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法术门类繁多。
因为法术的施行,是针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的,更确切地说,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缺陷和理想之间的矛盾的,比如人不能飞而想飞,于是构想出腾云驾雾飞行虚空的法术;
人想求生然而又无可奈何地要走向死亡,于是有各种修仙、延生的法术被创造出来。
人类生活的缺陷,遭逢的灾祸既多,所以法术的门类也就显得宽泛得很。
法术,依其内涵,是指用各种虚拟的手段、方法控制自身、外物以及鬼神世界变化的技艺。
从这个角度来看,道教的法术可以分成控制自身变化的修仙术、通灵术以及控制鬼神外物变化的召役鬼神、变化外物之术两大类。
第一类修仙和通灵术中,又包括若干小类。
用作修仙的有炼气(包括服外气、内炁、胎息、存思、内丹和导引按摩)
服食(包括服食芝草、异兽,以及金丹)
诵经(如诵《黄庭经》《度人经》各有法度,称为经法
朝参(礼斗、早晚参神)
守庚申(为斩却三尸)
斋戒,尸解。
使自己通灵之术,有分身,隐沦,易形,飞行虚空(包括腾云、飞神驭炁、乘等术)。
通灵可以被包含在修仙之中,但在未成仙时,仍可施通灵之术,所以实际上仍可单列。
汉唐时期金丹为大宗,上清派中存思与诵经地位特殊,宋以后内丹术最具权威。
内丹,存思都是炼气法门,然后才蔚为大宗,金丹为服食或曰服饵的一法,不过素称大法。
第二类,包括考召驱邪(包括考召、见鬼、捉妖、驱邪等)
祈禳(包括祈嗣、祈禄、延生、求雨、止雨、解星、禳白虎、醮墓醮宅、奠龙、上涛、谢火,禳官司口舌等等)
治病送瘟(其中又包括医术治病、法术治病两小类,前者独立出来,汇入中医学)
变化万物(缩地、画地成河、撮土为山、豆人草马等)
度亡破幽(度亡斋、九幽醮、炼度等)
占验术数(包括占星卜筮、命相、风水、灵签等)。
1,改形易貌和分形
改形易貌,即随意改变人的容貌,现存道书中只述其功效,比如左慈能变羊逃脱曹操手下追捕之类故事,但很少有具体方法的记述。
《鬼谷子天髓灵文》卷下载一种异容术。说若人有危难不测之灾,未能建坛成就,可以用此法急速变异,闪一旁,躲过此难。其法用的是药方为:
故笠子(一个),烧号丹(一分),白马蹄甲(一个,烧灰)萨子花(阴乾)老章鹿根(二两)翼翅(一对烧灰)。有了这几味药后,“右件六味各为细末,将一半置青胆中,悬东门七十日,如急夜去(取)一核大药,用津唾涂于面上,明日妻男认不得。更将前散药时面东调,(调时不得睡,搅吃不得吹)家属不识矣。”这些做法,虽有药,涂上或可改变肤色,但能否有所说的奇效,恐大可怀疑。
与改形易貌相近的,尚有一种分形术。分形,俗称“分身法”。据云修成之后能一个人化作多个形象。早期道教就传说有此法术。《神仙传》卷四《张道陵》:“陵乃多得财物,以市其药合丹,丹成,服半剂,不愿即升天也,乃能分形作数十人:其所居门前水池,陵常乘舟戏其中,而诸道士宾客往来盈庭。盖座上常有一陵与宾客对谈,共食饮,而真陵故在池中也。《抱朴子内篇·地真》中载“分形之道”多种,大抵以守一为本。“守玄一,并思其身,分为三人,三人见之,又转益之,可至数十人,皆如其身,隐之显之,皆自有口诀,此所谓分形之道。”
实际上分形是道士存想中的一个内容,存想到得自身形象鲜明后,便以为可使存想的形象自由往来,多个并存。待存想纯熟,可以同时想像有多个“自己”存在,于是视作“分形成功”。此时便可使其中任一形象显于人前,或自由来往于各处。即所谓“分身散形,以一为万,立成六军,千亿里外,呼吸往还,乘云履水,出人无间。”
2,隐身
道教界并不将隐沦视为上品仙法,不过是救救急难的应变法儿。
一是用符,称有隐身符,如法炮制并佩之得法,便可隐显自由,大隐符即此类符之一。
二是用仙草、仙药,比如离母之草,青龙之草即为现已不知名的仙草;
三是用奇门遁甲一类术数,如“乘天一马以游紫房”,就是一种遁甲术。
南北朝后,隐沦之术有不少发展,大抵类型与葛洪所述差不多,基本上是用符、兕、药,加以步罡、存思或者突出其中某一成分构成。
隐身术中,常常要踏罡步斗,这与罡所象征的空间关系有关。前引葛洪关于变化之术的记述中,谈到《玉女隐微》中的各种变化术,说要步诸星数十,太难炼。步罡具有禁制外物的功能,大约想以之控制自己的形态。
隐景儛天之术,修法为:冬至子时人室,存思黑气从北方坎宫下、覆满一室,良久化为玄龟在右足下;轻声念咒:“八道隐方,藏地儛天。逃以六阴,显身玉轮。骖龙御烟,上造帝晨。”
然后服灵飞玉符,修之八年,其法方成。有难之日,立于坎宫,取地户上土自障,并存思黑气覆身,则不见逃也。
隐沦术中有一组五遁术,指借金、木、水、火、土五行隐去或遁走。因借五行而走,又称五假术、五假法。
一法用咒为主,欲行金假,从庚辛日酉时焚香,闭口,舌拄上腭,心中默念咒语:“西方庚辛,太微玄真,内应六腑,化为肺神。见于无上,於于丹田,围护我命,用之神仙。急急如律令敕!”
