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来自不同文明的珍贵宝藏,或被偷走,或神秘消失。它们的失踪往往发生在战争或灾难时期——要么无法保护,要么被军队当作战利品夺走。有些宝藏后来被找回,但更多至今下落不明。本文将带你看看这些可能永远找不到的失落宝藏:有些或许已被销毁,有些可能仍存于世,未来或许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1. 琥珀屋:消失的“琥珀黄金屋”琥珀屋建于18世纪,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沙皇村凯瑟琳宫。屋内装饰有镀金马赛克、镜子和雕刻,仅琥珀镶板就用了约450公斤(原文1000磅)琥珀。
1941年二战期间,德国占领沙皇村,将琥珀屋的镶板和艺术品拆解后运往德国,此后便再无踪迹,有可能已被销毁。如今,凯瑟琳宫摆放着琥珀屋的复制品,供游客参观。
2. 孟卡拉石棺:沉入海底的法老灵柩约4500年前,埃及法老孟卡拉的金字塔在吉萨建成,是三座吉萨金字塔中最小的一座。19世纪30年代,英国军官霍华德·维斯探索吉萨金字塔时,曾使用爆破等破坏性手段打通通道。
维斯在吉萨有多项发现,其中包括孟卡拉金字塔内的华丽石棺。1838年,他试图将石棺用“比阿特丽斯号”商船运往英国,不料船只在航行中沉没,石棺也随之沉入海底。若能找到“比阿特丽斯号”残骸,或许有机会找回这具古老石棺。
3. 约柜:藏着十诫石板的神圣宝箱根据《希伯来圣经》记载,约柜是一个存放刻有十诫石板的宝箱,曾被存放在古以色列耶路撒冷的一座寺庙中——这座由所罗门王建造的寺庙,被称为“第一圣殿”,是犹太人最神圣的场所。
公元前587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率军征服耶路撒冷,洗劫并摧毁了第一圣殿。约柜的下落从此成谜,数百年来一直引发各种猜测。
4. 本庄正宗刀:日本最伟大刀匠的遗失杰作本庄正宗刀传为日本传奇刀匠五郎入道正宗(1264-1343)所制,他被许多人视为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刀匠。这把刀因16世纪一位持有者本庄重长(战后将其作为战利品)而得名,后来落入德川家康手中——德川家康在16世纪通过一系列战争成为日本首位幕府将军。
这把刀由德川家族代代相传,直到二战结束。美国占领日本期间,为防止这类刀具被用于对抗美军,本庄正宗刀被交给美国当局,此后便消失不见。有可能美军士兵将其与其他缴获的日本武器一同销毁,也有可能被带回美国,未来或有找回的可能。
5. 爱尔兰“王冠珠宝”:并非王冠的珍贵首饰1907年,爱尔兰“王冠珠宝”从都柏林城堡被盗。爱尔兰历史学家、科克大学项目主管托马斯·奥里ordan在2001年《爱尔兰历史》杂志的文章中指出:“这些‘珠宝’与加冕仪式无关,也没有王冠,而是包括一枚圣帕特里克勋章宝石星章、一枚钻石胸针和五枚该勋章的金项圈,均为王室财产。”
他还提到:“圣帕特里克勋章设立于1783年,用于表彰爱尔兰高官和爱尔兰贵族(被称为‘骑士同伴’),当时的政府依赖他们的支持。”1783年这些“珠宝”诞生时,爱尔兰仍由英国统治,其材质包括取自夏洛特女王(乔治三世妻子)首饰的394颗宝石、一枚巴斯勋章徽章,还有莫卧儿皇帝捐赠的卢比,甚至可能有土耳其苏丹提供的宝石。
这些珠宝原本存放在图书馆,安保松懈被认为是盗窃得逞的原因。谁偷了珠宝、珠宝去向如何,至今仍是谜。包括著名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的兄弟弗朗西斯·沙克尔顿在内的多人都曾被怀疑,但均未被证实。
6. 萨福失传的诗歌:古希腊“莎士比亚”的遗失杰作公元前7世纪的希腊抒情诗人萨福,被视为“她那个时代的莎士比亚”,深受古希腊人推崇,被认为是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可惜的是,她的诗歌仅有少数留存。
2014年,牛津大学纸草文献学家德克·奥宾克公布了两首此前从未见过的萨福诗歌片段:一首讲述她的兄弟,另一首描绘单恋的痛苦。但这些诗歌的来源不明,2021年,布里尔出版社撤回了奥宾克撰写的一篇关于诗歌来源的文章,目前其确切出处仍存疑。
7. 已故主教的宝藏:被海盗夺走的教会财富1357年,一艘名为“圣维森特号”的船从葡萄牙里斯本启航,前往法国阿维尼翁,船上载着里斯本主教蒂博·德卡斯蒂永(不久前去世)收集的宝藏,包括金银、戒指、挂毯、珠宝、精致餐具,甚至可携带的祭坛。
