孕育”,他就是大明的象征。
洪武元年(1368年)是农历戊申年,戊是“巫”的谐音,申肖猴,大明属猴,且是玉猴(陆虞候等等)。朱元璋定鼎石头城,便是石猴。因此,《石头记》中说:“石即豕,亥字寓焉。”石就是朱(猪)。
四大部洲隐写泗州。第一回借邵雍之说,写“开辟鸿蒙”,其实隐写了女娲补天。辟,明也,君也,大明开国之君便是“开辟鸿蒙自兹始”。这段看似神秘的描述,其实都是隐写的大明之兴,隐藏大明之亡。但以文本解读,这段文字交代读者,四大部洲不是写的佛界,而是写的泗州。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三皇五帝时期肯定没有佛界,四大部洲也不是《大唐西域记》中的四大部洲——这件事,已在其他文章中做过解读,此处略去。四大部洲其实是泗州,州,水中可居者,也就是“水浒”。“水浒”的真正寓意,就出自女娲补天“积芦灰以止淫水”,淫水即洪水,隐射洪武。且,洪武就崩于“淫”。
史上没有贞观三十三年,也没有贞观二十七年。第十回写了这样一个情节,说崔判检阅万国国王天禄总簿,“只见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于是,挥笔在“一”字上添了两画,“十王从头看时,见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阎王便说:“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这一段描写,就说李世民要活到贞观三十三年。其实,贞观年号只有二十三年历史。作者不会不知大唐贞观年号有多久,这一笔错写必然有寓意。
贞观年号没有三十三年,而玄奘法师也不是在贞观十三年时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的,更不是唐太宗的御弟,出西域是偷渡函谷关而不是李世民颁发了通关谍文。史载,陈玄奘是贞观三年(629年)出关,贞观十九年(645年)返回,与书中写的“贞观二十七年”相差了八年。历史上哪有贞观二十七年?
二十七对应二百七十,也是写的“人生于寅”。历史真实中,贞观年号总共有二十三年(627年—629年),多写这四年还有一个隐喻:大明太祖崩于戊寅,朱允炆继位,第二年是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军进城,朱棣夺位。六月十八日,“命五府、六部一应建文中所改易洪武政令格条,悉复旧制,遂仍以洪武纪年,今年称洪武三十五年。”
仅以这几处情节就可知,《西游记》并非写的是“唐僧”西天取经,主题也不是以孙悟空为正义化身降妖除魔。《西游记》实写的是大明兴亡历史,“孙悟空”三个字与“曹雪芹”一样,是一部大明兴亡历史。
某公因世德堂本陈元之序落款中的“壬辰”年,判定这版《西游记》是万历二十年付梓的,如此,《西游记》的成书时间就应当在万历二十年前。这个判断似乎没错,因为,建阳闽斋堂杨居谦刊本卷后有这样一行字:“崇祯辛未岁闽斋堂杨居谦校梓”。如果说六十年一个“壬辰”不好判断,那么,“崇祯辛未”就肯定是崇祯四年无疑了。从万历二十年(1592年)到崇祯四年(1631年),期间只有三十九年,不会再有第二个“壬辰年”。难道,《西游记》未卜先知,在万历二十年时就知道了大明要亡了?
刊本时间似乎可以定论《西游记》成书于万历二十年之前,但是,另一个刻本却要唱反调了。世德堂本以陈元之“壬辰”之文为序,“鼎镌京本全像西游记”也以陈元之的文章为序言,但是,这个版本的落款却是“癸卯夏念一日也”。而且,这个本子与崇祯四年辛未本都是闽斋堂的刻本。由此可见,无论世德堂本还是另外的两个刻本所标注的时间不可靠。
书商刻书最爱伪托古人,这样的事古籍没少干,但都是为了借古人以立论,或者借古代圣贤以宣扬学问。比如《周易》十翼,就是汉代易学家借孔子之名对《周易》的注解诠释。还有诸如“伪尚书”、《周礼》等等。
但是,明清以来的伪托古本却另有所图了:其一,是满足时人厚古薄今心理,无论世德堂本还是闽斋堂本,都不是官方刻本,刻书卖钱才是书商的第一追求,哪顾得上会不会误人子弟之类的缺德事?以《西游记》中所暗示的几个时间节点解读,这部书肯定不是明朝的作品,其成书时间肯定在康熙元年之后,稍早于《石头记》。
以下,我举几处书中的时间节点,看看《西游记》究竟写到了哪个历史时期。
第一回“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到这句话止,是第七个“五千四百”。作者为何要写七个“五千四百岁”呢?七,隐伏后文书之七绝山。七绝山八百里,山中多柿子,有稀柿衕。柿子,与狮子谐音,别名朱果,隐写的就是邾子国,也就是朱紫国。猪八戒过八百里,就是重八,猪八戒拱开稀柿衕,寓意重八开辟。七,乃七政五星,寓意大明“水木火土金”绝,也就是大明灭亡。
