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破解版污版污(向日葵常见病害识别及防治方法)

向日葵破解版污版污(向日葵常见病害识别及防治方法)

admin 2025-10-09 资讯 1 次浏览 0个评论
1、向日葵黄萎病向日葵常见病害识别及防治方法

危害特征

主要在成株期发生,开花前后叶尖叶肉部分开始褪绿,后整个叶片的叶肉组织褪绿,叶缘和侧脉之间发黄,后转褐;后期病情逐渐向上位叶扩展,横剖病茎维管束褐变。

发病重的植株,下部叶片全部干枯死亡,中位叶呈斑驳状,严重的花前即枯死,湿度大时,叶两面或茎部均可出现白霉。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燕麦或荞麦轮作,做好轮作倒茬;在保证向日葵籽粒成熟的前提下适当推迟播期。起垄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造成根系发育不良,导致黄萎病严重发生,施加氮肥或混有氮肥的复合肥能不同程度提高植株的抗性水平;病残株应清除出田间烧毁。

(2)药剂防治。选用10%氟硅唑水分散颗粒剂、19%啶氧菌酯·丙环唑悬浮剂或4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照种子重量的0.3%进行拌种,或1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按照种子重量的15%进行拌种处理;还可用农抗120水剂50倍液,于播种前处理土壤,每亩用兑好的药液300L;必要时用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500ml。

2、向日葵白粉病向日葵常见病害识别及防治方法

危害特征

在生长中后期,叶面上形成一层白色至污白色的粉状斑,即病菌的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后期在白粉层中长出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发病重的,檀株较矮,籽粒不饱满。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或早熟品种;实行轮作,清除田间病残体;增施磷钾肥,及时中耕除草。

(2)发病初期,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1:1:160倍式波尔多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3、向日葵锈病向日葵常见病害识别及防治方法

危害特征

叶片染病,初在叶片背面出现褐色小疱是病菌夏孢子堆,表面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后病部生出许多黑褐色的小疱,即病菌冬孢子堆,散出黑色粉末,即冬孢子,发生严重的致叶片早期干枯。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抗病杂交品种;加强前期管理,及时中耕,合理施用磷肥;开展轮作,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株。

(2)药剂防治。选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2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30%吡唑醚菌酯乳油、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在发病初期进行喷雾防治,一般施药2次,间隔7-10天一次。药剂交替使用,可延缓抗性产生。

4、向日葵霜霉病向日葵常见病害识别及防治方法

危害特征

苗期染病:2-3片真叶时开始显症。叶片受害后,叶面沿叶脉开始出现褪绿斑块,叶背可见白色绒状霉层,病株生长缓慢或朽住不长。

成株染病:开始时在近叶柄处生淡绿色褪色斑,沿叶脉向两侧扩展,后变黄色并向叶尖蔓延,出现褪绿黄斑,湿度大时叶背面沿叶脉间或整个叶背出现白色绒层,厚密。

后期叶片变褐焦枯,茎顶端玫瑰花状,病株较健株矮,节间缩短,茎变粗,叶柄缩短,随病情扩展,花盘畸形,失去向阳性能,开花时间较健株延长,结实失常或空秆。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避免重茬和迎茬;合理密植,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防止病情扩展。

(2)种子处理。用25%甲霜灵按种子重量0.5%拌种。

(3)喷雾处理。苗期或成株发病后,可选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对叶面喷雾处理。

5、向日葵灰霉病向日葵常见病害识别及防治方法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花盘,初呈水渍状湿腐,湿度大时长出稀疏的灰色霉层,严重时花盘腐烂,不能结实,为害很大。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种晒种;适期播种,花盘期尽量避开雨季;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适时中耕除草、灌溉排水、合理施肥。

(2)种子处理。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5%拌种。

(3)发病初期,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6、向日葵菌核病向日葵常见病害识别及防治方法

危害特征

(1)根腐型: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苗期染病时幼芽和胚根生水浸状褐色斑,扩展后腐烂,幼苗不能出土或虽能出土,但随病斑扩展萎蔫而死。

成株期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到根的其它部位和茎,后向上或左右扩展,有同心轮纹,重病株萎蔫枯死,组织腐朽易断,内部有黑色菌核。

(2)茎腐型:主要发生在茎的中上部,初生椭圆形褐色斑,后扩展,病斑中央浅褐色具同心轮纹,病部以上叶片萎蔫,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

(3)叶腐型:病斑褐色椭圆形,稍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迅速蔓延至全叶,天气干燥时病斑从中间裂开穿孔或脱落。

(4)花腐型:初在花盘背面生褐色水渍状圆形斑,扩展后可达全花盘,组织变软腐烂,湿度大时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穿过花盘在籽实之间蔓延,最后形成网状黑色菌核,花盘内外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黑色菌核,果实不能成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抗耐病品种;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深翻,将地面上菌核翻入深土中使其不能萌发;适期晚播,使开花期尽量避免与雨季错期。

(2)种子处理。播种前用60℃左右温水浸种10-20分钟灭菌,同时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拌种,或使用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农药用量为种子量的0.3-0.5%。

(3)药剂防治。苗期可选用2亿孢子/克小盾壳霉可湿性粉剂,在中耕后喷施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或使用1亿孢子/克木霉水分散粒剂、或3亿孢子/克哈茨木霉可湿性粉剂1500-2250g/公顷;在向日葵始花期,花盘正面喷施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0-30g/亩,施药间隔5-7天,一般施药2-3次。也可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6%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重点保护花盘背面。

7、向日葵细菌性叶斑病向日葵常见病害识别及防治方法

危害特征

发病初期病斑很小,呈水渍状,渐扩展到2-3毫米,暗褐色,四周现较宽的褪绿晕圈,数个病斑融合成一个大斑,有时可见一个叶片上有数十个小病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

(1)避免重茬,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

(2)发病初期,可喷洒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400倍液。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向日葵破解版污版污(向日葵常见病害识别及防治方法)》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