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巴黎家居展那条新闻时,我直接把刚下单的极简茶几退了。
再生木头做的旧抽屉柜,标价翻三倍仍被抢空,时间就在上周,地点巴黎北郊维勒班展馆,导火索是主办方第一次把“可持续复古”设成独立展区。
我脑子里只剩一个念头:法式中古风到底还值不值得跟风?
先别急着翻美图。
我去年装完一套小两居,预算十五万,硬是被“法式线条”四个字拖进坑。
奶油墙、藤编椅、铜把手,一样没落下,住进去三个月发现:
最常用的是带隐藏抽屉的二手餐桌,剩菜剩饭往里一推,桌面秒变拍照背景;
最鸡肋的是所谓智能灯,藏在复古玻璃罩里,调光得先喊手机,夜里找开关像密室逃脱。
今年展会上,我蹲在一个法国本地博主摊位前,她卖的是奶奶家拆下的百叶窗,三十欧一片,当场被改成壁挂收纳。
她一句话把我点醒:
“中古不是风格,是补丁,把不体面的生活缝得好看一点。
”
回国后我算了笔账。
同样三十平客厅,买全新法式单品要四万二,去跳蚤市场淘再加翻新,一万八搞定,还能留下锯木头的手汗味。
再生木材涨价35%,但比新板材便宜一半,关键是自带旧划痕,省了做旧步骤。
微型古董更离谱,巴掌大的铜制窗把手,Etsy上卖十二美元,义乌批发三块五,差别只是谁来讲故事。
我悟了:
把中古当滤镜,必翻车;把它当遮羞布,反而顺手。
墙面不必全屋奶油,只刷沙发后面那堵,拍照够用;
餐桌不必圆桌雕花,方形折叠款展开能打麻将,收起留过道;
灯不必智能,直接拉线开关,坏了拧个灯泡继续亮,比手机稳定。
绿植更别学网红。
琴叶榕掉叶像下雪,我换成塑料龟背竹,擦擦就发光,搬家直接塞纸箱。
真花留一盆薄荷,厨房掐叶子冲水,半年长成草球,成就感爆棚。
法式中古的尽头不是优雅,是允许自己偷懒。
住得舒服的唯一标准:你出差三天,回家不用挪二十个摆件才能躺平。
所以,再生木头再贵,也贵不过天天擦灰的时间。
要么让旧物替你过日子,要么被日子过成旧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法式客厅逃脱攻略(干货听我的普通人也可以装法式中古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