五千四百,以周天之数三百六十除是十五,隐写崇祯之前的大明十五帝。再去九十,除余十二,也就是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十二地支隐写字长陵至德陵之大明十二陵,也不包括崇祯。其实,这个情节写的也是“太虚幻境”,隐写整个大明兴亡历史。为什么不算崇祯在内呢?原因就是这句话:“人生于寅。”
这个“寅”指的是戊寅年:洪武三十一年,大明太祖驾崩。《水浒传》阳谷王婆说潘金莲:“这个娘子属虎,戊寅年生,新年恰好九十三岁。”九十三是诗禅数字,合为二十二,这句话讲的是洪武三十一年与建文元年,大明新年时,朱允炆二十二岁。崇祯十一年,取代大明的顺治出生。这段历史,《水浒传》的作者没有见到,但《石头记》的作者却写了“虎兔相逢大梦归”、“又向荒唐演大荒”,太祖驾崩于戊寅,取代大明的则是戊寅生人,所以是“人生于寅”。这个时候还在崇祯年间,崇祯帝没有进入太虚幻境。
第二十七回“观音院僧谋宝贝”,写的是金池长老谋夺唐僧袈裟。《水浒传》中有观音,《石头记》中也有观音,观音即泗州大圣(见“黑旋风沂岭杀四虎”),隐写的就是出自泗州的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金池长老说他“痴长二百七十岁了。”从洪武元年(1368年)到顺治出生之崇祯十一年(1638年),就是二百七十年。书中还有几处二百七十,比如乌巢禅师授心经时说:“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心经》又称《观音心经》,共五十句二百六十字,乌巢禅师即朱元璋,这里的五十四对应的就是五千四百岁,“人生于寅”。《心经》只有二百六十字,也多写十个字以照应二百七十。
《西游记》中的数字都是诗禅隐语,必须以《石头记》中所说的“乘除加减”来推算。比如金箍棒的重量,就隐含大明运数。
“人生于寅”,其中隐含了壬寅,这个壬寅年指的是康熙元年。《石头记》中以“淫人”隐写,第二十七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隐藏了康熙元年四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南明最后一帝朱由榔被吴三桂以弓弦缢杀于昆明篦子坡金蝉寺,随即在北门以柴薪之火焚化。
第二回书中,专写了一段孙悟空斩北下水脏洞混世魔王,夺得一把“榔槺”刀的故事。北下是指北下门,又指昆明北门。“榔槺”,就是指的朱由榔亡于康熙元年。唐僧是金蝉子,也就暗写了金蝉寺。第九十三回则写了个“布金禅寺”,其一寓意就是谐音金蝉寺。
限于篇幅,本文只举这几处文本以证《西游记》绝对隐写了南明灭亡的历史,因而,其成书时间就应当在康熙年间,稍早于《石头记》。那么,《西游记》的作者会是谁呢?
现在各种版本的《西游记》都标注“吴承恩著”,吴承恩真有其人吗?我依据网络上的“吴承恩”词条索骥,在茫茫史海中没有找到迅先生与胡先生考证的“吴承恩”。没有找到“吴承恩”,却找到了一部《千顷堂书目》中的《西游记》,遗憾的是,这部由明末藏书家黄虞稷(生于万历年间)收录的《西游记》不是小说,而是一部地理著作。两位考证《西游记》作者大概是搞混淆了吧,误把这部地理书看成小说了?
还有朋友告诉我,《西游记》的作者是李春芳,然而,李春芳卒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他怎么可能知道康熙元年的事?
《西游记》的作者非常神秘,书中没有任何细节透露其身份。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在书中找到作者的丝毫影子。但是,对照《西游记》、《石头记》,我有一个大胆地推测:《西游记》的作者也是一个大明王子。大明王子说大明实亡于太祖,实亡于太祖“封建诸子”,这是数典忘祖之罪,所以,深藏了自己的身份。这个王子,恐怕就是《石头记》的作者之一八大山人。是与不是,依然得继续深入探讨。
这篇长文虽然有点长,但只是提纲挈领地涉及了《西游记》的真相,简述了《西游记》的成书时间。在此前写过的《西游记》的解读文章中,对此也有涉及。今后,将进一步深入挖掘文本细节,我相信,《西游记》的作者与《石头记》的作者一样,都隐藏在文本细节之中。
最后,再重复一句说过多次的话:“四大名著一脉相承,读懂一部,其余如观掌纹。”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4399西游记体裁(西游记隐写大明兴亡)》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