当船在今西班牙卡塔赫纳附近航行时,遭到两艘全副武装的海盗船袭击,宝藏被夺走。其中一艘海盗船由名为安东尼奥·博塔福克(在当时伊比利亚地区的语言中,意为“火焰喷射”或“火焰屁”)的人指挥,后来因搁浅被捕获;而另一艘由马丁·亚内斯指挥的海盗船,则成功逃脱。亚内斯、他的海盗团伙以及被偷走的宝藏,从此下落不明。
8. 《公正的法官》:根特祭坛画中失踪的面板《公正的法官》是15世纪比利时根特圣巴沃大教堂中,由胡伯特·凡·艾克和扬·凡·艾克创作的根特祭坛画的一部分。面板上描绘了多位骑马人物,身份不明,其中很可能包括祭坛画创作时期的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好人腓力)。
1934年,这块面板被盗,至今未被找回。艺术史学家诺亚·查尼提到,尽管时间过去很久,新线索仍不断出现,长达2000多页的案件档案至今仍在更新,案件仍处于活跃状态。事实上,在1934年盗窃事件之前,就曾有多次盗窃《公正的法官》及根特祭坛画其他部分的尝试。
9. 佛罗伦萨钻石:可能被切割成碎钻的黄色宝石重达137克拉的黄色佛罗伦萨钻石,原产于印度,可能在15世纪末传入欧洲。关于它如何、何时抵达欧洲,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是,1467-1477年在位的勃艮第公爵查理大帝(大胆查理)将其从一块更大的钻石中切割出来,他对这颗钻石极为痴迷,甚至带着它上战场,据说最终战死时钻石仍在身上。
一战后,奥匈帝国末代皇帝查理一世带着钻石逃往瑞士,将其存入银行金库,并委托奥地利律师布鲁诺·施泰纳帮助流亡王室出售钻石及其他王室珠宝。历史学家戈登·布鲁克-谢泼德在《未加冕的皇帝:奥托·冯·哈布斯堡的生平与时代》(布卢姆斯伯里出版社,2007年)一书中提到了这一细节。此后的事情便不得而知,1924年有新闻报道称施泰纳因欺诈被捕、起诉后被判无罪。如今,这颗佛罗伦萨钻石有可能已被重新切割,变成多颗小钻石。
10. 达·芬奇失传的壁画:被覆盖还是从未存在?1505年,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了一幅壁画,描绘1440年意大利联盟(由佛罗伦萨领导)在安吉亚里战役中击败米兰的场景。这幅壁画绘制于佛罗伦萨旧宫(市政厅)内,1563年,画家兼建筑师乔治·瓦萨里对旧宫进行改造时,壁画消失。
2012年,一组艺术专家宣布发现证据,表明壁画并未被销毁,而是被瓦萨里在自己的壁画下“覆盖保存”。该团队对壁画进行了多年科学检测,包括2005年在《无损检测与评价国际期刊》上发表的雷达检测研究。然而,该团队的研究结果从未得到证实,同年晚些时候研究被无限期搁置。2020年,另一组研究人员提出,达·芬奇根本从未绘制过这幅壁画,但这一说法同样存在争议。最终,这幅壁画的去向——甚至是否存在过——仍是未解之谜。
11. 第二圣殿的七枝烛台:被罗马人夺走的犹太圣物公元66年至74年间,犹太反抗者为摆脱罗马帝国统治,与罗马军队展开战斗。公元70年,反抗者遭遇重创:罗马将军提图斯(后来成为罗马皇帝)率军攻占耶路撒冷,犹太人最重要的宗教场所第二圣殿被摧毁,罗马军队将圣殿珍宝运回古罗马,其中包括圣殿的七枝烛台(一种有六个分支的烛台)。
位于罗马斗兽场附近的提图斯凯旋门上,有一幅浮雕描绘了烛台被运往罗马的场景——画面中,烛台体型巨大,几乎与搬运它的士兵等高。但这只烛台抵达罗马后的命运,至今不明。
12. 铜卷宝藏:死海古卷中记载的神秘财富在约旦河西岸库姆兰洞穴发现的死海古卷中,最特别的一份是刻在铜片上的文本,记载了大量隐藏宝藏的位置——这就是著名的“铜卷”,现藏于约旦一家博物馆。
学者们对这份古卷的作者是否在描述真实宝藏还是传说中的财富,存在争议。铜卷创作于公元70年左右,当时罗马军队正击败反抗罗马统治的犹太群体,已攻占耶路撒冷并摧毁第二圣殿。有些学者推测,铜卷中提到的宝藏,可能是罗马军队摧毁圣殿前被隐藏起来的真实财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铜卷中记载的宝藏数量过于庞大,必然是传说。
13. 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失窃艺术品:价值5亿美元的艺术谜案1990年3月18日,两名伪装成警察的窃贼闯入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偷走13件艺术品,价值约5亿美元,其中包括荷兰画家伦勃朗的3件作品和法国画家埃德加·德加的5件作品。
窃贼身份至今不明,艺术品也未被找回。有可能窃贼已去世,画作严重受损或被销毁。尽管这些艺术品价值高昂,但由于知名度太高,很难出手——买家很容易发现它们是赃物,进而面临刑事指控。
