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土地上有一座小小的房子,一座120年建筑历史、富有情趣的古民居。以古民居为中心,周围蔓延开来的来有与连绵山脉接壤的田地、竹林、河流、瀑布和原野,总计达8700坪(约28762.2平方米),便是马场未织周末田舍生活的家,有着超出都市生活者想象的宽阔。
马场未织:《周末田舍生活》一书作者,曾从事建筑行业,1973年出生于东京。与家人一起,从2007年开始两地居住的生活,来往于东京和“第二故乡”南房总之间。
说起来马场是一个东京出生、东京成长的城市人,结婚之后也一直生活在连盆栽土都要装进垃圾袋、在垃圾日才能扔的混凝土住宅区,夫妻两人都在公司上班,且都没有乡下生活的经验。30多年来,她一直在城市如鱼得水地生活着,心中从未产生过任何疑问。为什么最初会开始这样的生活呢?
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求知欲越来越强烈,他们时常抱怨,哪里能看到蝉和蚂蚁?哪里能捉到锹形甲虫?能玩的“外面”到底在哪里?“大人居住在市中心,觉得什么都唾手可得、方便自由,但对喜欢生物的孩子来说,这儿其实是什么都没有的地方。”
想去乡下,在大自然中抚养孩子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但又离不开都市的工作与人际关系,于是尝试“两地居住”的生活方式——在周末开车就能往返的乡下建立另一个家。
“我们有两个家,一个在东京,另一个在千叶的乡间。起初想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才来到美丽的田园,但年复一年,我们并肩面对困难,一起欣赏眼前美好的事物,自己也深深爱上了这里。”
每个周末,夫妇俩载着三个孩子、两只猫,开车前往南房总过地道的田舍生活。“不可思议的是,只要在东京待一小段时间,在乡下生活的感觉就会渐渐远去。平日里总是忙忙碌碌快马加鞭地生活,甚至觉得顺其自然,用这种毫无空隙的方式过日子也挺好。那时我才发现,往返两地的生活不是按照流程度日,而是有意识地让城市生活暂且停下来,在其中穿插进乡下生活。”
马场说:“所谓的乡下生活,就要用手的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即时有钱也难以使用,大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做。割竹、割草、照顾田地,保存收获的粮食,与野兽斗争,和虫子交友,参加村落的共同工作等等。如果一直在城市生活,根本做不好这些事情。”
一家人开辟了一块一块的菜地,种下菠菜、小萝卜、芜菁、芋头、卷心菜、洋葱、大蒜……田里每个季节都热热闹闹。孩子们和锄头差不多高的时候,就开始帮忙干农活,体验农耕的乐趣和辛苦。当自己辛苦种的菜,热腾腾地上桌了,还会不懂得珍惜吗?
“虽然一直从事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建筑相关的工作,但回顾自己的半生,都是在别人支持、给与的基础上生存着,缺少独立生活的智慧和经验,乡下自给自足的生活是很好的补充。”
每一个周末,他们白天专心在田间劳作,晚上挤在古旧的农房里一起睡觉。周日晚上载着满满一车蔬菜、鲜花,还有孩子和猫返回东京,继续努力工作。在这种两地生活的模式里,虽路途遥远、周折颇多,城市和乡村却互相支撑和滋养,繁育出无数乐趣与恬静来。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田舍的生活游戏攻略(旅居的N种方式周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