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白回家攻略(交暖气费领了俩 大白)

送大白回家攻略(交暖气费领了俩 大白)

admin 2025-10-25 资讯 4 次浏览 0个评论

有谁会对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的生活感兴趣呢?孩子们现在都这么忙!但是我想到了,就一口气写下来了,也不为别的,就是想写了——(全文3000多字,看完约需8—15分钟,请合理安排时间)

交暖气费遇新奇小礼品

又到交暖气费的时候了,运城这几年都是每平米 16 元。昨天,我路过门口的缴费大厅往里一看,好家伙,大厅里乌泱乌泱的,还这么多人。问了有供暖公司的APP,2分钟直接在手机上交了。排队的这些人,有的是需要报停的;有的是去年报停,今年又要开通的;还有的应该是年龄大了,不会在手机上操作吧!

交完费,我瞅见缴费大厅的桌子上放着一堆红色小纸盒,开口处可以看见里面装着个白色的小人。我好奇地凑到桌边,问旁边人说,交了费就能拿一个。我看它白白净净、呆萌可爱的,大厅里又乱哄哄,也没人管,就顺手拿了两个——平时我不是这种爱占小便宜的人,但我邻座的小同事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小玩意,就想给他也拿一个。​

到单位后,小同事见了,笑着说:“这叫‘大白’,是个手机架。” 我才恍然大悟,不禁感慨,年龄大了,现在年轻人玩的好多东西我都没见过。

不过再一想,咱们小时候那些有趣的事儿,现在的年轻人不也没经历过嘛,这么一想,心里就平衡多了。

刚好今天去交暖气费,就想起了我小时候 “拾炭核” 的场景,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每到冬天来临之前,我总要和小伙伴们像捡拾宝贝一样,蜂拥地来到厂区的炉渣堆上。​

童年的 “寻宝” 行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运城盐化四厂,锅炉车间下面有一个大大的炉渣堆放场,那可是我们这些家属院孩子们眼中的 “宝地”。

一到冬天来临之际,这里就成了我们的战场,我们要在这炉渣堆里,捡拾一种能让家里温暖过冬的宝贝 —— 炭核。​

交暖气费领了俩 “大白”,想起小时候“拾炭核”,冒着火星也要抢

一般到了周六或周末下午四点左右,锅炉房就像被按下了热闹的开关——排气声能直接传到家属院。后来我才知道,四点是厂里生产工 “三班倒” 的一个交接班时间,其实每天三个交接班时间,锅炉房都会传来热闹的声响。但那时候,我们只知道这个时间点,炭核特别多!​

一听到锅炉房有动静,小伙伴们眼睛都亮了,一个个像离弦的箭,提着那个叫 “cuo”(有知道这个字怎么写的,在评论区告知一下,谢谢!)的大篮子,拼命往炉渣场跑。我也不甘落后,心里想着:“可不能去迟了,不然占不到好位置,就捡拾不到好炭核!”​

炉渣场在四厂下面、盐池北坡的一个大坑里,锅炉车间用大钢管制成的下水道,从厂区平台伸出去好几米远,把那些正在燃烧或者已经燃尽的烟炭渣,一股脑儿送到渣场中央,慢慢形成一个锥形的炭渣堆。

这些炉渣堆时间长了,有的被拉去垫路;有的被周边村里买走。而我们,就眼巴巴盯着这些炉渣,盼着能找出没完全燃尽的炭核儿。​

我记得有一次,父亲刚跟我说要去捡炭核,我这还没跑出家属院大门呢,就瞅见前排的小伙伴已经提着 “大cuo”,风风火火地从家属院跑到厂区大门口了。我这心里一急,撒开腿就追,边跑边想:“他们肯定提前得到消息了,我可不能输!”​

“炭核” 是什么​

那时候,我们虽然小,但对 “炭核” 可不陌生。

只不过,这些炭核的形成,却是后来上班后才慢慢知道的:我们常见的煤炭,可分为“烟煤”和“无烟煤”两种,那种明晃晃的大块钢炭,属于无烟煤;而当时大型厂矿的锅炉用的都是“烟煤”,这些烟煤在锅炉里很容易快速燃烧,并在半熔化状态后形成大的结块,没有燃尽就被排出锅炉的那些,就成了我们争抢捡拾的“炭核”。

但这种“烟煤”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污染物。那时候,一到冬天,厂里就要组织检查所有住户的烟筒,防止“煤气中毒”,造成安全事故——主要是晚上睡觉时,因为烟筒接口漏气,吸入了过量的一氧化碳,造成的窒息甚至死亡。这在那个年代,似乎是一种“每年都抓,每年都有”的现象。

不过这烟煤燃烧后形成的“炭核”可就厉害啦!它们既脱掉了烟煤中的部分有毒气体,又保留了燃烧的物质,就像一个个小能量块。把它们和钢炭搭配着用,生火做饭、冬天取暖,就像小时候吃的花卷一样——一层白面卷一层玉米面——那时候是白面供应不足,现在倒好,成了稀罕美食。​