14. 北京人化石:二战期间失踪的远古遗存1923年,在今北京(当时称北平)附近的周口店村附近洞穴中,发现了一种古人类(直立人)的化石,即“北京人”,其生活年代距今20万至75万年。
1941年日本侵华期间,这些化石失踪,如今下落不明。有些学者推测,为避免化石落入日军手中,有人试图将其运往美国,结果在运输途中遗失;也有人认为,化石可能藏在中国某停车场地下。
15. Q来源:《圣经》福音书背后的神秘文本现代学者所说的“Q来源”(有时简称“Q”),是一种假设存在的公元1世纪文本,记载了多段被认为是耶稣所说的话。学者认为,若Q来源确实存在,古代作者在撰写《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时曾参考过它——这一推测的部分依据是,《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有几段文字完全相同。
尽管普遍认为《马可福音》是《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共同来源,但这两部福音书中有些段落并未出现在《马可福音》中。有些学者认为,这些段落来自另一个来源,即“Q来源”(“Q”源自德语“ Quelle ”,意为“来源”)。问题在于,若Q来源确实存在,目前尚无已知的副本留存。近期有学者提出,2世纪的非正统文本《马西昂福音》中,可能包含Q来源的部分内容,但这一观点仍存争议。
16. 纳粹黄金:传说中沉入奥地利湖泊的宝藏传说二战末期,党卫军军官恩斯特·卡尔滕布伦纳率领一支纳粹部队,将大量黄金沉入奥地利的托普利茨湖,以防被入侵的盟军缴获。此后,人们进行了多次搜寻,但至今未找到黄金。
有可能这个故事只是传说,实际上并没有黄金沉入湖中;但也有研究人员指出,托普利茨湖能见度极低,且湖中有大量原木和杂物,导致搜寻工作既困难又危险,已有潜水员在寻找黄金时丧生。
17. 拉斐尔失传的画作:纳粹手中消失的《年轻男子肖像》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桑西奥(常简称“拉斐尔”,1483-1520)创作了一幅引人注目的《年轻男子肖像》,画中人物身份和创作的确切日期均不明。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时,这幅画为波兰克拉科夫的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所有。
纳粹官员从博物馆偷走了这幅画,计划将其放入计划在奥地利林茨建造的“元首博物馆”(林茨美术馆)。据“纪念碑男人基金会”官网记载,该博物馆最终并未建成,这幅画最后一次被看到是在1945年1月,位于德国施利尔湖纽豪斯的汉斯·弗兰克别墅中。弗兰克是纳粹官员,负责统治被占领的波兰,期间犯下多项战争罪,并参与屠杀波兰犹太人。二战后,弗兰克被审判、定罪并处决,但拉斐尔的这幅画再也没有出现过。
18. 皇家宝箱:被纳粹夺走的波兰王室遗物1800年,波兰公主伊莎贝拉·恰尔托斯卡创建了所谓的“皇家宝箱”,收藏波兰历代王室的文物,包括波兰国王佩戴的珠宝、艺术品和其他纪念品。1795年,波兰被周边势力瓜分,不再是独立国家。
这个皇家宝箱最终也难逃侵略者的掠夺——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后,被纳粹德国夺走,箱内文物如今下落不明。
19. 《爱的徒劳续篇》:莎士比亚失传的剧本众所周知,威廉·莎士比亚创作过剧本《爱的徒劳续篇》,但如今没有任何副本留存。这部剧可能是他在16世纪90年代创作的喜剧《爱的徒劳》的续集。
波士顿大学英语教授威廉·卡罗尔在《爱的徒劳》(剑桥大学出版社,2009年)再版序言中提到,16世纪至17世纪的文献显示,《爱的徒劳续篇》在1598年已出版,1603年仍在销售,但未发现任何留存的副本。有些学者认为,关于《爱的徒劳续篇》的记载,实际指的是莎士比亚的另一部知名剧本《无事生非》,如今这部剧仍在演出。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甚至根据这一理论,将一场《无事生非》的演出更名为《爱的徒劳续篇》。
20. 1世纪福音书:是否存在更早的《圣经》手稿?现存最古老的正统基督教福音书(《马可福音》《路加福音》《马太福音》《约翰福音》)副本,可追溯至公元2世纪。但许多学者认为,其中部分福音书最初创作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这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是否存在1世纪的副本?若存在,如何确定其年代?
