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进化武器小游戏(中国古代火器的进化)

守城进化武器小游戏(中国古代火器的进化)

admin 2025-11-04 资讯 2 次浏览 0个评论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问世后随即用于军事目的,使中国古兵器领域率先由冷兵器时代过渡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

火器的滥觞

公元904—907年,江淮军阀杨行密部将郑璠进攻豫章(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龙沙门”,有学者推测当时使用了火器。北宋立国后,史书上正式出现了关于火器的记载。发展到宋金对峙时期,反推力火箭、爆炸性的铁壳炸弹、喷射定向火药燃气的“火枪”、利用火药燃气发射弹丸的“突火枪”先后问世。至此中国古代火器的几个主要类别初具雏形。

中国古代以黑火药为工质,利用其点燃后产生的高温燃气的烧灼效应,或利用其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效应和破片效应,或借助于身管、利用火药燃烧发射弹丸,或利用气候喷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飞等各种手段杀伤敌人,摧毁敌方战斗设施的所有兵器。中国古代火器的可考上限为北宋初期。

按作用原理可以分为:燃烧性火器爆炸性火器管形火器火箭武器燃烧性火器

中国古代火器的一种。火药的发明初始,军事上最初的用途是替代一部分传统易燃物,用于对敌实施火攻。以火药为工质的燃烧武器就是燃烧性火器。从北宋《武经总要》记载的火球、蒺藜火球、毒药烟球三种火药配方来看,除硝石、硫磺、木炭“三要素”以外,均含有相当比例的其他物质,包括若干液态油脂,合成后成膏状物。用纸或者布等材料为外壳,将这种膏状火药制作成药球,就属于燃烧性火器。战时用烧红的铁椎将壳体烙透、点燃膏状火药,立即用手或者弓弩、抛石机发射出去。落地立即形成强烈的火源。或兼有散布铁蒺藜、散发有毒烟雾的功能。燃烧性火器是最原始的火器,北宋火器基本属于此类。

中国古代火器的进化

燃烧性火器的主要局限性是燃速较低,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火工技术的落后,用烙椎烙透壳体,直接点燃装药,而装药燃速过快必定殃及自身。当时所能做到的,只能是添加若干"缓燃”物质,将燃速降低到不至于危及自身的程度。然而,火药的发展潜力远非燃烧性火器所能局限。随着火工技术的进步,以及火药燃速的释放和提高,单纯的燃烧性火器不久派生出威力更大的燃爆性、爆炸性火器,燃烧性火器自身也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爆炸性火器

爆炸性火器是将火药装填在密封容器之中,由于不需要空气助燃,引燃后火药不仅照常发火,而且瞬间燃尽、化作大量气体,将容器壳体粉碎并发出巨大的声响和强烈的冲击波,这就是物理学所谓的“爆炸效应”。处于爆心的人和物将直接收到高温和冲击波的严重杀伤和破坏,如果壳体强度较高,所产生的“破片效应”还能波及更大范围。爆炸性火器的技术关键有二:其一是安全可靠的引信——导火线;其二是不含杂质的粉状或者颗粒状的火药,含硫量较高的火药威力更大。中国古代爆炸性火器的可靠上限为南宋时期,很可能是北方的金人发行的,以铁为壳,名为“震天雷”。蕲州之战,金人用抛石机发射的“震天雷”,造成城内南宋军民严重伤亡,宋人急起直追,造出了同样形制的“铁火砲”,质量、数量比金人有之过而无不及。

中国古代火器的进化

蒙元时期铁炮曾用于进攻日本,从有记载的几起“炮祸”来看,其安全性问题虽未妥善解决,但已显示出惊人的威力。明代爆炸性火器主要用于地雷和水雷,并且出现了空心、装炸药的开花炮弹,从而将炸弹的爆炸威力同身管火炮的发射能力结合起来,初步具备了近代火炮雏形。清代爆炸性火器很少记录,一直到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后才有所发展。

管形火器

使用直身管约束、聚集火药燃气,定向发射弹丸的火器。据可靠记载,中国最早出现的管形火器是南宋理宗开庆元年寿春军民制造的“突火枪”。“突火枪”以巨竹为身管,发射一种名为“子窠”的弹丸,被用以抵抗蒙古军。“突火枪”堪称近代枪炮的共祖。从名称及性能来看,“突火枪”的发射药应该是不含杂质的小颗粒火药。入元以后以铜铁为之,名“铳”,按口径大小可以分为小口径单兵火铳和兵组操作的大口径火铳,前者是现代枪械的雏形,后者是现代火炮的雏形。元代火铳以不含杂质的小颗粒火药为发射药,有实物资料为证。

中国古代火器的进化

明代中、晚期单兵火铳开始为鸟铳所取代,大口径火铳开始称为“炮”,并每每冠以“XX将军”之类的夸张性称号。以含硝量较高的火药为发射药,弹道性能有所提高,但还不尽合理。主要缺陷是炮口冲击波过大,单兵火铳、鸟铳装药少尚不构成问题,大口径火铳装药多则危及炮手安全。

火箭武器

中国古代的“火箭”可以便是三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是在用途上却有相通之处:其一为易燃物品纵火箭。这种火箭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如《周礼-夏官司马-司弓矢》:“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三国时期魏将郝昭守陈仓,用这种“火箭”烧毁了诸葛亮的云梯。宋以前典籍记载的“火箭”,基本上都是易燃物品纵火箭。其二为火药纵火箭。《宋史》两项记载:“开宝三年五月~兵部令史冯继昇等进火箭法,命实验,且赐衣物束帛”。咸平三年“八月,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所制火箭,火球、火蒺藜”,都是指火药纵火箭。火药纵火箭的出现逐步取代了易燃物火箭。其三是反推力火箭,将一中心钻孔,孔口向后的纸卷火药筒缚在箭杆前部接近箭簇的位置,点燃后火药向后喷射,推动火箭飞向远方,击中目标后可以利用药桶内剩余火药造成火灾。

1161年宋军在采石水战中使用的“霹雳炮”应用了反推力火箭的原理;同年发生在陈家岛海战中,宋军李宝所使用了火箭,大获全胜。前后文之字不提弓弩,初步确定为反推力火箭。南宋晚期北方金人袭击蒙古军时使用的“飞火枪”,很有可能是一种大型的反推力火箭。蒙古军掌握了反推力火箭技术后,随即开始了第二次西征和对宋战争。元军镇压农民其一时也多用反推力火箭武器。

中国古代火器的进化

明代是反推力火箭武器的黄金时期,单飞火箭、集数火箭、并联火箭、有翼火箭应有尽有。明代火箭技术进步很大。但古典火箭有一个致命缺陷呢:储存寿命很短,长时间备而不用会失效。部分火箭武器射击理念先进,但缺乏可操作性,实际效果并不尽人意。清代火箭品种趋于减少,火箭飞弹,多级火箭未能发展下去。此时火箭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短而轻,射程较远;一种长而重,射程较近。主要用于攻击敌方的战船和营寨,形制方面有了细微的改进。1840年后为近代火箭所取代。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守城进化武器小游戏(中国古代火器的进化)》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