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哥,你将所有财产都留给情人,怪不得嫂子要和你离婚。
我把最后一串烤腰子塞进嘴里,含混不清地说道。
油星子溅在桌上,像一朵朵破碎的黄花。
对面的陈封,我叫了他十多年的“封哥”,举着啤酒杯的手,就那么僵在了半空中。
他脸上的表情,怎么说呢,就像是电脑突然死机,所有的程序都卡住了,只剩下屏幕上一个凝固的、茫然的光标。
“阿哲,你喝多了吧?”
他过了好几秒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干巴巴的,像是从生锈的铁管里挤出来的。
“我喝多?”我冷笑一声,把竹签子往桌上一扔,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我清醒得很。倒是你,封哥,你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
他愣住了,彻底懵了。
啤酒杯里的泡沫正在一点点地破灭,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像他此刻正在崩塌的世界。
“什么……什么财产?什么情人?”
他的眼睛里全是血丝,写满了难以置信和巨大的困惑。
我看着他这副样子,心里那股无名火“蹭”地一下就蹿得老高。
“苏晴!你别告诉我你不认识这个名字!”
我几乎是吼出来的。
邻桌几个光膀子大汉闻声朝我们这边看来,眼神里带着看热闹的兴奋。
陈封的脸,瞬间从茫然的白,变成了羞愤的红,最后又成了死灰。
“苏晴……”他喃喃地念着这个名字,像是在品尝一颗苦涩的橄榄,“你怎么会知道她?”
“我怎么会知道?”我气得直笑,“你老婆,林晚嫂子,我嫂子!她亲自告诉我的!离婚协议书都准备好了,就等你签字了!”
我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一份皱巴巴的文件,摔在他面前。
“你自己看!”
那几张A4纸,像是几片轻飘飘的雪花,却带着千钧的重量,砸在了我们之间那摊油腻的桌面上。
陈封的目光,像是被钉子钉在了那份文件上,动弹不得。
他的手在发抖,抖得连桌上的啤酒杯都开始跟着嗡嗡作响。
他没有去看那份文件。
他只是死死地盯着我,眼神里有一种我从未见过的,近乎哀求的东西。
“阿哲,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我把头扭向一边,不去看他。
我怕我一看,心就软了。
“误会?白纸黑字,还有你亲笔签名的财产赠与协议,复印件!嫂子都给我看了!你说这是误会?”
我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小刀,扎在他心上。
陈封彻底不说话了。
他缓缓地低下头,看着那份离婚协议,像是在看一份死亡通知书。
我们这个烧烤摊,就在一条老旧的巷子里。
巷子口那棵老槐树,枝繁叶茂,把路灯的光切割得支离破碎。
光影斑驳地落在他身上,让他整个人看起来都像是要碎掉了一样。
我认识陈封快十五年了。
从他还是个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骑着一辆破二手自行车的穷小子,到今天开着宝马,在市中心有三套房的“陈总”。
我也认识林晚嫂子十五年了。
从她还是个扎着马尾辫,会为了省两块钱公交车费,陪着陈封走五站路的小姑娘,到今天穿着得体,气质温婉的“陈太太”。
我亲眼看着他们怎么从一无所有,相互扶持着,把日子一点点过起来的。
我记得他们租的第一个房子,在城中村,阴暗潮湿,下雨天墙壁上能渗出水珠。
林晚嫂子那时候在一家小公司做文员,每个月工资就那么点,但她总能变着法子给陈封做好吃的。
她说,男人在外面打拼,不能亏了肚子。
我也记得陈封拿到的第一笔大单子,喝得酩酊大醉,半夜两点拉着我,在街上又哭又笑。
他说,阿哲,我终于能让晚晚过上好日子了。
我终于可以给她买她看中很久,却舍不得买的那条裙子了。
那时候的他们,眼睛里有光。
那种光,叫爱情,也叫希望。
可现在,那光没了。
陈"封哥,你将所有财产都留给情人,怪不得嫂子要和你离婚。"
我把最后一串烤腰子塞进嘴里,含混不清地说道。
油星子溅在桌上,像一朵朵破碎的黄花。
对面的陈封,我叫了他十多年的“封哥”,举着啤酒杯的手,就那么僵在了半空中。
他脸上的表情,怎么说呢,就像是电脑突然死机,所有的程序都卡住了,只剩下屏幕上一个凝固的、茫然的光标。
“阿哲,你喝多了吧?”
他过了好几秒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干巴巴的,像是从生锈的铁管里挤出来的。
“我喝多?”我冷笑一声,把竹签子往桌上一扔,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我清醒得很。倒是你,封哥,你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
他愣住了,彻底懵了。
啤酒杯里的泡沫正在一点点地破灭,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像他此刻正在崩塌的世界。
“什么……什么财产?什么情人?”
他的眼睛里全是血丝,写满了难以置信和巨大的困惑。
我看着他这副样子,心里那股无名火“蹭”地一下就蹿得老高。
“苏晴!你别告诉我你不认识这个名字!”
我几乎是吼出来的。
邻桌几个光膀子大汉闻声朝我们这边看来,眼神里带着看热闹的兴奋。
陈封的脸,瞬间从茫然的白,变成了羞愤的红,最后又成了死灰。
“苏晴……”他喃喃地念着这个名字,像是在品尝一颗苦涩的橄榄,“你怎么会知道她?”
“我怎么会知道?”我气得直笑,“你老婆,林晚嫂子,我嫂子!她亲自告诉我的!离婚协议书都准备好了,就等你签字了!”
我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一份皱巴巴的文件,摔在他面前。
“你自己看!”
那几张A4纸,像是几片轻飘飘的雪花,却带着千钧的重量,砸在了我们之间那摊油腻的桌面上。
陈封的目光,像是被钉子钉在了那份文件上,动弹不得。
他的手在发抖,抖得连桌上的啤酒杯都开始跟着嗡嗡作响。
他没有去看那份文件。
他只是死死地盯着我,眼神里有一种我从未见过的,近乎哀求的东西。
“阿哲,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我把头扭向一边,不去看他。
我怕我一看,心就软了。
“误会?白纸黑字,还有你亲笔签名的财产赠与协议,复印件!嫂子都给我看了!你说这是误会?”
我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小刀,扎在他心上。
陈封彻底不说话了。
他缓缓地低下头,看着那份离婚协议,像是在看一份死亡通知书。
我们这个烧烤摊,就在一条老旧的巷子里。
巷子口那棵老槐树,枝繁叶茂,把路灯的光切割得支离破碎。
光影斑驳地落在他身上,让他整个人看起来都像是要碎掉了一样。
我认识陈封快十五年了。
从他还是个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骑着一辆破二手自行车的穷小子,到今天开着宝马,在市中心有三套房的“陈总”。
我也认识林晚嫂子十五年了。
从她还是个扎着马尾辫,会为了省两块钱公交车费,陪着陈封走五站路的小姑娘,到今天穿着得体,气质温婉的“陈太太”。
我亲眼看着他们怎么从一无所有,相互扶持着,把日子一点点过起来的。
我记得他们租的第一个房子,在城中村,阴暗潮湿,下雨天墙壁上能渗出水珠。
林晚嫂子那时候在一家小公司做文员,每个月工资就那么点,但她总能变着法子给陈封做好吃的。
她说,男人在外面打拼,不能亏了肚子。
我也记得陈封拿到的第一笔大单子,喝得酩酊大醉,半夜两点拉着我,在街上又哭又笑。
他说,阿哲,我终于能让晚晚过上好日子了。
我终于可以给她买她看中很久,却舍不得买的那条裙子了。
那时候的他们,眼睛里有光。
那种光,叫爱情,也叫希望。
可现在,那光没了。
陈封的眼睛里,只剩下被生活熬出来的疲惫和红血丝。
而林晚嫂子的眼睛里,我上次见她时,只剩下死水一般的平静。
“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终究还是没忍住,问了一句。
陈封抬起头,眼神空洞地看着我。
“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的?”
“你和那个苏晴!”
他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后只是化作一声长长的,沉重的叹息。
他拿起桌上的啤酒,也不用杯子,就这么对着瓶口,咕咚咕咚地灌了下去。
冰凉的液体顺着他的喉结滚动,也像是浇进了我心里,一片冰凉。
“阿哲,我和她……不是你想的那样。”
他说。
“呵。”我发出一声不屑的冷笑,“全天下的男人出轨了都这么说。不是我想的那样,是哪样?难道你把几百万的房子,车子,还有公司股份,都送给一个跟你‘没关系’的女人?封哥,你当我是三岁小孩吗?”