2015年,有学者称在一具木乃伊面具残骸中发现了《马可福音》的片段,并认为其年代可追溯至1世纪。然而,2018年该文本发表于《奥克西林库斯纸草文献》期刊后,研究显示其实际年代为公元2至3世纪。
21. 米开朗基罗的农牧神面具:被德军偷走的大理石杰作这件大理石“农牧神面具”(农牧神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半人半羊的生物),传为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博纳罗蒂·西蒙尼(常简称“米开朗基罗”,1475-1564)的作品,原由意大利佛罗伦萨巴杰罗博物馆收藏,1944年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的波皮城堡被盗。
据“纪念碑男人基金会”官网记载,窃贼是德国陆军第10集团军下属第305师的士兵。1944年8月22日至23日期间,士兵偷走了面具,并将其装上卡车。基金会官网提到:“1944年8月31日,载有这件艺术品及其他文物的第10集团军卡车在意大利弗利短暂停留后继续行驶。”这似乎是面具最后一次被目击,如今其下落不明。
22. 卡拉瓦乔的《诞生》:被黑手党偷走的宗教画作《圣方济各与圣劳伦斯环绕的诞生》由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71-1610)于1609年创作,描绘了耶稣诞生的场景——学者称,画中婴儿耶稣躺在干草堆上,凸显了他出生时的贫穷。
1969年,这幅画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巴勒莫的一座教堂中被盗,至今未被找回,窃贼身份也不明。长期以来,人们怀疑西西里黑手党成员实施了这起盗窃。2015年,教堂中展出了这幅画的复制品,以替代原作。
23. 失踪的罗曼诺夫复活节彩蛋:沙皇家族的珠宝遗产1885年至1916年间,由俄国珠宝商彼得·卡尔·法贝热经营的珠宝公司法贝热,为俄国皇室制作了装饰华丽的“复活节彩蛋”。
法贝热公司官网称:“这些彩蛋是这家著名俄国珠宝公司的最高成就,也必定是最后一批伟大的艺术品委托创作。1885年至1893年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期间,共制作了10枚彩蛋;他孝顺的儿子尼古拉二世统治期间,又制作了40枚,每年两枚,一枚送给母亲(皇太后),另一枚送给妻子。”
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罗曼诺夫家族大部分成员被处决。此后,部分彩蛋失踪,至今下落不明;有传言称,其中一些藏在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中。这些彩蛋有可能出现在美国——已有文件显示,冷战结束时,价值约1.64亿美元的古董和文物从苏联运往美国。
24. 儒勒·雷米特杯:两度被盗的世界杯奖杯儒勒·雷米特杯是足球世界杯冠军球队的奖杯,以世界杯创始人儒勒·雷米特命名,由阿贝尔·拉弗勒雕刻,“描绘了胜利女神手持八角形容器举过头顶的形象,主体为黄金材质,底座镶嵌半宝石”,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官网如此描述。
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首次颁发该奖杯,此后每四年颁发给冠军球队。1970年,巴西第三次赢得世界杯,根据FIFA规则,首个三次赢得世界杯的球队将永久拥有儒勒·雷米特杯,因此奖杯被送往巴西,同时制作了新的世界杯奖杯。
1983年,这尊奖杯在里约热内卢被盗,此后再未出现。窃贼可能将奖杯熔化——奖杯主要由黄金制成,重约6.1公斤(原文13磅)。这并非儒勒·雷米特杯首次被盗:1966年,奖杯在伦敦一家卫理公会教堂被盗,一周后被一只名叫皮克尔斯的狗及其主人戴维·科贝特在伦敦南部一条街上发现,当时奖杯用报纸和绳子包裹着,FIFA官网记载了这一事件,但这起盗窃案的窃贼始终未被找到。
