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行程卡”完成使命,即将退出历史舞台,防疫的重心已不再是控制流动,而是转向了更加开放的、科学的防治。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线上,发生了防疫三年来最大的转变,本质的变化。舆论也从两极分化逐步趋同于统一,这得益于官媒实事求是的宣传与科普。
面对防疫的终极变革,监狱似乎早已被社会遗忘。“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高墙四角的天空,仿佛与生俱来就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外面的喧嚣终究是与其无关。
除去疫情之初的“高光时刻”,从被称作最安全的调侃言语,到转头就被打脸的惨痛经历,开启了无休无止、周而复始的封闭模式,监狱警察这个群体就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孤独又倔强地演绎着自我封闭的独角戏。
相信参与封闭的监狱民警只有一派,那就是谈疫色变派。某种程度来说,这个叫做新型冠状病毒的家伙掌控着监狱民警及其家人的命运。
当人们在争论如何科学防疫,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时候,大墙内却悄无声息地收紧了防控的口子,防止社会面放开对监所防疫的冲击。终究是人间的二两清风吹不透这几丈高墙,毕竟我们执行的是“高于平时,严于地方”的标准,毕竟喊了几年的确保“零感染”“零输入”的口号。社会面可以坚持“动态清零”,而我们坚持的是“绝对”!绝对的零感染,绝对的安全。
寄希望于整体防疫政策的调整对于监狱的解封来说,已是一厢情愿的空中楼阁,全国多地已按照优化二十条、新十条,对防疫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可就算走在最前面的省份,依然维持着三个十的封闭模式,有的地方甚至关上了换勤的大门,“里外换防”——封闭的出来隔离,隔离的进去封闭。让广大基层民警看不到一点希望。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奇怪、奇葩、魔幻、魔怔的一幕幕似乎是在社会面疫情高峰到来前做最后的挣扎。
坚守、苦守、死守,成为不选择离开前提下的不二选择。
即使地方防疫政策逐步有序优化、逐步放开,“重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依然要按要求落实“应检尽检”,而这里提及的“要求”大概率就是所属行业、部门顶层的指导意见。
也许只有疫情真正的全剧终,才能如愿等到彻底的解封,可这个终点究竟在哪里?评判标准又是什么?至少在现在没有人说得清,也不会有人给出答案。
疫情防控的政策调整对于监狱防疫来说,其作用微乎其微,更不会成为解封的关键因素,从最初开始监狱的防疫与社会面防疫就是采用两套不同的防控措施,如今随着病毒的变异,疫情防控更加科学,社会面防控更加精准开放的情况下,监狱是否继续在自己的莫比乌斯环当中,开启无限循环模式?抑或是根据事实重新审视监所防疫并做出相应调整,考验的是顶层的防疫逻辑和责任担当!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别让一次次的等待变成一次次的失望,担当不应该是专属于基层的座右铭。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逃离封闭监狱攻略(监所封闭执勤的终点在哪里)》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