我的质问像连珠炮一样,密集地砸向他。
他被我砸得抬不起头来,只能用沉默来抵挡。
“我去找嫂子。”我站起身,拿起包,“这事儿,你得亲自跟她解释清楚。你如果还想挽回的话。”
“别!”他猛地抓住我的手腕,力气大得惊人,“别去找她,让她……让她静一静。”
“静一静?等她彻底心死了,你就满意了?”我甩开他的手,“陈封,我以前觉得你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有担当,有责任心。我没想到,你现在变成了这个样子!”
我走了。
没有回头。
我能感觉到他绝望的目光,像两道探照灯,一直追着我的背影。
但我不能心软。
这件事,就像一颗,长在了他们婚姻的身体里。
如果现在不狠狠地剜掉,迟早有一天,会要了他们两个人的命。
我给林晚嫂子打了个电话。
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
“喂,阿哲。”她的声音很轻,很疲惫,像是说一句话都耗尽了全身的力气。
“嫂子,我跟封哥谈了。”
“嗯。”她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没有多余的情绪。
“他好像……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我试探着说。
电话那头沉默了。
良久,我才听到她一声极轻的笑,带着无尽的讽刺和悲凉。
“他当然可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嫂子,会不会真有什么误会?那份赠与协议……”
“没有误会。”她打断我,语气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阿哲,我累了。我不想再猜了,也不想再等了。”
“这些年,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我们俩一个月都说不上几句话。这个家,早就名存实亡了。”
“我以前总觉得,是为了事业,为了这个家。我体谅他,理解他。可现在我才发现,原来他不是忙,他只是把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另一个人,另一个家。”
“那份协议,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的声音很平静,平静得让我心慌。
哀莫大于心死。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我挂了电话,心里堵得像塞了一团湿棉花。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边是我当亲哥一样敬重的男人,一边是我当亲嫂子一样尊重的女人。
我夹在中间,像个小丑。
第二天,我没去上班,直接去了陈封的公司。
公司不大,但装修得很气派。
前台小姑娘拦住我,公式化地问我有没有预约。
我没理她,径直往里闯。
陈封的办公室在最里面,门虚掩着。
我推开门,看到他正坐在办公桌后,手里夹着一根燃了一半的烟,整个人都笼罩在烟雾里。
他一夜没睡。
眼睛里的红血丝比昨天更重了,下巴上也冒出了青色的胡茬。
看到我,他只是抬了抬眼皮,又继续吞云吐雾。
“想清楚了?”我问。
他没说话,只是把烟蒂狠狠地按在烟灰缸里。
“我昨天,去查了那个苏晴。”我拉开他对面的椅子,坐下。
他猛地抬起头,眼神锐利如刀。
“你查她干什么!”
“我不查她,难道等着你和嫂子就这么完了?”我毫不畏惧地与他对视,“她是你大学同学,对吧?后来去了南方,几年前才回来的。”
陈封的眼神黯淡下去,算是默认了。
“她得了重病,是吗?尿毒症。”
我把手机推到他面前,屏幕上是苏晴的朋友圈。
最新的一条,是三天前发的,配图是一张在医院里的自拍。
照片上的女人,脸色苍白,瘦得脱了形,但眼睛很大,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梨涡。
“你给她钱治病,我能理解。但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为什么不跟嫂子说清楚?”
陈封终于开口了。
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
“怎么说?”他苦笑,“告诉她,我把我们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拿去救我的前女友?”
“前女友?”我愣住了。
“是。”他点了点头,“大学时候谈过两年。后来她家里出了事,不辞而别。我找了她很久,都以为她这辈子都不会再出现了。”
“那她现在……”
“她父母都没了,一个人,无依无靠。前年查出这个病,医生说,想活命,就得换肾。换肾,手术,后期康复……那是个无底洞。”
陈封又点了一根烟,深深地吸了一口。
“我答应过她父母,会照顾她一辈子。”
“所以你就把房子车子都给她?你有没有想过嫂子?她陪你吃了那么多苦,熬了那么多年,她算什么?”我激动地站了起来。
“我没想过离婚!”他也站了起来,冲我低吼,“我只是……我只是想先稳住她,让她安心治病!那份协议,是我找律师做的,只是想给她一个保障,万一……万一我出了什么意外,她也能有笔钱继续治疗。”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嫂信?你觉得她那么小气,会见死不救吗?”
“我不敢赌。”陈封颓然地坐回椅子上,双手插进头发里,痛苦地呻吟,“阿哲,你不懂。我和晚晚之间,早就出问题了。”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好好说过一句话了。她不问我的工作,我也不关心她的生活。我们就像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两个陌生人。”
“我怕我一说,我们之间那层薄薄的窗户纸,就彻底捅破了。”
“我怕她会觉得,我还对苏晴旧情难忘。我怕她会觉得,我在拿我们这个家,去填另一个窟窿。”
“所以你就选择了最蠢的一种方式?欺骗?隐瞒?”
我看着他痛苦的样子,心里的火气也消了一半。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句话,真是一点没错。
“现在怎么办?嫂子那边,态度很坚决。”
“我知道。”他闭上眼睛,满脸疲惫,“让我再想想,让我想想……”
接下来的几天,陈封像是变了个人。
他不再去公司,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谁也不见。
我给他打电话,他也不接。
我担心他会出事,跑到他家去找他。
敲了半天门,他才来开。
屋子里一股浓重的烟酒味,窗帘拉着,暗无天日。
他整个人胡子拉碴,眼窝深陷,像是老了十岁。
“封哥……”
“我没事。”他摆摆手,示意我进去。
客厅的茶几上,摆满了空酒瓶和外卖盒子。
那份离婚协议,就摊在茶几中央,上面落了一层薄薄的烟灰。
“我给晚晚打电话了。”他说,“她没接。”
“我给她发了很长很长的微信,解释了所有的事情。”
“她回了两个字。”
“什么?”
“‘收到’。”
陈封说完,自嘲地笑了笑,眼圈却红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在生意场上杀伐果断,此刻却脆弱得像个孩子。
我知道,他是真的爱林晚嫂子。
只是他用错了方式。
他以为,男人只要在外面挣钱,给女人一个富足的家,就够了。
他不知道,女人要的,从来都不只是这些。
她们要的,是陪伴,是关心,是“我心里有你”。
就在我们相对无言的时候,陈封的手机响了。
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眼神复杂地接了起来。
“喂,苏晴。”
我心里“咯噔”一下。
电话那头不知道说了什么,陈封的脸色瞬间变了。
“什么?在哪个医院?好,我马上过去!”
他挂了电话,抓起车钥匙就往外冲。
“出什么事了?”我跟在他后面问。
“苏晴病危,在市一院。”
我没再多问,跟着他一起下了楼。
车子在路上风驰电掣。
陈封的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手背上青筋暴起。
我能感觉到他的紧张和焦虑。
到了医院,我们一路跑到抢救室。
门口,一个医生正在跟一个女人说话。
那个女人,应该就是苏晴。
她比照片上看起来更憔悴,穿着一身病号服,空荡荡的,像是随时会被风吹走。
看到陈封,她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个虚弱的笑。
“陈封,你来了。”
“怎么回事?不是说好下周才手术吗?”陈封急切地问。
“情况突然恶化了。”苏晴的目光转向我,带着一丝歉意,“这位是?”
“我弟弟,阿哲。”陈封简单地介绍了一下。
苏晴冲我点了点头。
这时候,抢救室的门开了。
一个医生走了出来,摘下口罩,满脸疲惫。
“医生,我妈怎么样了?”苏含泪问道。
“对不起,我们尽力了。”
医生的话,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上。
苏晴的身体晃了晃,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苏晴!”