25. 尼姆鲁德宝藏:遭IS破坏与掠夺的亚述珍宝古城尼姆鲁德位于今伊拉克,是亚述帝国的首都,建于亚述纳西拔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前883-859年),他在尼姆鲁德建造了新宫殿及其他设施。但近代历史对尼姆鲁德并不友好:2014年6月,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又称ISIS、ISIL或达伊沙)在军事进攻中占领这座古城,直到2016年11月才被收复。
到收复时,“伊斯兰国”已炸毁部分城市,并用推土机摧毁、挖掘其他区域。古城收复后,由于安保力量薄弱,又发生了掠夺事件。尽管尼姆鲁德的许多珍宝已被摧毁,但有些受损文物可修复,还有些可能在黑市上被重新发现。
26. 乔治·马洛里的遗失相机:解开珠峰登顶之谜的关键1924年6月8日,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在接近珠穆朗玛峰峰顶时失踪,一场风暴可能导致他们最终未能登顶。直到1953年,埃德蒙·希拉里率领的团队才首次成功登顶珠峰。至今仍未解开的谜团是:马洛里和欧文在遇难前是否已登顶?
1999年,人们发现了马洛里的遗体,证据显示他死于坠落;但欧文的遗体至今未被找到。若能找到欧文的遗体,有可能同时找到两人携带的相机。如果相机中的胶片仍保存完好,或许能冲洗出照片,最终解开“马洛里和欧文是否在遇难前登顶珠峰”的谜团。
27. 《维拉将军的一生》:记录墨西哥革命的遗失电影《维拉将军的一生》是一部遗失的电影,描绘了墨西哥革命领袖弗朗西斯科·“潘乔”·维拉(1878-1923)的生平,他曾领导部队与墨西哥领导人展开多场战斗。尽管影片包含大量虚构情节,但也收录了维拉部队真实战斗的镜头。
维拉本人与制作这部电影的互助电影公司签订合同,允许制片人拍摄他本人及部队的真实战斗,以换取电影收益的分成。这部电影曾公映,但如今已遗失。影片上映后不久,维拉就与美国交恶——他的部队进入新墨西哥州,杀害了多名美国人。1916年,美国军队进入墨西哥追捕维拉,但未能成功;1923年,维拉被暗杀,据称是墨西哥部分领导人下令所为。
28. 世界首部剧情长片:《凯利帮的故事》的遗失与重现1906年在澳大利亚上映的《凯利帮的故事》,被许多人视为世界首部剧情长片,片长超过一小时,描绘了19世纪亡命之徒内德·凯利(1854-1880)及其团伙的故事。澳大利亚国家电影与声音档案馆官网的文章中,电影史学家萨莉·杰克逊和格雷厄姆·雪莉指出,这部电影取得了巨大成功。
杰克逊和雪莉写道:“影片于1906年节礼日在墨尔本首映,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吸引了大量观众。到1907年末,影片已在新西兰和英国上映,当时被宣传为‘有史以来最长的电影’。”由于影片描绘犯罪团伙,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全国各地的放映都伴随着犯罪报道和审查。1907年5月,维多利亚州巴拉腊特镇的五名当地儿童受影片启发,闯入一家摄影工作室偷钱,之后还用枪劫持了一群学童,”杰克逊和雪莉提到,“同年4月,维多利亚州首席秘书禁止该影片在贝纳拉和旺加拉塔上映——这两个城镇与凯利家族渊源深厚。”
遗憾的是,这部电影未能得到妥善保存,到20世纪70年代,仅存“一些宣传材料和少量照片”。通过发现影片片段及修复工作,目前已能还原约四分之一的影片,但大部分内容仍未找回。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神圣宝藏破解版(全球最珍贵宝藏约柜琥珀屋至今下落不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