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视角看《西游记》
第四节 混世魔王,来历不详
孙悟空自辞别祖师,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花果山,只听得一片悲鸣,方知群猴被混世魔王欺负,心中大怒。这里的混世魔王到底是谁?从哪里来的?其实,混世魔王是孙悟空的凡体俗胎。
我们先来看混世魔王的体形。
原著中这样描述混世魔王,“腰广十围,身高三丈。”孕育石猴的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十围”常用来形容物体粗壮,如树木、人的腰身等,是一个概数,比如《水浒传》中就有鲁达“身长八尺、腰阔十围”的描写。我们从身高和腰围可以看出,混世魔王和仙石的外形高度接近。混世魔王“头戴乌金盔”,“身挂皂罗袍”,“下穿着黑铁甲”,“足踏着花褶靴”,一身黑色装扮,肾主黑色,也和原来仙石颜色相同。从外形和衣着上,混世魔王保留着很大一部分仙石的元素。
我们再来看混世魔王出现的时间。
原著第二回,根据被混世魔王擒到水脏洞的小猴所说:“我等因大王修仙去后,这两年被他争吵,把我们都摄将来。”孙悟空离开花果山二十年左右,混世魔王是这两年才到花果山的,和孙悟空“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时间高度一致。孙悟空注神体后,他的凡体就会死去。我们在第九十八回,唐僧师徒历经千磨万难终于登上灵山。唐僧在凌云渡乘无底船渡河的时候,上溜头就泱下唐僧的凡体。孙悟空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凡体,他是一块天真地秀的仙石,有灵通之意,于是他的凡体俗念化成仙石大小模样的混世魔王回到花果山。
我们还要来比较孙悟空和混世魔王的住所。
孙悟空居住的花果山和混世魔王所在的坎源山相对位置是直南直北方向,一阳一阴。花果山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花果山是千百河流汇集之处的擎天柱,万世也不会移动的大地根基,这里是孙悟空先天之根本,是灵根。百川汇处对应到人体就是人的百会穴。百会穴正好位于头顶正中,中医经络学认为头是“诸阳之首,百脉之宗”,是一切阳气聚集之处,百会穴是人体阳气最充盛的部位。
混世魔王盘踞于“诚为三界坎源山,滋养五行水脏洞”中。“三界”在佛教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在道教内丹学指精、气、神未合一的混沌状态。“坎”,八卦之一,代表水,肾属水,滋养五行。三界坎源山是三界的水源。水脏洞是储存水的脏腑,对应到人体就是肾,是孙悟空后天之欲望的外在表现。
仔细阅读原著对两座山的描写,我们不难发现坎源山水脏洞和花果山水帘洞地形地貌相似,呈阴阳互补之势。
我们继续来看混世魔王的行为。
孙悟空学成回到花果山,群猴一起前来诉苦,“近来被一妖魔在此欺虐,强要占我们水帘洞府”,“这些时,被那厮抢了我们家火,捉了许多子侄”。混世魔王是孙悟空的凡体,能够记得花果山水帘洞是自己的家,到这里只是想占领水帘洞,从实力来看,混世魔王肯定远超群猴,但是他并没有杀害任何一只猴子。当群猴与他舍死忘生争斗,他也只是抢了些石盆石碗,捉了三五十个小猴供他驱使,并没有加害。孙悟空就不同了,他打杀了混世魔王后,大开杀戒将洞中大小妖精,尽皆剿灭。
在和孙悟空对阵时,混世魔王说,“你这般矬矮,我这般高长,你要使拳,我要使刀,使刀就杀了你,也吃人笑,”于是就放下手中刀,才与悟空争斗。从这些行为可以看出,混世魔王不是一个恃强凌弱、杀人如麻的妖魔,反而是热爱故土,良知未泯,特好面子魔王。这才是仙石的本性,也正是孙悟空一开始说的“我无性”。所以混世魔王也只是空有一个凶模样,并没有作恶多端。
最后我们来看混世魔王的武器。
上文提到水脏洞对应的是肾,肾水是色欲根源,色字头上一把刀,混世魔王使用的武器正是这把“板大的钢刀”。后来孙悟空用这把刀照混世魔王顶门一下将他砍为两段,同样也砍断孙悟空的凡间俗念,断魔归本,元神合一。这个时候,混世魔王没有现出原形,因为原形就是孙悟空自己,而《西游记》中的其他妖魔被打死后都会有现出原形的描写。孙悟空得了这把刀,却不遂他的意,他觉得“着实榔槺”,才有了后文孙悟空到东海龙宫寻得如意金箍棒。丢弃刀,也是孙悟空放下欲望,在修仙的过程中又克服了一大障碍。
综上所述,混世魔王其实就是凡体俗胎的孙悟空,是他的心魔欲念所化,一个本我,一个是自我。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恶搞西游的炸金花视频(另一视角看西游记)》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