陈封眼疾手快地扶住了她。
我这才反应过来,刚才医生说的是“你妈”,而不是她。
抢救室里的人,是她的母亲。
后来我才知道,苏晴的母亲也有尿毒症,是遗传。
这些年,苏晴一边打工,一边给她母亲治病,早就被掏空了。
她自己查出这个病后,一度想过放弃。
是陈封找到了她,给了她希望。
陈封不仅承担了她所有的医疗费用,还把她母亲也接到了最好的医院。
那份财产赠与协议,受益人其实写的是苏晴和她母亲两个人。
陈封怕自己万一出事,这对可怜的母女会走投无路。
一切都清楚了。
陈封不是出轨,他只是在践行一个承诺,在拯救两条人命。
他错就错在,他选择了用一种自以为是的方式,去处理这件事。
他低估了林晚嫂子的善良,也高估了他们之间的信任。
苏晴母亲的后事,是陈封一手操办的。
葬礼那天,下着小雨。
苏晴穿着一身黑衣,站在墓碑前,瘦弱的身体在风中摇摇欲坠。
陈封默默地站在她身后,为她撑着一把黑色的伞。
那个画面,看起来有些刺眼。
我不知道,如果林晚嫂子看到这一幕,会作何感想。
葬礼结束后,陈封把我叫到了一边。
“阿哲,你帮我把这个,交给晚晚。”
他递给我一个牛皮纸袋。
我打开一看,里面是他们所有的房产证,车本,还有公司的股权证明。
另外,还有一份他重新起草的离婚协议。
在这份协议里,他选择了净身出户。
“你这是干什么?”我急了,“事情都说清楚了,你和嫂子还有机会的!”
“没机会了。”他摇了摇头,脸上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是我错了。我不该瞒着她,不该让她受这么多委屈。”
“我以为我是在保护这个家,其实,我才是那个亲手毁掉它的人。”
“这些东西,本来就都是我们一起挣下的。现在,我把它都还给她。就当是……我对我这些年缺席的补偿吧。”
“至于苏晴那边,我会另外想办法。就算砸锅卖铁,我也要救她。”
我看着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拿着那个沉甸甸的牛皮纸袋,去找了林晚嫂子。
她还是住在那套他们一起买的大房子里。
房子很大,装修得很豪华,但却冷冷清清,没有一丝烟火气。
林晚嫂子给我开了门。
她瘦了很多,下巴都尖了。
看到我手里的东西,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接了过去。
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地跟她说了一遍。
从苏晴的病,到她母亲的去世,再到陈封的那个承诺。
林晚嫂子一直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等我说完,她才抬起头,看着我,眼睛里有水光在闪动。
“阿哲,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嫂子,封哥他……”
“我知道。”她打断我,“他是个好人。一直都是。”
“只是,他的好,给不了我想要的。”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了一丝哽咽。
“你知道吗?我们刚结婚那会儿,穷得叮当响。但他每天下班,都会给我带一根巷子口的烤红薯回来。因为我爱吃。”
“后来,他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忙。他给我买名牌包,买钻石项链,买大房子。但他再也没给我带过烤红薯。”
“有一次我过生日,等他到半夜十二点。他回来了,一身酒气,倒头就睡。他忘了。”
“我不是怨他。我知道他累。可是,那一次次的失望攒起来,心就冷了。”
“我和他之间,隔着的不是一个苏晴。是隔着无数个他忙于应酬的夜晚,无数个他忘记的纪念日,无数个我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睡觉的日子。”
“我们早就走散了。只是他不知道,我也不想说。”
林晚嫂子哭了。
眼泪顺着她清瘦的脸颊,一颗一颗地往下掉。
那是压抑了太久的委屈和心酸。
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婚姻里的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外人看到的,永远都只是冰山一角。
我把那个牛皮纸袋,放在了茶几上。
“嫂子,这些东西,封哥说都给你。他净身出户。”
林晚嫂子看了一眼那个纸袋,摇了摇头。
“我不要。”
她从抽屉里拿出笔,在那份陈封签好字的离婚协议上,刷刷地写了起来。
她把财产分割那一栏,划掉了。
然后,在最后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林至。
字迹清秀,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道。
“你告诉他,房子车子公司,我们一人一半。这是我们一起挣的,谁也不多占谁的。”
“还有,让他好好保重身体。别太累了。”
“至于苏晴……如果需要钱,可以从我这一半里拿。”
我拿着那份林晚嫂子重新修改过的离婚协议,走出了那栋冰冷的豪宅。
回头看了一眼,夕阳的余晖照在巨大的落地窗上,反射出金色的,却毫无温度的光。
我把协议交给了陈封。
他看着上面林晚的签名,和她修改过的内容,看了很久很久。
然后,他趴在方向盘上,一个大男人,哭得像个傻子。
那天晚上,他给我打了个电话。
他说,阿哲,我签了。
我说,嗯。
他说,我明天就搬出去。
我说,好。
他说,阿哲,你说,我是不是特别混蛋?
我沉默了。
是,也不是。
他只是一个,在生活的洪流里,走着走着,就忘了回头看看身边人的,普通的男人。
离婚手续办得很快。
没有争吵,没有拉扯,平静得像是在签一份普通的合同。
办完手续那天,他们在民政局门口站了一会儿。
“以后有什么打算?”陈封问。
“想出去走走。去西藏,或者去大理。”林晚说。
“挺好。注意安全。”
“你也是。按时吃饭,少抽烟,少喝酒。”
“嗯。”
然后,就是长久的沉默。
最后,林晚冲他笑了笑。
“陈封,再见。”
“再见,林晚。”
她转身,拦了一辆出租车,走了。
没有回头。
陈封站在原地,看着出租车消失在车流里,站了很久。
我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封哥,都过去了。”
他点了点头,眼圈红红的。
生活,还要继续。
陈封把公司的一半股份,折算成现金,打到了林晚的卡上。
他卖掉了自己的那套房子和车,加上公司剩下的一点流动资金,全部投进了苏晴的治疗里。
他从大平层里搬了出来,在医院附近租了一个小单间。
每天,公司和医院,两点一线。
他瘦了很多,也沉默了很多。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现在的他,比以前那个意气风发的“陈总”,看起来更踏实,更像个人了。
苏晴的手术很成功。
后期康复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陈封一直陪在她身边,像个亲人一样照顾她。
我问过他,对苏晴,到底是什么感情。
他说,是责任,是承诺,也是……赎罪。
他说,当年苏晴家出事,他如果能多一点能力,多一点担当,也许她就不会不辞而别,他们之间,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他现在做的,只是在弥补当年的遗憾。
“那你和她,以后会在一起吗?”
他摇了摇头。
“不会。”他说,“我的心,已经跟着林晚一起死了。”
我没再问下去。
有些伤口,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慢慢舔舐。
半年后,我收到了林晚嫂子寄来的明信片。
她在西藏。
照片上的她,站在布达拉宫前,穿着藏族的服饰,笑得一脸灿烂。
那种笑,是我很久很久没有在她脸上看到过的。
发自内心的,轻松的,自由的。
明信片的背面,只有一句话:
“阿哲,我很好。勿念。”
我把明信片拿给陈封看。
他看着照片上的林晚,看了很久,嘴角也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
“她好,就好。”
又过了一年。
苏晴的身体基本康复了。
她拒绝了陈封的继续资助,自己找了一份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
她说,陈封为她做的,已经够多了。剩下的路,她想自己走。
陈封的公司,也渐渐走上了正轨。
虽然规模比以前小了很多,但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稳。
他还是一个人。
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回家。
偶尔,我们会像以前一样,约在那个巷子口的烧烤摊,喝几瓶啤酒,吹吹牛。
只是,我们再也没有提过林晚的名字。
她就像是我们之间的一个禁忌,一个默契。
我们都知道她在哪,过得怎么样,但我们谁也不说。
因为我们都知道,有些故事,结束了,就是结束了。
再回头,也只是物是人非。
那天,我们喝到很晚。
陈封有些醉了。
他指着巷子口那棵老槐树,对我说:
“阿哲,你还记得吗?当年,我和晚晚,就是在这棵树下认识的。”
我点了点头。
“那时候,她还是个学生,我刚出来跑业务。那天我被人骗了,身上一分钱没有,饿得头晕眼花。”
“是她,把她手里唯一的一个烤红薯,分了一半给我。”
他说着说着,就笑了。
笑着笑着,眼泪就下来了。
“你说,人是不是很奇怪?当初那么想要的东西,等真正得到了,却发现,最重要的东西,早就被自己弄丢了。”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
我只能拿起酒瓶,跟他碰了一下。
“封哥,喝。”
酒很烈,呛得我眼泪都快出来了。
我看着眼前这个男人,这个我叫了十多年“封哥”的男人。
他经历了背叛的误解,经历了婚姻的破碎,经历了生死的考验。
他失去了很多,但也懂得了很多。
也许,这就是成长吧。
以一种最惨烈,最痛苦的方式。
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以前陈封和林晚住的那个小区。
我鬼使神差地,把车停在了路边。
抬头望去,那间曾经充满了他们欢声笑语的屋子,漆黑一片。
我突然想起,很久以前,我问过林晚嫂子一个问题。
我说,嫂子,你觉得什么是幸福?
