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冤屈的指控,五次庭审的挣扎,2025年再看这部日本电影依旧震撼人心。
《即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是2007年上映的日本电影,由周防正行编剧并执导。
这部电影不是凭空虚构的故事,它取材于2002年底日本真实的“色狼冤案”专题报道。导演周防正行被被告人及其亲友为洗脱冤屈而不懈努力的故事深深感动。
案件暴露出的日本法庭无罪宣判率极度低下的现象令周防大为震惊,这促使他决心将之拍成电影。

青年金子彻平在早晨高峰期乘上地铁,赶往学长介绍的公司面试。
在拥挤的车厢中,一名15岁的女中学生声称彻平在车上摸了她的屁股。彻平在岸川站下车时,被这名少女拉住并指认为“痴汉”。
尽管彻平坚称自己没有犯罪,但他还是遭到了逮捕。律师告诉他,如果否认犯罪将遭到拘留,而一旦被起诉,后果将更加严重。

电影揭示了日本司法系统的严峻现实。彻平从警察和值班律师那里获得的忠告是:只要承认行为,并缴纳小额罚金,他当天就能被释放。
但如果坚持否认并等待法院解决,被判有罪的可能性高达99.9%。

片头有一句话:“即使放过10个无辜的人,也不该冤枉一个有罪的人”。片中负责审理的第一个法官也说过,法官最重要的责任是不惩罚无罪的人。

但在处理痴汉犯罪时,这些原则似乎都被抛到了一边。
彻平的母亲丰子和朋友齐藤达雄为了还彻平清白,四处奔走寻求帮助。
当过法官的资深律师荒川正义和年轻的女律师须藤莉子向他们伸出了援手,一场决定命运的法庭辩论随之展开。

影片通过多达十二次的公审,细致展现了法庭如何试图接近真相,但直到最后真相仍在迷雾中。法官根据大量证据与推测认定彻平有罪,但他仍然坚称:“即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

电影展现了日本社会的一个特殊现象——“痴汉”在日本就像过街老鼠,是社会和舆论集体讨伐的对象。因此遇到此类事件,警察和车站职员往往是宁可错杀一千,不愿放过一个。

法院则将以往此类事件99.9%的有罪率,从统计结果变成了审理前提。真的痴汉和被冤枉但愿意承认的人,被拘留半天后就放走了;而坚持自己清白的人,则被拖入漫长的司法程序。
面对“痴汉冤罪”频发的糟糕情形,日本男性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己。为了避免“被痴汉”,日本保险公司甚至推出了一项全新的保险项目,叫 “痴汉冤罪保险” 。
投保人每年只需交约合人民币395元的日元,就可在被冤指为“痴汉”时,通过短信向保险公司寻求帮助。保险公司会根据投保者所处的位置,联系当地的律师进行处理。
此外,还有公司发明了“痴汉冤罪证明系统”,就是在手环里内置一个微型照相机。使用者上车时只要戴上手环并启动即可,如此他周围发生的所有情况就会自动传送到云端服务器中,以备需要时作为证据。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日本男性在乘坐电车时,会将双手放置在明面,以证明自己没有不轨行为;甚至有的男性见女人靠近自己,都会主动远离,以规避“被痴汉”的风险。
2023年11月,东京樱花有轨电车(都电荒川线)甚至推行了“男性专用车辆”活动,旨在防止“男性也可能成为性犯罪的受害者,也有可能卷入诬告被猥亵的案件”等类似事件的发生。

《即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日本司法系统的深刻反思。影片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精湛的表演,展现了司法系统中个体的无助与挣扎,引发了观众对司法公正性的深刻思考。
电影中,彻平最终没有“沉冤昭雪”,法官根据大量证据与推测认定他有罪。但彻平说出了震撼人心的内心独白:
“法庭不是寻找真相的地方,只是根据呈示的证据做出有罪的审判。所以即使它判我有罪也不是我做的,因为真正能审判我的只有我自己。”

这部电影拍摄于2006年,但2025年的今天再看依然震撼人心。也难怪很多网友都说,男人在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最终电车痴汉三国(被冤枉是电车痴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