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游戏中的武器(央视首次曝光歼11B挂载激光武器吊舱)

未来游戏中的武器(央视首次曝光歼11B挂载激光武器吊舱)

admin 2025-10-29 热文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军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10月23日,《央视军事》正式确认战斗机搭载激光武器的消息。虽然报道中没有明确具体机型,但从公开的CG画面来看,这架飞机正是歼-11B,而且激光系统以外挂吊舱的形式出现。这篇报道一经发布,迅速引发军迷热议。毕竟,自从“燎原-1”型激光近防炮在阅兵式上首次亮相后,中国激光武器的发展就一直被视为下一代“定向能”技术的重要方向。如今这种技术首次出现在战斗机上,意味着中国空军正在试图将激光武器由地面、舰艇平台推广到空中使用。

央视首次曝光:歼-11B挂载激光武器吊舱,这才是真正的未来空战!

但要理解这一步的真正意义,必须先看清现实的限制。战斗机使用激光武器最大的瓶颈是电力。根据公开论文,若要让激光在0.1秒内对目标产生足够能量密度以致盲或烧蚀导弹导引头,至少需要30千瓦的输出功率。而若想直接烧毁导弹或飞机外壳,则要达到数百千瓦甚至兆瓦级别。要实现这种能量输出,发电系统需要瞬间提供550至700千瓦的电力。对现有战斗机而言,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是电子战平台歼-16D,发电功率也只有130千瓦左右,普通的歼-11B更低,远远无法支持如此巨大的能量需求。

因此,央视报道中出现的这款激光吊舱,极有可能是一种低到中功率的定向能设备,用途主要是试验和技术验证,而不是直接的杀伤性武器。它很可能自带电源模块,能在吊舱内部储电和短时间放电,战斗机本体只负责缓慢充电和数据控制。这种方案虽然不能连续高强度发射,但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激光致盲、传感干扰或小功率烧蚀的功能。换句话说,这个激光吊舱的最大价值,在于验证中国空军在“能量管理系统”和“定向能控制系统”上的综合水平,而非马上能击落导弹或敌机。

央视首次曝光:歼-11B挂载激光武器吊舱,这才是真正的未来空战!

如果从战术层面看,这种激光吊舱最可能的用途是对敌方的红外、光电传感器进行压制,例如干扰空空导弹的导引头、无人机的摄像头,或让对方的瞄准系统暂时失效。这种“软杀伤”手段在现代空战中意义重大,尤其是在未来无人作战环境下,可以在不使用弹药的情况下削弱对手的感知能力。其次,它也可能在近距离格斗中作为补充防御手段,用于干扰来袭导弹,尽管烧毁导弹弹体目前还不现实。

歼-11B之所以成为首个被选中挂载激光吊舱的机型,也绝非偶然。一方面,这是一款结构成熟、机体空间充足的重型双发战斗机,外挂能力强、风险成本低,非常适合作为试验平台。另一方面,歼-11B的任务多为中远程防空和拦截,挂载试验设备对其作战性能影响较小。此外,这一试验很可能与空军正在推进的“能量综合管理系统”升级有关,也就是说,科研人员正在验证如何在飞机内部平衡发电、储能与散热能力,为未来更多高功率设备(如有源相控阵雷达、微波武器、激光炮等)铺路。

央视首次曝光:歼-11B挂载激光武器吊舱,这才是真正的未来空战!

从战略角度来看,这次挂载激光吊舱并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试验,而是标志着中国空军在定向能武器“空军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过去几年,激光武器首先在舰艇上实现突破,因为舰艇拥有强大的电力和冷却系统,可以满足高功率激光的持续运行。而要在空中平台实现相同的效果,必须彻底解决发电、散热和光学稳定控制问题。这次歼-11B的尝试,说明相关的工程验证已经进入实机阶段。虽然这款吊舱的功率可能有限,但它意味着中国科研团队已经开始解决“电能不足”的根本问题。

未来的发展方向十分明确——当第六代战斗机具备更强的机载电力和热管理能力时,激光武器将不再需要外挂吊舱,而是与雷达、电子战系统一起,内置于机体结构中,成为新一代空战武器系统的一部分。届时,激光不仅能防御导弹,更能对敌方传感器实施压制、对无人机群进行拦截、对来袭弹药实施软硬结合拦阻,彻底改变空战规则。

央视首次曝光:歼-11B挂载激光武器吊舱,这才是真正的未来空战!

可以说,歼-11B挂载激光吊舱的意义,并不在于眼下它能击毁什么目标,而在于它象征着中国空军向定向能时代迈出的第一步。它代表着科研体系已经敢于将实验室成果带上真机进行测试,也表明中国空军正在构建面向未来的“激光武器作战体系”。这或许只是一次试验,但却是未来空战革命的重要伏笔。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未来游戏中的武器(央视首次曝光歼11B挂载激光武器吊舱)》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