她想了想,笑着说:
幸福啊,就是我爱的人,他心里有我。
我爱的人,他心里有我。
多简单的一句话。
可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我发动车子,离开了那个地方。
手机里,收到一条新的朋友圈提醒。
是林晚嫂子发的。
定位在大理。
照片上,是洱海边的日出。
金色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美得像一幅画。
配文是:
“新生活,新开始。”
我看着那张照片,由衷地笑了。
真好。
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新开始。
虽然,那个开始里,再也没有了彼此。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人生,本就是一趟不断失去,又不断前行的列车。
重要的是,在每一个路口,我们都能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第二天,陈封约我吃饭,说是有事宣布。
我以为他又要去相亲或者怎么样,没想到地点约在了一家律师事务所楼下的咖啡馆。
他看起来精神不错,穿着干净的白衬衫,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头发也打理过。
“什么情况?这么正式?”我调侃他。
他笑了笑,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
“我准备成立一个基金会。”
我愣住了,“基金会?”
“嗯。”他点头,“一个专门针对尿毒症患者的医疗救助基金。我已经把公司未来十年利润的百分之三十,都划拨进去了。”
他把文件推给我,“这是章程,你看看。”
我翻开看了几页,上面详细地列着基金会的宗旨、救助对象、申请流程……条款清晰,逻辑严密,看得出是花了大力气的。
“封哥,你这是……”我有些动容。
“苏晴的事,让我看到了太多。一个家庭里,只要有一个人得了这种病,基本上整个家就垮了。钱,能救命,也能压垮人。”
他的眼神很平静,却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坚定。
“我以前挣钱,是为了证明自己,为了让晚晚过上好日子。后来我发现,我错了。钱挣得再多,家没了,人散了,就什么都不是。”
“现在,我想换一种活法。”
他端起咖啡,喝了一口。
“我想让这些钱,变得更有意义一点。也算是……为自己积点德吧。”
我看着他,心里百感交集。
这个男人,真的变了。
从一个只知道埋头挣钱的商人,变成了一个开始思考生命意义的……普通人。
我合上文件,郑重地对他说:“封哥,算我一个。我不多,每年捐我年收入的百分之十。”
他看着我,笑了,拍了拍我的肩膀,“好兄弟。”
基金会成立那天,办了一个小小的仪式。
没有媒体,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只请了一些朋友和第一批受助的患者家属。
苏晴也来了。
她恢复得很好,脸上有了血色,人也开朗了许多。
她作为基金会的第一个受益者和志愿者,上台讲了话。
她没有说太多感谢的话,只是平静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讲述了在最绝望的时候,是如何被拉了一把,重获新生的。
台下,很多人都听得眼圈发红。
陈封就站在台下,默默地看着。
仪式结束,苏晴走到陈封面前。
“陈封,谢谢你。”她真诚地说,“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陈封淡淡地说。
“以后,基金会这边有任何需要,随时叫我。”苏晴说,“我这条命是你给的,能为别人做点什么,也算没白活。”
陈封点了点头。
他们之间,没有丝毫的暧昧,只有一种经历过生死考验后的坦然和默契。
像战友,像亲人。
看着他们,我突然明白了陈封说的“赎罪”是什么意思。
他不仅仅是在弥补对苏晴的亏欠,更是在弥补自己过去那种偏执、狭隘的人生观。
他用这种方式,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生活,似乎就这样,不咸不淡地继续着。
直到那天,我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是林晚嫂子打来的。
“阿哲,我回来了。”
我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嫂子?你……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下飞机。”她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但很轻快,“方便吗?一起吃个饭。”
我当然说方便。
我们约在了一家环境很雅致的私房菜馆。
一年多没见,她变了。
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剪了利落的短发,眼神里,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从容和笃定。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附于别人的“陈太太”,她就是她自己,林晚。
“在外面跑了一年多,感觉怎么样?”我问。
“挺好的。”她笑着说,“看了很多风景,也见了很多有意思的人。最重要的是,想明白了很多事。”
“比如?”
“比如,人不能总活在过去。也不能总指望别人。”她看着我,眼神清澈,“阿哲,我这次回来,是准备自己做点事。”
“做什么?”
“开一家民宿。在大理。”她说,“地方都看好了,一个很安静的白族小院。我把这边剩下的那套小公寓卖了,钱应该就够了。”
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那太好了!嫂子,你现在是独立创业的女老板了!”
她被我逗笑了,“八字还没一撇呢。对了,他……还好吗?”
我知道她问的是谁。
“挺好的。公司现在很稳,人也比以前……踏实多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基金会的事情告诉了她。
她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听完后,她沉默了很久。
“他能想明白,挺好。”她轻声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那顿饭,我们聊了很多。
聊她的旅行,聊我的工作,聊未来的打算。
我们很有默契地,没有再深入聊陈封。
有些话题,点到为止,就是最好的结局。
饭后,我送她回家。
她住在一个离市区有点远的新小区,环境很好。
“阿哲,谢谢你。”临下车时,她说,“谢谢你一直当我是朋友。”
“嫂子,你永远都是我嫂子。”我笑着说。
她也笑了,冲我挥了挥手,转身走进了小区。
看着她的背影,我心里突然有种感觉。
她和陈封的故事,也许,还没有完全结束。
我把林晚回来的消息告诉了陈封。
他正在办公室里看报表,听到这个消息,手里的笔,停顿了一下。
“是吗?”他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又继续低头看文件,仿佛只是听到了一个无关紧要的消息。
但我看到了,他握着笔的手,指节有些发白。
过了几天,我的微信收到一笔转账。
五十万。
是林晚转给我的。
我吓了一跳,赶紧打电话过去。
“嫂子,你这是干什么?”
“阿哲,你帮我个忙。”她说,“把这笔钱,匿名捐给陈封的那个基金会。”
“为什么不自己……”
“我不想让他知道。”她打断我,“就当我……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一点心意吧。”
我明白了。
她还是关心他的。
只是,她选择了用一种最遥远,最安静的方式。
我按照她的嘱咐,把钱捐了出去。
陈封看到这笔大额的匿名捐款,很意外,也很高兴。
他说,现在这社会,还是好人多啊。
我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没忍心告诉他真相。
有些美丽,就让它保留在误会里吧。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是一个冬天。
大理的冬天,阳光很好。
林晚的民宿开业了。
名字很简单,就叫“晚来小院”。
她在朋友圈发了照片。
白墙青瓦,小桥流水,院子里种满了多肉和各种花草。
一切都布置得温馨又雅致。
照片里,她穿着一身棉麻长裙,站在院子中央,笑得云淡风轻。
我把照片拿给陈封看。
他看了很久,然后默默地保存了下来。
那天晚上,他破天荒地给我打电话,约我喝酒。
还是那个老地方,那个烧烤摊。
“阿哲,你说,我是不是很失败?”他喝了很多,眼睛红红的。
“怎么又说这个。”
“我给了她我能给的一切,最好的房子,最好的车,最好的生活。可到头来,她想要的,只是一间小院子,和一片阳光。”
“我以前总觉得,我懂她。现在才发现,我从来就没懂过。”
“封哥,你别这么想。”我安慰他,“你们只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想要的东西不一样了而已。没有谁对谁错。”
他摇了摇头,没再说话,只是一个劲地喝酒。
我知道,他还是没放下。
有些爱,已经刻进了骨子里,怎么可能说放下就放下。
春节的时候,我收到了林晚寄来的快递。
是一盒她自己做的鲜花饼。
还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
“阿哲,新年快乐。有空来大理玩。”
我给陈封拿了几个过去。
他尝了一个,沉默了很久。
“还是那个味道。”他说。
我问:“什么味道?”