在那个时候,职工冬天取暖可没有现在的取暖费。每到冬天,厂里就给一家分半吨钢炭。可住在家属院的,大多都是拖家带口的,这点钢炭,要用来取暖、做饭,根本不够过冬。所以,大家只能自己想办法,到锅炉房捡拾一些炭核,和钢炭搭配起来用 ,这样才能熬过漫长的冬天。​

疯狂 “抢宝” 的经历​

那次,终于跑到盐池北坡的渣场旁,我顾不上喘口气,往下一瞧,圆锥型的渣堆上,早已有六七个大人小孩在那忙活了,都跟抢宝贝似的拾炭核呢。我哪还敢耽搁,撒开腿就冲下渣场,手脚并用地攀爬渣堆。为啥要往上面爬呢?因为下面都是他们挑剩下的碎块,只有在上面,靠近锅炉房排渣口的地方,才有那些没烧透的大块炭核。​

我紧紧盯着出渣口,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只见顺着大钢管制成的排渣管道,被水冲下来的大块炭渣,很多都还裹着红红的火苗,一边被冲出排渣口,一边在黑色渣山的背景下,闪耀着红色的光芒,还冒着蒸腾的热气,伴随着被流水浇中时发出的 “滋啦滋啦” 的声响。那蒸腾的热气扑在脸上,湿湿的、暖暖的,就像大冬天突然进了四厂的大澡堂一样。​

不过,我们那时候哪有心思享受这些,眼睛死死地盯着出渣口被冲出来的炭渣,一门心思就想捡那些比手掌还大的,麻溜地往大 “cuo” 里拾。有的人拿着小铁耙,一下一下地扒拉着;有的人戴个帆布手套,伸手就抓;但大部分人,像我一样,直接上手捡。那些被我们相中的炭核,一般大小跟现在超市里卖的蘑菇差不多,表面是那种略微有点扎手的涩涩手感。偶尔不小心烫到手指头,疼得我直甩手,可也就甩两下,接着又伸手去捡,谁都舍不得停下来。​

大“cuo” 很快就捡满了,有的小伙伴家离得近,就直接送回家;我家离得远,就先在渣场旁堆着。大家都跟比赛似的,谁都不愿意比别人少捡。直到天黑得看不见炭核轮廓了,我们才跟小伙伴一起,把捡来的炭核装了编织袋,用 28 大扛驮回去。一路上,大家还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谁捡的炭核大,谁捡的多,那场景,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热闹。​

满满的成就与温暖​

回到家,把捡来的炭核往家门口一放,心里那叫一个满足。那时候,每家门口都有一个砖垒的钢炭池,下面放着钢炭,上面就堆着一袋袋炭核。我会小心翼翼地把炭核码放整齐,看着那规整的炭核袋子,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仿佛自己做了一件无比了不起的大事。​

交暖气费领了俩 “大白”,想起小时候“拾炭核”,冒着火星也要抢

冬天,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钢炭和炭核在炉子里烧得噼里啪啦响,蒸馍炒菜、熬汤煮面,有一个大钢炭炉子在家里,整个冬天便没有了北方的寒意。母亲在一旁做着热气腾腾的饭菜,香味直往鼻子里钻;父亲偶尔往炉子里添几块炭,火星子四溅,映红了我们的脸。一家人有说有笑,那温馨的画面,至今都刻在我的脑海里 ,怎么也忘不掉。​

在那个物资不算丰富的年代,这些炭核可不只是简单的燃料,它们是我们一家人温暖过冬的依靠,承载着我们对家的爱与责任。现在想想,那段捡炭核的日子虽然辛苦,却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和家的温暖 ,是我少年时期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时代变迁与难忘回忆​

如今,日子越过越好,再也不用去捡炭核了——不对,是再也没地方去捡炭核了。今天把暖气费交了,过几天,暖气一通,整个屋子就暖洋洋的,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一家人挤在火炉旁,靠那点钢炭和炭核取暖。可不知道为啥,生活好了,心里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每当冬天的寒风吹起,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在炉渣堆旁的日子。那流水声,仿佛还在耳边潺潺作响;小伙伴们的哄笑声,也好像穿越了时光,在我耳边回荡。还有那炭核握在手里热乎乎的感觉,至今都忘不掉,那是童年的温度,是家的温暖 。​

交暖气费领了俩 “大白”,想起小时候“拾炭核”,冒着火星也要抢

这些回忆,就像老照片一样,虽然有些泛黄,却无比珍贵。它们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印记。现在的孩子,恐怕很难体会到我们当年的艰辛和快乐。​

我常常想,那些年一起捡炭核的小伙伴们,现在都过得怎么样了?他们是否也像我一样,偶尔会想起那段纯真的时光呢?​

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呢?有没有为家里干过啥 “出力又暖心” 的活儿?快在评论区聊聊,让我也感受感受你们的童年故事!​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送大白回家攻略(交暖气费领了俩 大白)》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