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赵云传吧(在三国志赵云传中)

三国志赵云传吧(在三国志赵云传中)

admin 2025-11-03 热文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在《三国志赵云传》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三国志赵云传吧(在三国志赵云传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世有些半瓢水文人,根据“皆得免难”四字,意淫出赵云在长坂坡与曹军有过激战,否则,如何叫“免难”?且将“保护阿斗母子”解释成“救主”,那么“保护”和“救”是一个意思吗?

首先,我们看看“皆得免难”四字的本义:皆,都的意思;得,得以;免,避免;难,灾难。即“都得以避免灾难”!

整个长坂坡之战,只有张飞和刘备的散兵遇到了曹军,而其他人均没有遇到曹军的记载,因此,长坂坡之“战”是曹军与张飞和刘备散兵之战,与刘备、诸葛亮没有一点关系,同样,和与刘备诸葛亮一起逃跑的赵云没任何关系。

这一点,从《三国志先主传》“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以及《三国志诸夏侯曹传》曹纯篇:“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两段中可以看出:即曹军在长坂坡洗掠难民时,刘备诸葛亮和赵云正在“逃跑”的路上,直到曹军到达江陵,赵云连影子都没出现。

所以,曹公“只”获得了一些“人众辎重”,不然,曹军获得的就是“刘备、赵云”等人了 !

在分析赵云和阿斗“皆得免难”之前,我们先看看刘备和诸葛亮是如何“免难”的?在同样去往江陵的路上,刘备先于曹军到达长坂坡,在长坂坡,遇到了《三国演义》中只字未提的江东鲁肃,经鲁肃建议,“斜趋汉津”,赶往长坂坡东南汉江渡口,由去江陵,改走江夏。因此,从长坂坡开始,刘备就和仍赶往江陵的曹军,就已经不在一条路上了!这也是给刘备断后的张飞遇到奔向江陵的曹军,没有拼死阻挡的原因,也是曹军见到张飞,并未阻挡在赶往江陵方向时,也与张飞未做纠缠的原因!

此时,刘备和诸葛亮,赵云等已经处在“皆得免难”的处境,但此时,刘备、诸葛亮、赵云并未与曹军交手,甚至相遇!

后来,赵云在看到刘备等人已安全,于是来不及刘备请示,独自返回长坂坡,而此时,曹军如前文所说,在洗掠难民后,直奔江陵而去,因此,此时长坂坡没有曹军,只有难民!赵云是在难民中找到阿斗母子,并“保护”母子俩回到刘备身边的!

因为历史上没有出现赵云找到阿斗母子,直奔江陵追刘备的情节,进一步证明,赵云也是见过鲁肃的,他是知道刘备“斜趋汉津”逃往汉江渡口的,这也证明了,赵云在返回长坂坡前,是一直跟着刘备的,而不是像小说,赵云一开始就和家眷在一起,不然,赵云后来找到阿斗母子,就只会按原计划送往江陵,而不是汉江渡口!

因此,赵云和阿斗母子的“皆得免难”,避免的是难民混乱的“难”,而不是曹兵之“难”!要知道,2014年上海跨年夜,因人群混乱,死亡36人,因此,那些最后平安回家的人绝对都可以称作“皆得免难”,而这个“难”,并没有刀兵想加!

下面,我们再分析一下“保护”和“救”是一个意思吗?

“保护”是指在危险还未发生时,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如保护眼睛,保护老人过马路等,此时危险“并未”发生。

而“救”是指危险已经发生时的“挽回”措施,如救火,救国等,此时火灾和国难“已经”发生!

再回头看看《三国志赵云传》:“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此时,史学家用的是“保护”一词,而不是“救”,说明阿斗母子并没有眼下急迫的、已经发生的危险,只有混乱的难民带来的还未发生的危险隐患,因此,“保护”一词,这更进一步证明了赵云寻找阿斗母子时,并没遇到“要命”的曹兵,而只是在混乱的难民中,保护母子俩“皆得免难”!

中国上下五千年,凡是涉及三国时期的历史文献,在长坂坡一段,都没有用一个“救”字,都用的是“保护”一词,难道中国所有历史学家都是瞎子?都和赵云有仇?史书连张飞大吼一声都记载了,如果赵云在长坂坡,和曹兵打得昏天黑地,会没一个字记载?

因此,长坂坡赵云“大战曹兵,单骑救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伪命题!#聊聊三国名人# #说说三国故事# #聊聊三国事# #聊三国故事# #论聊三国大谋士# #对待三国的见解# #浅析三国# #畅聊三国演义# #谈谈三国典故# #论聊三国#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三国志赵云传吧(在三国志赵云传中)》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