“大学的时候,她给我做过一次。那时候没钱买烤箱,用平底锅烙的,外面有点焦,里面是甜的。”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里有一种很遥远,很温柔的东西。
我突然觉得,也许,他们之间,还有可能。
我斗胆做了一个决定。
我订了两张去大理的机票。
我给陈封打电话,说公司有个项目,需要去云南出差,让他陪我一起去。
他一开始不想去,说公司忙。
在我软磨硬泡之下,他最终还是答应了。
我没有告诉他,我们的目的地,是林晚在的那个地方。
飞机落地,我直接打车,往“晚来小院”开。
当车子停在那个熟悉的小院门口时,陈封愣住了。
他看着那个招牌,脸上的表情,从震惊,到恍然,再到一种近乎胆怯的犹豫。
“阿哲,你……”
“封哥,来都来了。”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些事,总要有个了断。不管结果如何,至少,别给自己留遗憾。”
他站在门口,踌躇了很久。
我推开院门,走了进去。
林晚正在院子里浇花。
听到动静,她抬起头。
当她看到我身后的陈封时,手里的水壶,“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
四目相对。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空气里,只剩下风吹过花草的沙沙声,和两个人压抑不住的心跳声。
我默默地退了出去,把空间留给了他们。
我在院子外面的石凳上坐了很久。
不知道过了多久,陈"封哥,你将所有财产都留给情人,怪不得嫂子要和你离婚。"
我把最后一串烤腰子塞进嘴里,含混不清地说道。
油星子溅在桌上,像一朵朵破碎的黄花。
对面的陈封,我叫了他十多年的“封哥”,举着啤酒杯的手,就那么僵在了半空中。
他脸上的表情,怎么说呢,就像是电脑突然死机,所有的程序都卡住了,只剩下屏幕上一个凝固的、茫然的光标。
“阿哲,你喝多了吧?”
他过了好几秒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干巴巴的,像是从生锈的铁管里挤出来的。
“我喝多?”我冷笑一声,把竹签子往桌上一扔,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我清醒得很。倒是你,封哥,你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
他愣住了,彻底懵了。
啤酒杯里的泡沫正在一点点地破灭,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像他此刻正在崩塌的世界。
“什么……什么财产?什么情人?”
他的眼睛里全是血丝,写满了难以置信和巨大的困惑。
我看着他这副样子,心里那股无名火“蹭”地一下就蹿得老高。
“苏晴!你别告诉我你不认识这个名字!”
我几乎是吼出来的。
邻桌几个光膀子大汉闻声朝我们这边看来,眼神里带着看热闹的兴奋。
陈封的脸,瞬间从茫然的白,变成了羞愤的红,最后又成了死灰。
“苏晴……”他喃喃地念着这个名字,像是在品尝一颗苦涩的橄榄,“你怎么会知道她?”
“我怎么会知道?”我气得直笑,“你老婆,林晚嫂子,我嫂子!她亲自告诉我的!离婚协议书都准备好了,就等你签字了!”
我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一份皱巴巴的文件,摔在他面前。
“你自己看!”
那几张A4纸,像是几片轻飘飘的雪花,却带着千钧的重量,砸在了我们之间那摊油腻的桌面上。
陈封的目光,像是被钉子钉在了那份文件上,动弹不得。
他的手在发抖,抖得连桌上的啤酒杯都开始跟着嗡嗡作响。
他没有去看那份文件。
他只是死死地盯着我,眼神里有一种我从未见过的,近乎哀求的东西。
“阿哲,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我把头扭向一边,不去看他。
我怕我一看,心就软了。
“误会?白纸黑字,还有你亲笔签名的财产赠与协议,复印件!嫂子都给我看了!你说这是误会?”
我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小刀,扎在他心上。
陈封彻底不说话了。
他缓缓地低下头,看着那份离婚协议,像是在看一份死亡通知书。
我们这个烧烤摊,就在一条老旧的巷子里。
巷子口那棵老槐树,枝繁叶茂,把路灯的光切割得支离破碎。
光影斑驳地落在他身上,让他整个人看起来都像是要碎掉了一样。
我认识陈封快十五年了。
从他还是个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骑着一辆破二手自行车的穷小子,到今天开着宝马,在市中心有三套房的“陈总”。
我也认识林晚嫂子十五年了。
从她还是个扎着马尾辫,会为了省两块钱公交车费,陪着陈封走五站路的小姑娘,到今天穿着得体,气质温婉的“陈太太”。
我亲眼看着他们怎么从一无所有,相互扶持着,把日子一点点过起来的。
我记得他们租的第一个房子,在城中村,阴暗潮湿,下雨天墙壁上能渗出水珠。
林晚嫂子那时候在一家小公司做文员,每个月工资就那么点,但她总能变着法子给陈封做好吃的。
她说,男人在外面打拼,不能亏了肚子。
我也记得陈封拿到的第一笔大单子,喝得酩酊大醉,半夜两点拉着我,在街上又哭又笑。
他说,阿哲,我终于能让晚晚过上好日子了。
我终于可以给她买她看中很久,却舍不得买的那条裙子了。
那时候的他们,眼睛里有光。
那种光,叫爱情,也叫希望。
可现在,那光没了。
陈封的眼睛里,只剩下被生活熬出来的疲惫和红血丝。
而林晚嫂子的眼睛里,我上次见她时,只剩下死水一般的平静。
“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终究还是没忍住,问了一句。
陈封抬起头,眼神空洞地看着我。
“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的?”
“你和那个苏晴!”
他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后只是化作一声长长的,沉重的叹息。
他拿起桌上的啤酒,也不用杯子,就这么对着瓶口,咕咚咕咚地灌了下去。
冰凉的液体顺着他的喉结滚动,也像是浇进了我心里,一片冰凉。
“阿哲,我和她……不是你想的那样。”
他说。
“呵。”我发出一声不屑的冷笑,“全天下的男人出轨了都这么说。不是我想的那样,是哪样?难道你把几百万的房子,车子,还有公司股份,都送给一个跟你‘没关系’的女人?封哥,你当我是三岁小孩吗?”
我的质问像连珠炮一样,密集地砸向他。
他被我砸得抬不起头来,只能用沉默来抵挡。
“我去找嫂子。”我站起身,拿起包,“这事儿,你得亲自跟她解释清楚。你如果还想挽回的话。”
“别!”他猛地抓住我的手腕,力气大得惊人,“别去找她,让她……让她静一静。”
“静一静?等她彻底心死了,你就满意了?”我甩开他的手,“陈封,我以前觉得你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有担当,有责任心。我没想到,你现在变成了这个样子!”
我走了。
没有回头。
我能感觉到他绝望的目光,像两道探照灯,一直追着我的背影。
但我不能心软。
这件事,就像一颗,长在了他们婚姻的身体里。
如果现在不狠狠地剜掉,迟早有一天,会要了他们两个人的命。
我给林晚嫂子打了个电话。
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
“喂,阿哲。”她的声音很轻,很疲惫,像是说一句话都耗尽了全身的力气。
“嫂子,我跟封哥谈了。”
“嗯。”她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没有多余的情绪。
“他好像……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我试探着说。
电话那头沉默了。
良久,我才听到她一声极轻的笑,带着无尽的讽刺和悲凉。
“他当然可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嫂子,会不会真有什么误会?那份赠与协议……”
“没有误会。”她打断我,语气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阿哲,我累了。我不想再猜了,也不想再等了。”
“这些年,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我们俩一个月都说不上几句话。这个家,早就名存实亡了。”
“我以前总觉得,是为了事业,为了这个家。我体谅他,理解他。可现在我才发现,原来他不是忙,他只是把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另一个人,另一个家。”
“那份协议,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的声音很平静,平静得让我心慌。
哀莫大于心死。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我挂了电话,心里堵得像塞了一团湿棉花。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边是我当亲哥一样敬重的男人,一边是我当亲嫂子一样尊重的女人。
我夹在中间,像个小丑。
第二天,我没去上班,直接去了陈封的公司。
公司不大,但装修得很气派。
前台小姑娘拦住我,公式化地问我有没有预约。
我没理她,径直往里闯。
陈封的办公室在最里面,门虚掩着。
我推开门,看到他正坐在办公桌后,手里夹着一根燃了一半的烟,整个人都笼罩在烟雾里。
他一夜没睡。
眼睛里的红血丝比昨天更重了,下巴上也冒出了青色的胡茬。
看到我,他只是抬了抬眼皮,又继续吞云吐雾。
“想清楚了?”我问。
他没说话,只是把烟蒂狠狠地按在烟灰缸里。
“我昨天,去查了那个苏晴。”我拉开他对面的椅子,坐下。
他猛地抬起头,眼神锐利如刀。
“你查她干什么!”
“我不查她,难道等着你和嫂子就这么完了?”我毫不畏惧地与他对视,“她是你大学同学,对吧?后来去了南方,几年前才回来的。”
陈封的眼神黯淡下去,算是默认了。
“她得了重病,是吗?尿毒症。”
我把手机推到他面前,屏幕上是苏晴的朋友圈。
最新的一条,是三天前发的,配图是一张在医院里的自拍。
照片上的女人,脸色苍白,瘦得脱了形,但眼睛很大,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梨涡。
“你给她钱治病,我能理解。但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为什么不跟嫂子说清楚?”
