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没有发现,每当秋风渐起、寒意袭来,身边长辈似乎更容易头晕、手脚发麻,甚至突然肢体力弱、行走不稳?这可能不只是“天冷气血不畅”的简单感觉,而是中风——这个潜伏在秋冬季节的“隐形杀手”正在悄然逼近。
随着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波动,中风的发病率在秋冬季有着显著上升。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发生中风,其中近七成集中在秋冬季发作。它不仅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更给无数家庭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
但别担心,中风虽凶险,却可防、可控、可治。尤其是中医千年智慧,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思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如何在秋冬季节,用中医智慧守护您的大脑健康。这些“中风先兆”要当心
中风并非毫无预兆。中医称之为“中风先兆”或“小中风”,西医则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抓住这些“预警信号”,往往能抢在悲剧发生前按下暂停键。
通过全国多中心的临床登记,将中风患者发病前2周出现的征兆进行了总结,并将前十位的表现总结为“中风十征”,请您牢记:
偏身无力:一侧身体没劲,走路迈不开腿或是拿东西不稳
眩晕:天旋地转,站立不稳,像坐船一样
偏身麻木:一侧手臂或腿脚发麻,对疼痛或是温度的感知能力下降
说话不清:说话含糊不清,或一时想不起常用词语
耳鸣:耳朵或是脑内突然出现嗡嗡声、蝉鸣声或其他异常声响,有时还可能伴有听力下降
走路偏斜:走路摇晃,失去平衡感,容易跌倒
口舌歪斜:刷牙漏水、吃饭漏饭,面部不对称
视物不清:眼前发黑、重影,或视野缺损
嗜睡乏力:白天昏昏欲睡,精神萎靡,提不起劲
情绪异常:莫名烦躁、抑郁,或情绪淡漠
温馨提醒:如果出现以上任意一条,尤其是反复的突然发生、短暂出现又自行缓解,千万不可大意!这可能是中风的“红色警报”,务必立即就医,争取黄金救治时间。
怀疑中风了,该怎么办?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记住:时间就是大脑!现代医学强调“黄金救治时间”(发病后3-6小时内),而中医从“毒损脑络”病机出发,提供了独特的早期干预路径,强调“开玄解毒通络”。
面对这种紧急情况,我们需要分步骤来应对:
第一步: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为什么这么重要?中风本质是脑部供血中断,每延迟一分钟,就有约190万个神经元死亡。切勿自行驾车或等待观察。专业的急救团队能快速进行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明确脑梗或脑出血,选择最为适宜的治疗措施。
第二步:
中医早期介入,解毒通络护脑
在拨打急救电话后,中医可立即介入,与西医急救形成互补。现代医学强调溶栓与取栓,而中医则从“毒损脑络”理论出发,主张“解毒通络、醒神开窍”,可在急救阶段发挥协同作用,为后续治疗赢得主动。如在急救用药中,根据中医医师指导,依据患者寒热虚实的不同,分别给予安宫牛黄丸或苏合香丸,以起到清热或温通解毒,开窍醒脑的作用。
哪些人是中风“高危人群”?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但有些体质和生活习惯,会让秋季“邪气”有机可乘。了解这些高危因素,有助于我们提前做好防范。
慢性病患者:“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降低,寒冷刺激易致脑血管收缩痉挛,引起脑灌注的下降;而糖尿病患者秋冬季胰岛素抵抗加剧,运动减少,血糖更易失控。
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弱,对寒冷敏感,且常合并用药不规律问题(如因出行不便中断服药)或是规律的复诊、复查被延误,都容易导致中风病危险因素防控不足,导致中风病的发生。
生活方式不良者:冬季活动减少、高脂饮食(如火锅、饮酒)、吸烟等,加剧血脂异常和肥胖风险。
另外,秋冬季呼吸道感染(如流感、肺炎)高发,炎症反应会损伤血管内皮,激活凝血系统,促使血栓形成或动脉斑块破裂,而接种流感疫苗可间接降低中风风险
中医防治:秋冬护脑的“四大法宝”
虽然中风凶险,但中医“治未病”思想正是它的克星。以下方法,简单实用,全家可学:法宝一:
防寒保暖,慢病防控
重点保护头部、颈部及四肢,外出戴帽,避免冷风直吹;洗澡前预热浴室。
高血压患者每日监测血压,遵医嘱调整药量,避免血压过高、过低或波动;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检测,避免冬季体重骤增和血糖不达标;高脂血症患者则需注意低脂饮食,增加深绿色蔬菜(补充叶酸)及优质不饱和脂肪酸摄入。
法宝二:
导引养生,动静相宜
中医导引术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八段锦:尤其推荐“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升清降浊,调畅气机。
太极拳:缓慢柔和,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稳定血压。
穴位按摩:每日按揉风池穴(后颈两侧凹陷处)、合谷穴(虎口)、内关穴(腕上三指宽),各1-2分钟,有助醒脑开窍、祛邪通络。
法宝三:
饮食有节,润燥通络
秋冬饮食宜“温润、清淡、通络”,推荐三大“护脑食材”:
黑木耳:天然“血管清道夫”,活血化瘀;
山楂:消食化积,降脂通脉;
芹菜:平肝清热,降压利水。
忌口提醒:
少食肥甘厚味、油炸烧烤
控制盐分摄入(每日<5g),避免血压飙升
戒烟限酒,烟酒助火动风,极易诱发中风
法宝四:
情志调摄,心安神宁
中医讲“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情绪剧烈波动,是中风的重要诱因。
保持平和心态,遇事不急不躁;多与亲友交流,避免孤独抑郁;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园艺、听音乐,怡情养性。
秋冬昼短夜长,日照不足,容易情绪低落。建议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调节生物钟,提升阳气。
中风不是命运的偶然,而是身体发出的长期警示。在这个寒意渐浓的季节,让我们用中医的智慧,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火墙”。
记住:
早识别——留意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早干预——调整生活方式,未病先防
早治疗——一旦发病,争分夺秒
只要我们用心守护,就能让每一次呼吸都平稳,每一次行走都稳健,每一个笑容都灿烂。愿每一位长辈,都能安然度过秋冬,拥抱温暖安康的幸福晚年。
作者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董兴鲁
来源: 北京114预约挂号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虚实生活1.5破解版(秋冬季节)》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