念满四十九日,云如有灾厄时,以刀任意分割身形,可以只见白骨,不见血,灾厄过后自然接续还原。其他各假,咒法相类似,但所假不同。
木假,是持咒将身隐于木中,以免灾祸,或分身而去。
水假,是持咒伏于水中安居免祸。
火假,持咒佯死,其体随火焰来往。
土假,持咒隐地入墙,不见其所,并指物代替自己身形。
又一法以符为主,分别服金假符、木假符、水假符、火假符、土假符,以达其目的。其法载在《鬼谷子天髓灵文》卷下,可以参看。
3,乘虚往来(飞行虚空)
驾云。又称驭云、腾云、腾云驾雾。指驾驭云彩腾空飞行。素被视为仙家秘法,为从方仙道起就追求着的理想。
以符、咒配以步罡、诀目构成,而以存想完成之。
《玄圃山灵囹秘箓》卷上载有一法,先要服丹三十六丸,其丹用玫瑰合“龙起芝”煅炼而成临驭云时,左手掐腾龙印,念咒云:“云罗摩为摩羽于玄”,一连念三十六遍,然后“仰空作想:足下如有人扶。便举步步空,步不着地,云附足下。莫俯视,须臾间过万仞之险,度百里之野足著地时是欲到之处”。
敦煌卷子伯三八一,载用乘云符乘云咒驭云的方法。符凡三道,一称乘云符,贴头上,一称六丁符,贴左臂;一称六甲符,贴右臂。
乘云咒为:“谨请六丁六甲神,白云鹤羽飞游神。本身通标虚耗神。足下生云快似风,驾吾飞腾在空中。吾奉三山九候先生律令。摄。”
应用时,“用甲马两个,上用硃砂写'白云上升’四字,飞符二道,祭六甲坛下。脚踏'魁罡’二字。左手雷印,右手鹤诀。取东方炁一口,念《鹤羽乘云咒》七遍,符焚二道,四十九日毕,却远行。先将甲马拴在两足,结印作用,随即白云腾架而起,欲上下开诀解甲马而落地矣”。
这儿说的甲马,实指六甲神马。神马,马通于“码”,指神的符号,亦即画着的神。不过若以符字代神,不画出神的形象,亦同于神马。足下书“魁罡”二字,实即意味着脚踩北斗,与踏罡步斗的用意相同,都意味着飞行九天。
与腾云驾雾相近而似乎稍逊的飞行方术,叫乘。乘跃,据说能日行万里。“凡乘跃道有三法:一曰龙,二曰虎,三曰鹿卢跃。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则以一时思之。若昼夜十二时思之,则可以一日一夕行万二千里”。
“又乘跻须长斋,绝荤菜,断血食,一年之后,乃可乘此三跻耳。虽复服符思五龙跻行最远,其余者不过千里也。其高下去留,皆自有法,勿得任意耳。”
三跃法,即龙、虎、鹿。《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称三者为“神仙三秘术”,并分说其义曰:“夫龙矫者气也,气者道也。长视龙矫,炼身为气,与道合真,足生云也。龙矫者,奉道之士欲游洞天福地,一切邪魔精怪恶物不敢近……夫虎矫者,风之母,水之子,用之三载,其虎自乘风来,来往如风动败叶飞空,聚则为形,散则为风,与天地正阳之气混合为一,夫鹿矫者,常也。能助奉道之士,日行千里,遇鹿者能采灵芝,自知其方位远近。”
道门中真正视作蹈虚凌空飞行九天大法的,是游神驭炁之术。游神驭炁,又称“存神驭炁”、“飞神驭炁”、“排空驭炁”指元神驾驭着精炁飞行虚空。
其法从调息炼炁着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七:“然调息一事易知而难成,始于一息四至,久则一息而八至。累功不断,可至一时;满一时则可一日,自一日则七日可期。于是聚神如已之状,端立泥丸之中,内外湛然,一毫不著,腾身直出顶门;觉身外生身,历历分明,神离躯中,如蝉脱壳。驰于空回,驭炁穹玄,谒列宿于天阶,朝元尊于闾阖众真可靓,万炁齐仙,终至于见玉清圣境。第此出神之妙,可以通真达灵。”
它在道法的行持中占有重要地位,凡上章奏,召将、斩妖等都须用之,如传许逊“得九天灵剑之术,飞神驭炁于西山之上,专以伐蛟为心”。所谓飞行三界、飞神谒帝主要仗此。
你学会了吗?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羊逃脱的游戏攻略(变形隐身飞天法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