陈封终于开口了。
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
“怎么说?”他苦笑,“告诉她,我把我们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拿去救我的前女友?”
“前女友?”我愣住了。
“是。”他点了点头,“大学时候谈过两年。后来她家里出了事,不辞而别。我找了她很久,都以为她这辈子都不会再出现了。”
“那她现在……”
“她父母都没了,一个人,无依无靠。前年查出这个病,医生说,想活命,就得换肾。换肾,手术,后期康复……那是个无底洞。”
陈封又点了一根烟,深深地吸了一口。
“我答应过她父母,会照顾她一辈子。”
“所以你就把房子车子都给她?你有没有想过嫂子?她陪你吃了那么多苦,熬了那么多年,她算什么?”我激动地站了起来。
“我没想过离婚!”他也站了起来,冲我低吼,“我只是……我只是想先稳住她,让她安心治病!那份协议,是我找律师做的,只是想给她一个保障,万一……万一我出了什么意外,她也能有笔钱继续治疗。”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嫂子?你觉得她那么小气,会见死不救吗?”
“我不敢赌。”陈封颓然地坐回椅子上,双手插进头发里,痛苦地呻吟,“阿哲,你不懂。我和晚晚之间,早就出问题了。”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好好说过一句话了。她不问我的工作,我也不关心她的生活。我们就像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两个陌生人。”
“我怕我一说,我们之间那层薄薄的窗户纸,就彻底捅破了。”
“我怕她会觉得,我还对苏晴旧情难忘。我怕她会觉得,我在拿我们这个家,去填另一个窟窿。”
“所以你就选择了最蠢的一种方式?欺骗?隐瞒?”
我看着他痛苦的样子,心里的火气也消了一半。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句话,真是一点没错。
“现在怎么办?嫂子那边,态度很坚决。”
“我知道。”他闭上眼睛,满脸疲惫,“让我再想想,让我想想……”
接下来的几天,陈封像是变了个人。
他不再去公司,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谁也不见。
我给他打电话,他也不接。
我担心他会出事,跑到他家去找他。
敲了半天门,他才来开。
屋子里一股浓重的烟酒味,窗帘拉着,暗无天日。
他整个人胡子拉碴,眼窝深陷,像是老了十岁。
“封哥……”
“我没事。”他摆摆手,示意我进去。
客厅的茶几上,摆满了空酒瓶和外卖盒子。
那份离婚协议,就摊在茶几中央,上面落了一层薄薄的烟灰。
“我给晚晚打电话了。”他说,“她没接。”
“我给她发了很长很长的微信,解释了所有的事情。”
“她回了两个字。”
“什么?”
“‘收到’。”
陈封说完,自嘲地笑了笑,眼圈却红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在生意场上杀伐果断,此刻却脆弱得像个孩子。
我知道,他是真的爱林晚嫂子。
只是他用错了方式。
他以为,男人只要在外面挣钱,给女人一个富足的家,就够了。
他不知道,女人要的,从来都不只是这些。
她们要的,是陪伴,是关心,是“我心里有你”。
就在我们相对无言的时候,陈封的手机响了。
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眼神复杂地接了起来。
“喂,苏晴。”
我心里“咯噔”一下。
电话那头不知道说了什么,陈封的脸色瞬间变了。
“什么?在哪个医院?好,我马上过去!”
他挂了电话,抓起车钥匙就往外冲。
“出什么事了?”我跟在他后面问。
“苏晴病危,在市一院。”
我没再多问,跟着他一起下了楼。
车子在路上风驰电掣。
陈封的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手背上青筋暴起。
我能感觉到他的紧张和焦虑。
到了医院,我们一路跑到抢救室。
门口,一个医生正在跟一个女人说话。
那个女人,应该就是苏晴。
她比照片上看起来更憔悴,穿着一身病号服,空荡荡的,像是随时会被风吹走。
看到陈封,她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个虚弱的笑。
“陈封,你来了。”
“怎么回事?不是说好下周才手术吗?”陈封急切地问。
“情况突然恶化了。”苏晴的目光转向我,带着一丝歉意,“这位是?”
“我弟弟,阿哲。”陈封简单地介绍了一下。
苏晴冲我点了点头。
这时候,抢救室的门开了。
一个医生走了出来,摘下口罩,满脸疲惫。
“医生,我妈怎么样了?”苏晴含泪问道。
“对不起,我们尽力了。”
医生的话,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上。
苏晴的身体晃了晃,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苏晴!”
陈封眼疾手快地扶住了她。
我这才反应过来,刚才医生说的是“你妈”,而不是她。
抢救室里的人,是她的母亲。
后来我才知道,苏晴的母亲也有尿毒症,是遗传。
这些年,苏晴一边打工,一边给她母亲治病,早就被掏空了。
她自己查出这个病后,一度想过放弃。
是陈封找到了她,给了她希望。
陈封不仅承担了她所有的医疗费用,还把她母亲也接到了最好的医院。
那份财产赠与协议,受益人其实写的是苏晴和她母亲两个人。
陈封怕自己万一出事,这对可怜的母女会走投无路。
一切都清楚了。
陈封不是出轨,他只是在践行一个承诺,在拯救两条人命。
他错就错在,他选择了用一种自以为是的方式,去处理这件事。
他低估了林晚嫂子的善良,也高估了他们之间的信任。
苏晴母亲的后事,是陈封一手操办的。
葬礼那天,下着小雨。
苏晴穿着一身黑衣,站在墓碑前,瘦弱的身体在风中摇摇欲坠。
陈封默默地站在她身后,为她撑着一把黑色的伞。
那个画面,看起来有些刺眼。
我不知道,如果林晚嫂子看到这一幕,会作何感想。
葬礼结束后,陈封把我叫到了一边。
“阿哲,你帮我把这个,交给晚晚。”
他递给我一个牛皮纸袋。
我打开一看,里面是他们所有的房产证,车本,还有公司的股权证明。
另外,还有一份他重新起草的离婚协议。
在这份协议里,他选择了净身出户。
“你这是干什么?”我急了,“事情都说清楚了,你和嫂子还有机会的!”
“没机会了。”他摇了摇头,脸上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是我错了。我不该瞒着她,不该让她受这么多委屈。”
“我以为我是在保护这个家,其实,我才是那个亲手毁掉它的人。”
“这些东西,本来就都是我们一起挣下的。现在,我把它都还给她。就当是……我对我这些年缺席的补偿吧。”
“至于苏晴那边,我会另外想办法。就算砸锅卖铁,我也要救她。”
我看着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拿着那个沉甸甸的牛皮纸袋,去找了林晚嫂子。
她还是住在那套他们一起买的大房子里。
房子很大,装修得很豪华,但却冷冷清清,没有一丝烟火气。
林晚嫂子给我开了门。
她瘦了很多,下巴都尖了。
看到我手里的东西,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接了过去。
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地跟她说了一遍。
从苏晴的病,到她母亲的去世,再到陈封的那个承诺。
林晚嫂子一直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等我说完,她才抬起头,看着我,眼睛里有水光在闪动。
“阿哲,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嫂子,封哥他……”
“我知道。”她打断我,“他是个好人。一直都是。”
“只是,他的好,给不了我想要的。”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了一丝哽咽。
“你知道吗?我们刚结婚那会儿,穷得叮当响。但他每天下班,都会给我带一根巷子口的烤红薯回来。因为我爱吃。”
“后来,他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忙。他给我买名牌包,买钻石项链,买大房子。但他再也没给我带过烤红薯。”
“有一次我过生日,等他到半夜十二点。他回来了,一身酒气,倒头就睡。他忘了。”
“我不是怨他。我知道他累。可是,那一次次的失望攒起来,心就冷了。”
“我和他之间,隔着的不是一个苏晴。是隔着无数个他忙于应酬的夜晚,无数个他忘记的纪念日,无数个我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睡觉的日子。”
“我们早就走散了。只是他不知道,我也不想说。”
林晚嫂子哭了。
眼泪顺着她清瘦的脸颊,一颗一颗地往下掉。
那是压抑了太久的委屈和心酸。
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婚姻里的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外人看到的,永远都只是冰山一角。
我把那个牛皮纸袋,放在了茶几上。
“嫂子,这些东西,封哥说都给你。他净身出户。”
林晚嫂子看了一眼那个纸袋,摇了摇头。
“我不要。”
她从抽屉里拿出笔,在那份陈封签好字的离婚协议上,刷刷地写了起来。
她把财产分割那一栏,划掉了。
然后,在最后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林晚。
字迹清秀,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道。
“你告诉他,房子车子公司,我们一人一半。这是我们一起挣的,谁也不多占谁的。”
“还有,让他好好保重身体。别太累了。”
“至于苏晴……如果需要钱,可以从我这一半里拿。”
我拿着那份林晚嫂子重新修改过的离婚协议,走出了那栋冰冷的豪宅。
回头看了一眼,夕阳的余晖照在巨大的落地窗上,反射出金色的,却毫无温度的光。
我把协议交给了陈封。
他看着上面林晚的签名,和她修改过的内容,看了很久很久。
然后,他趴在方向盘上,一个大男人,哭得像个傻子。
那天晚上,他给我打了个电话。
他说,阿哲,我签了。
我说,嗯。
他说,我明天就搬出去。
我说,好。
他说,阿哲,你说,我是不是特别混蛋?
