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逃亡攻略(加沙城的末路在废墟与逃亡中)

废墟逃亡攻略(加沙城的末路在废墟与逃亡中)

admin 2025-10-28 热文 2 次浏览 0个评论

加沙城的末路:在废墟与逃亡中,他们说“死亡比活着更仁慈”

一声巨响撕裂天际,加沙城最高的阿尔-加弗里大楼像被抽走骨架的纸牌屋,轰然砸向地面。滚滚灰烟里,尖叫声、砖石坍塌声混在一起,冲天而起的尘埃中,数百户人家来不及打包的衣物、孩子的玩具、老人的拐杖,随着瓦砾一同坠落——从以色列下达撤离令到轰炸降临,留给他们的时间,短得连和家道别的机会都没有。

轰炸后的画面里,幸存的居民跪在废墟上,徒手扒着碎砖,不是在找贵重物品,只是想从瓦砾堆里翻出一件完整的衣服、一张没被烧尽的全家福。而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正对着社交媒体上大楼倒塌的视频,轻描淡写地说:“恐怖大楼坠入深海,天际线正在改变。”在他眼里,这座住了百万人的城市,不是家园,只是一堆待推平的建筑材料;这里的生命,不是同胞,只是“地狱之门”里该被清除的“目标”。

加沙城的末路:在废墟与逃亡中,他们说“死亡比活着更仁慈”

一座千年古城,正在被从地图上抹去

加沙城的沦陷,是从一场“三面围堵”开始的。以色列军队从北、东、南三个方向收紧包围圈,只在西边留了一条通往地中海的“逃生通道”,逼着平民向南撤离。进攻开始前,这座人口密度全球罕见的千年古城里,挤着近百万居民和避难者。可究竟有多少人逃了出去?以色列说64万,联合国说32万——剩下的人,要么埋在了废墟下,要么还在城里的断壁残垣中挣扎。

记者拉莎的家,是这场逃亡的缩影。8月以色列批准“夺取加沙城计划”后,她带着丈夫和五个孩子,从城北的家逃到城西,在一片废墟旁支起了帐篷。那帐篷薄得像一层纸,夏日的酷热能把人烤化,夜里的寒意又钻骨缝,孩子们只能垫着薄垫子睡在地上,耳边是老鼠窸窸窣窣的声响,头顶是低空盘旋的以色列无人机。

加沙城的末路:在废墟与逃亡中,他们说“死亡比活着更仁慈”

“天一黑,连蜡烛都不敢点。”拉莎说。无人机的轰鸣声里,炸弹会突然落在居民楼的屋顶,黑暗中,孩子们紧紧抱着她,可她自己的手也在发抖。更让人心悸的是那些带着炸药的遥控机器人——它们闯进社区,只留十几分钟逃生时间,随后爆炸的冲击波,会把半径100米内的一切都夷为平地。

卫星图像里,加沙城的“消失”清晰得刺眼:东南部的宰通社区、北部的谢赫·拉德万社区,几乎成了一片空白;市中心原本挺立的建筑,如今只剩断墙残壁。《纽约时报》调查发现,以军会先把民房当成军事基地,推进前再彻底炸毁,这种“军事强拆”,比以往任何一次行动都要彻底。可以色列军方却说,他们“只打击哈马斯目标”。

可加沙最北端的拜特哈嫩,早已是前车之鉴。几个月前还有几十万人居住的城市,如今荒凉得能看清几公里外以色列阿什克隆的建筑。以军上校说,他们在这里的“工作重点”是“推平建筑物”,士兵则透露,他们的任务是“保护拆楼的工程设备”。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口中“清剿哈马斯最后的据点”,在超过七成以色列民众眼里,只是一场该停止的战争——连以军参谋长都承认,“彻底打垮哈马斯,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根本做不到”。

逃亡路上,不知道哪里是终点

“留在这里,还是往南撤?”隔壁帐篷的邻居问拉莎时,声音里满是绝望。这个在平时很简单的选择,在加沙却意味着生死。拉莎曾安慰邻居“军队不会打到城西”,可她心里比谁都清楚,2023年10月战争爆发时,他们就是这样从城北逃到南部,一年多里搬了十几次家,有时为了躲轰炸,有时为了找一口干净水。

更让她揪心的是孩子们。长期的营养不良,让孩子们浑身乏力,关节疼,一个小小的伤口要好久才能愈合。9月中旬,一枚炸弹在帐篷区附近爆炸,六岁女儿的鼻子被弹片击中,鲜血直流。丈夫抱着孩子冲到希法医院——这座曾经加沙最大的医疗中心,如今只剩几栋破楼在勉强运转,挤满了伤员,却连缝合伤口的碘伏、纱布都没有。

“如果遇到严重伤情,该怎么办?”那一刻,拉莎知道,城西也待不下去了。

9月16日下午,地面入侵开始,拉莎一家踏上了南行的路。他们把大部分家当低价卖了,只剩几床毯子、床垫和一顶破帐篷。找不着车,就算有,1500美元的车费也让他们望而却步——那是战前的30倍。他们只能徒步,沿着拉希德街往前走,这条连接加沙南北的海滨大道,如今两侧全是废墟和残骸。

母亲们抱着熟睡的孩子,老人被亲友架着胳膊,孩子们顶着包袱跟在后面,塞满家具的面包车陷在人流里寸步难行。没有人知道要去哪里,只是跟着人群盲目前行。拉莎一家走了七个小时,15公里的路,每走一小时就停下来吃点饼干、喝点水,终于抵达加沙中部的努塞拉特。

可这里早已没有空位。所有庇护所都住满了人,他们只能在靠近庇护所的小路旁搭帐篷。“汽车就在几米外经过,尾气呛得喘不过气,可我只想好好睡一觉。”拉莎在日记里写。她不敢想,以军的攻势什么时候会蔓延到这里,就像她不敢想,这场战争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联合国大会上的空席,与加沙的谎言

9月26日的联合国大会上,内塔尼亚胡站在演讲台前,台下却一片空荡——多国代表集体离席抗议。面对空荡荡的座位,他依旧强硬:“西方领导人或许会屈服,但以色列不会。”他还下令,在加沙边境架起扬声器,向民众广播他的演讲,甚至声称“已侵入加沙人的手机,直播我的讲话”。

“他在说谎。”拉莎说。那一刻,她正在小路旁的帐篷里,听着远处隐约的爆炸声,给受伤的女儿擦脸。手机里没有什么直播,只有不断弹出的“撤离警告”,和亲友发来的“某某社区又被炸了”的消息。

国际刑事法院的战争罪指控、越来越多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全球的抗议声……都没能让这场战争停下。加沙城还在被一点点从地图上抹去,逃亡的人还在增加,希法医院的医疗用品依旧告罄,孩子们的伤口依旧难愈。

就像拉莎邻居说的那句“死亡比这样活着更仁慈”,不是绝望,是加沙人最痛的呐喊。他们想要的从来不是什么“天际线的改变”,只是一间能遮风挡雨的房子,一口干净的水,一个不用在轰炸中逃亡的明天。可如今,连这些最简单的愿望,都成了奢望。

加沙城的末路,不是一座城的消失,是无数个“拉莎”的家没了,是无数个孩子的童年碎了,是人类文明里不该被遗忘的伤痛。而那些在联合国大会上的空席,那些在废墟上的眼泪,都在提醒着世界:有些苦难,不能视而不见;有些生命,不该被轻易碾碎。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废墟逃亡攻略(加沙城的末路在废墟与逃亡中)》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