我沉默了。
是,也不是。
他只是一个,在生活的洪流里,走着走着,就忘了回头看看身边人的,普通的男人。
离婚手续办得很快。
没有争吵,没有拉扯,平静得像是在签一份普通的合同。
办完手续那天,他们在民政局门口站了一会儿。
“以后有什么打算?”陈封问。
“想出去走走。去西藏,或者去大理。”林晚说。
“挺好。注意安全。”
“你也是。按时吃饭,少抽烟,少喝酒。”
“嗯。”
然后,就是长久的沉默。
最后,林晚冲他笑了笑。
“陈封,再见。”
“再见,林晚。”
她转身,拦了一辆出租车,走了。
没有回头。
陈封站在原地,看着出租车消失在车流里,站了很久。
我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封哥,都过去了。”
他点了点头,眼圈红红的。
生活,还要继续。
陈封把公司的一半股份,折算成现金,打到了林晚的卡上。
他卖掉了自己的那套房子和车,加上公司剩下的一点流动资金,全部投进了苏晴的治疗里。
他从大平层里搬了出来,在医院附近租了一个小单间。
每天,公司和医院,两点一线。
他瘦了很多,也沉默了很多。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现在的他,比以前那个意气风发的“陈总”,看起来更踏实,更像个人了。
苏晴的手术很成功。
后期康复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陈封一直陪在她身边,像个亲人一样照顾她。
我问过他,对苏晴,到底是什么感情。
他说,是责任,是承诺,也是……赎罪。
他说,当年苏晴家出事,他如果能多一点能力,多一点担当,也许她就不会不辞而别,他们之间,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他现在做的,只是在弥补当年的遗憾。
“那你和她,以后会在一起吗?”
他摇了摇头。
“不会。”他说,“我的心,已经跟着林晚一起死了。”
我没再问下去。
有些伤口,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慢慢舔舐。
半年后,我收到了林晚嫂子寄来的明信片。
她在西藏。
照片上的她,站在布达拉宫前,穿着藏族的服饰,笑得一脸灿烂。
那种笑,是我很久很久没有在她脸上看到过的。
发自内心的,轻松的,自由的。
明信片的背面,只有一句话:
“阿哲,我很好。勿念。”
我把明信片拿给陈封看。
他看着照片上的林晚,看了很久,嘴角也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
“她好,就好。”
又过了一年。
苏晴的身体基本康复了。
她拒绝了陈封的继续资助,自己找了一份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
她说,陈封为她做的,已经够多了。剩下的路,她想自己走。
陈封的公司,也渐渐走上了正轨。
虽然规模比以前小了很多,但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稳。
他还是一个人。
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回家。
偶尔,我们会像以前一样,约在那个巷子口的烧烤摊,喝几瓶啤酒,吹吹牛。
只是,我们再也没有提过林晚的名字。
她就像是我们之间的一个禁忌,一个默契。
我们都知道她在哪,过得怎么样,但我们谁也不说。
因为我们都知道,有些故事,结束了,就是结束了。
再回头,也只是物是人非。
那天,我们喝到很晚。
陈封有些醉了。
他指着巷子口那棵老槐树,对我说:
“阿哲,你还记得吗?当年,我和晚晚,就是在这棵树下认识的。”
我点了点头。
“那时候,她还是个学生,我刚出来跑业务。那天我被人骗了,身上一分钱没有,饿得头晕眼花。”
“是她,把她手里唯一的一个烤红薯,分了一半给我。”
他说着说着,就笑了。
笑着笑着,眼泪就下来了。
“你说,人是不是很奇怪?当初那么想要的东西,等真正得到了,却发现,最重要的东西,早就被自己弄丢了。”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
我只能拿起酒瓶,跟他碰了一下。
“封哥,喝。”
酒很烈,呛得我眼泪都快出来了。
我看着眼前这个男人,这个我叫了十多年“封哥”的男人。
他经历了背叛的误解,经历了婚姻的破碎,经历了生死的考验。
他失去了很多,但也懂得了很多。
也许,这就是成长吧。
以一种最惨烈,最痛苦的方式。
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以前陈封和林晚住的那个小区。
我鬼使神差地,把车停在了路边。
抬头望去,那间曾经充满了他们欢声笑语的屋子,漆黑一片。
我突然想起,很久以前,我问过林晚嫂子一个问题。
我说,嫂子,你觉得什么是幸福?
她想了想,笑着说:
幸福啊,就是我爱的人,他心里有我。
我爱的人,他心里有我。
多简单的一句话。
可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我发动车子,离开了那个地方。
手机里,收到一条新的朋友圈提醒。
是林晚嫂子发的。
定位在大理。
照片上,是洱海边的日出。
金色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美得像一幅画。
配文是:
“新生活,新开始。”
我看着那张照片,由衷地笑了。
真好。
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新开始。
虽然,那个开始里,再也没有了彼此。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人生,本就是一趟不断失去,又不断前行的列车。
重要的是,在每一个路口,我们都能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第二天,陈封约我吃饭,说是有事宣布。
我以为他又要去相亲或者怎么样,没想到地点约在了一家律师事务所楼下的咖啡馆。
他看起来精神不错,穿着干净的白衬衫,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头发也打理过。
“什么情况?这么正式?”我调侃他。
他笑了笑,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
“我准备成立一个基金会。”
我愣住了,“基金会?”
“嗯。”他点头,“一个专门针对尿毒症患者的医疗救助基金。我已经把公司未来十年利润的百分之三十,都划拨进去了。”
他把文件推给我,“这是章程,你看看。”
我翻开看了几页,上面详细地列着基金会的宗旨、救助对象、申请流程……条款清晰,逻辑严密,看得出是花了大力气的。
“封哥,你这是……”我有些动容。
“苏晴的事,让我看到了太多。一个家庭里,只要有一个人得了这种病,基本上整个家就垮了。钱,能救命,也能压垮人。”
他的眼神很平静,却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坚定。
“我以前挣钱,是为了证明自己,为了让晚晚过上好日子。后来我发现,我错了。钱挣得再多,家没了,人散了,就什么都不是。”
“现在,我想换一种活法。”
他端起咖啡,喝了一口。
“我想让这些钱,变得更有意义一点。也算是……为自己积点德吧。”
我看着他,心里百感交集。
这个男人,真的变了。
从一个只知道埋头挣钱的商人,变成了一个开始思考生命意义的……普通人。
我合上文件,郑重地对他说:“封哥,算我一个。我不多,每年捐我年收入的百分之十。”
他看着我,笑了,拍了拍我的肩膀,“好兄弟。”
基金会成立那天,办了一个小小的仪式。
没有媒体,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只请了一些朋友和第一批受助的患者家属。
苏晴也来了。
她恢复得很好,脸上有了血色,人也开朗了许多。
她作为基金会的第一个受益者和志愿者,上台讲了话。
她没有说太多感谢的话,只是平静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讲述了在最绝望的时候,是如何被拉了一把,重获新生的。
台下,很多人都听得眼圈发红。
陈封就站在台下,默默地看着。
仪式结束,苏晴走到陈封面前。
“陈封,谢谢你。”她真诚地说,“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陈封淡淡地说。
“以后,基金会这边有任何需要,随时叫我。”苏晴说,“我这条命是你给的,能为别人做点什么,也算没白活。”
陈封点了点头。
他们之间,没有丝毫的暧昧,只有一种经历过生死考验后的坦然和默契。
像战友,像亲人。
看着他们,我突然明白了陈封说的“赎罪”是什么意思。
他不仅仅是在弥补对苏晴的亏欠,更是在弥补自己过去那种偏执、狭隘的人生观。
他用这种方式,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生活,似乎就这样,不咸不淡地继续着。
直到那天,我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是林晚嫂子打来的。
“阿哲,我回来了。”
我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嫂子?你……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下飞机。”她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但很轻快,“方便吗?一起吃个饭。”
我当然说方便。
我们约在了一家环境很雅致的私房菜馆。
一年多没见,她变了。
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剪了利落的短发,眼神里,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从容和笃定。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附于别人的“陈太太”,她就是她自己,林晚。
“在外面跑了一年多,感觉怎么样?”我问。
“挺好的。”她笑着说,“看了很多风景,也见了很多有意思的人。最重要的是,想明白了很多事。”
“比如?”
“比如,人不能总活在过去。也不能总指望别人。”她看着我,眼神清澈,“阿哲,我这次回来,是准备自己做点事。”
“做什么?”
“开一家民宿。在大理。”她说,“地方都看好了,一个很安静的白族小院。我把这边剩下的那套小公寓卖了,钱应该就够了。”
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那太好了!嫂子,你现在是独立创业的女老板了!”
她被我逗笑了,“八字还没一撇呢。对了,他……还好吗?”
我知道她问的是谁。
“挺好的。公司现在很稳,人也比以前……踏实多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基金会的事情告诉了她。
她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听完后,她沉默了很久。
“他能想明白,挺好。”她轻声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那顿饭,我们聊了很多。
聊她的旅行,聊我的工作,聊未来的打算。
我们很有默契地,没有再深入聊陈封。
有些话题,点到为止,就是最好的结局。
饭后,我送她回家。
她住在一个离市区有点远的新小区,环境很好。
“阿哲,谢谢你。”临下车时,她说,“谢谢你一直当我是朋友。”
“嫂子,你永远都是我嫂子。”我笑着说。
她也笑了,冲我挥了挥手,转身走进了小区。
看着她的背影,我心里突然有种感觉。
她和陈封的故事,也许,还没有完全结束。
我把林晚回来的消息告诉了陈封。
他正在办公室里看报表,听到这个消息,手里的笔,停顿了一下。
“是吗?”他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又继续低头看文件,仿佛只是听到了一个无关紧要的消息。
但我看到了,他握着笔的手,指节有些发白。
过了几天,我的微信收到一笔转账。
五十万。
是林晚转给我的。
我吓了一跳,赶紧打电话过去。
“嫂子,你这是干什么?”
“阿哲,你帮我个忙。”她说,“把这笔钱,匿名捐给陈封的那个基金会。”
“为什么不自己……”
“我不想让他知道。”她打断我,“就当我……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一点心意吧。”
我明白了。
她还是关心他的。
只是,她选择了用一种最遥远,最安静的方式。
我按照她的嘱咐,把钱捐了出去。
陈封看到这笔大额的匿名捐款,很意外,也很高兴。
他说,现在这社会,还是好人多啊。
我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没忍心告诉他真相。
有些美丽,就让它保留在误会里吧。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是一个冬天。
大理的冬天,阳光很好。
林晚的民宿开业了。
名字很简单,就叫“晚来小院”。
她在朋友圈发了照片。
白墙青瓦,小桥流水,院子里种满了多肉和各种花草。
一切都布置得温馨又雅致。
照片里,她穿着一身棉麻长裙,站在院子中央,笑得云淡风轻。
我把照片拿给陈封看。
他看了很久,然后默默地保存了下来。
那天晚上,他破天荒地给我打电话,约我喝酒。
还是那个老地方,那个烧烤摊。
“阿哲,你说,我是不是很失败?”他喝了很多,眼睛红红的。
“怎么又说这个。”
“我给了她我能给的一切,最好的房子,最好的车,最好的生活。可到头来,她想要的,只是一间小院子,和一片阳光。”
“我以前总觉得,我懂她。现在才发现,我从来就没懂过。”
“封哥,你别这么想。”我安慰他,“你们只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想要的东西不一样了而已。没有谁对谁错。”
他摇了摇头,没再说话,只是一个劲地喝酒。
我知道,他还是没放下。
有些爱,已经刻进了骨子里,怎么可能说放下就放下。
春节的时候,我收到了林晚寄来的快递。
是一盒她自己做的鲜花饼。
还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
“阿哲,新年快乐。有空来大理玩。”
我给陈封拿了几个过去。
他尝了一个,沉默了很久。
“还是那个味道。”他说。
我问:“什么味道?”
“大学的时候,她给我做过一次。那时候没钱买烤箱,用平底锅烙的,外面有点焦,里面是甜的。”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里有一种很遥远,很温柔的东西。
我突然觉得,也许,他们之间,还有可能。
我斗胆做了一个决定。
我订了两张去大理的机票。
我给陈封打电话,说公司有个项目,需要去云南出差,让他陪我一起去。
他一开始不想去,说公司忙。
在我软磨硬泡之下,他最终还是答应了。
我没有告诉他,我们的目的地,是林晚在的那个地方。
飞机落地,我直接打车,往“晚来小院”开。
当车子停在那个熟悉的小院门口时,陈封愣住了。
他看着那个招牌,脸上的表情,从震惊,到恍然,再到一种近乎胆怯的犹豫。
“阿哲,你……”
“封哥,来都来了。”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些事,总要有个了断。不管结果如何,至少,别给自己留遗憾。”
他站在门口,踌躇了很久。
我推开院门,走了进去。
林晚正在院子里浇花。
听到动静,她抬起头。
当她看到我身后的陈封时,手里的水壶,“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
四目相对。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空气里,只剩下风吹过花草的沙沙声,和两个人压抑不住的心跳声。
我默默地退了出去,把空间留给了他们。
我在院子外面的石凳上坐了很久。
不知道过了多久,陈封出来了。
他眼圈红红的,但脸上,却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笑。
“怎么样?”我问。
他没有直接回答我。
他只是说:“阿哲,我订了明天最早的机票回去。”
我愣住了,“这么快?”
“嗯。”他点了点头,“她说,这里的生活很好,很安静。她不想被打扰。”
我的心沉了下去,“那你们……”
“我们聊了很多。”他看着远方的苍山,缓缓地说,“聊了过去,聊了现在,也聊了未来。”
“她说,她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林晚了。我也不是过去的那个陈封了。”
“我们都回不去了。”
“但是,”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个真诚的笑容,“我们都可以,重新开始。”
“她祝福我,我也祝福她。”
“这就够了。”
我看着他,突然觉得,这或许,才是最好的结局。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要以破镜重圆为结尾。
有些故事,相忘于江湖,各自安好,也是一种圆满。
第二天,我送陈封去了机场。
临走前,他给了我一个信封。
“帮我把这个交给她。”
我回到小院,把信封递给林晚。
她打开,里面是一张银行卡,和一张字条。
字条上写着:
“晚晚,这是那五十万。我知道是你。谢谢你。也祝你,一切都好。”
林晚看着那张字条,眼泪,无声地滑落。
我陪她在院子里坐了一下午。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洒满了整个小院。
“阿哲,你知道吗?”她突然说,“我今天,好像才真正地,放下了。”
我点了点头。
“我也是。”我说。
不,应该说,是我们所有人。
我们都从那段纠结的,痛苦的,充满误解的过去里,走了出来。
人生,还很长。
未来,还有很多种可能。
离开大理的时候,林晚来送我。
“阿哲,以后常联系。”
“一定。嫂子,保重。”
我还是习惯叫她嫂子。
她笑了笑,没有纠正我。
飞机起飞,我看着窗外那片越来越远的土地,心里一片澄明。
我知道,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真的结束了。
而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回到城市,生活依旧。
陈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基金会和公司里。
他开始健身,看书,学着享受一个人的生活。
他的脸上,笑容越来越多了。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的笑。
偶尔,我们还是会去那个烧烤摊。
老板都跟我们混熟了。
“哟,陈总,阿哲,又来啦!老样子?”
“老样子。”
我们会喝着啤酒,聊着天,看着巷子里人来人往。
有时候,我会想起林晚。
想起她在大理的那个小院,那片阳光。
也会想起陈封。
想起他曾经的迷茫,和现在的坦然。
我觉得,他们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就够了。
至于爱情,也许,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
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于彼此的生命里。
就像陈封手机里,那张一直没删掉的照片。
也像林晚小院里,那盆据说是一个朋友送的,长得特别茂盛的老桩多肉。
有些事,不必说破。
有些情,无需结果。
只要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那个人,过得很好。
那么,便一切都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单车小子破解版(封哥你将所有财产都留给情人怪不得嫂子要和你离婚他顿时懵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