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秦始皇攻略(当年)

遇见秦始皇攻略(当年)

admin 2025-10-21 热文 1 次浏览 0个评论

亚历山大帝曾经说过:“我不害怕由一只绵羊所带领的一群狮子,但我害怕由一只狮子所带领的一群绵羊。

2004年,好莱坞史诗大片《亚历山大帝》在全球上映,影片内容和故事情节毁誉暂且不论,但亚历山大帝这位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世界征服者无疑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但是,作为中国人来说,通常人们会更加关注秦始皇、汉武帝等千古人杰。亚历山大虽然确实是一代大帝,但秦始皇又何尝不是千古一帝呢。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开始东征,近一年之后就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

当年,如果亚历山大东征遇到秦始皇会发生何事?谁胜利的几率更大

而此时在遥远的东方,秦国还仅仅是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六国,成就千古伟业之时,远在西方的亚历山大却已经作古。

那么,倘若亚历山大东征之后遭遇秦始皇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事实上,要进行一番“关公战秦琼”式的纸上谈兵论战,就必须对双方的军备、战术、兵力等方面做出一个对比。

一、马其顿军队的军备、战术和兵力

研究曾经的马其顿帝国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在亚历山大时期,尤其是东征时期,其军团威力最大的应该是重装步兵方阵。一个标准的重装步兵方阵人数大约一万六千三百八十余人,基本上会分割成四个标准的小方阵。

每个小方阵人数四千余人,横列二百五十余人,纵列二十余人。如此一来,四个小方阵组成的标准重装步兵方阵横列一千余人,纵列二十余人。而亚历山大东征总共兵力有记载不过五万人。也就是说,亚历山大东征参战人数摆出的阵势,同一时间只能出动两个标准重装步兵方阵。

当年,如果亚历山大东征遇到秦始皇会发生何事?谁胜利的几率更大

从战术方面来看,马其顿重装步兵方阵排列非常严密,前六排士兵平持长矛,后十排士兵斜持长矛,如此阵势前后左后碰见敌人都可随意变幻阵型。

不过,从这一点来看,马其顿重装步兵方阵最适合作战的地形还是平原,而且敌人愿意跟他们正面硬碰硬死磕才行。

另外,在战术组成方面,除了中间的重装步兵方阵之外,阵列左翼会安排轻装步兵作为全军策应,而阵列右翼由重装骑兵组成,跟左翼的轻装步兵链接起来相呼应。

从亚历山大四次东征的战役来看,其主要战术就是通过右翼的重骑兵率先突击,攻击敌人的左翼,而战斗力稍弱的左翼轻步兵则对敌人右翼进行牵制,然后由中间的重装步兵方阵发起正面攻势,从而一举击溃对方。

看到马其顿军队的军备、战术和兵力之后,我们对此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那么当时秦国军队的军备、战术和兵力又如何呢?

当年,如果亚历山大东征遇到秦始皇会发生何事?谁胜利的几率更大

实际上,若是仔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双方的军队实力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上。

二、秦国军队的军备、战术和兵力

若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秦国军队和马其顿军队的战术有一定的相似性,譬如说,都会用重装步兵方阵作为主攻战术。但同时,秦国军队的战术也会更加灵活多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跟马其顿军队截然不同。

在《商君书·境内》中对秦国军队有所描述,其军队战术最小单位是伍,是由五个士兵组成,然后十个伍组成一个屯,五个屯组成一个主,两个主组成一个大将。也就是说,一个大将的人数通常是一千人。

由于战术单位足够细分的缘故,秦军在作战时,即能采用马其顿军队类似的战术,同样也能够灵活多变,采用圆阵、数阵、雁行阵、钩形阵等等。也就是说,秦军战术除了正面硬磕之外,更讲究“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这一点从孙武和孙膑所著兵法都能窥得一二。

除此之外,秦军在当时已经拥有了“战车”这样的冲锋重装备。我们从秦兵马俑来看,其中一乘车卒人数按八人算,秦国当时战车有三千乘,这么算下来,这就是一直兵力多达两三万的高机动冲锋战队。

另外,秦国在战场上的另外一大兵器和马其顿军队的长矛不同,而是非常强劲的弓弩。因为秦始皇一统六国的缘故,“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天下的能工巧匠都被秦始皇召集起来制备强弓强弩。

西汉时期的名将李陵曾经靠五千人以车杖为工事,以强弩为远射武器,居然抵挡了八万匈奴骑兵,杀死了上万有余。可见,秦始皇时期,强弩就算差点,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且,秦国军队不止给步兵配备弓弩,就连骑兵也同样配备了强大的弓弩,以此来弥补重装步兵的机动性不足问题。

而参与战争的时候,秦军通常的战术是由弓弩兵射出箭雨,以阻挡地方重装步兵或者骑兵的攻势,随后以骑兵、战车、以及重装步兵发起冲锋。这里要注意一点的是,秦军采用的战术通常是会从两翼进行包抄,然后根据战场形势不同,采用不同的兵法阵势歼灭敌人。

而秦国的兵力呢,就按亚历山大东征时间来看,秦国尚未一统六国的时候,其所能动员的全部兵力大概在五十万左右。那么,亚历山大如果真的打到了中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马其顿军队和秦军都是历史上战力最强的军队之一,两者相碰的话,胜利者极大概率是秦军。

三、马其顿军队遭遇秦军

马其顿军队是一支勇往直前的军队,其重装步兵方阵东征路上所向披靡,横扫欧亚。但同样的,秦军一样悍不畏死,在战场上丝毫不会畏缩,有斩杀敌首这样非常明确的使命。在近战方面,马其顿军队拥有当时最好的铁制兵器和防护铠甲,他们所占的优势比较大。但是马其顿军队中的轻装步兵和重装骑兵的马匹都比较脆弱,不论是武器还是防护装备缺陷都极为明显。而秦军近战兵器多为青铜兵器,虽然不占优势,但也合格够用。

在战术阵法方面,马其顿军队的方阵固然比较强大,但是秦军的战术和阵势更加变幻莫测,在灵活方面远胜马其顿军队。实际上,秦军若真的面对马其顿这样擅长正面作战的军队,肯定不会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的。

在兵力配置方面,马其顿军队的总兵力不会超过五万,而秦军兵力少说也能动员三四十万。双方一旦交火,若是同样出兵三万,马其顿军队可能少有优势,但秦军若出动兵力十万,则秦军优势更大,马其顿军队基本上可以说是必败无疑。

毕竟,白起可以靠着这种战术在长平之战坑杀了四十万敌军,秦军的综合作战能力是绝对没问题的。

也就是说,即便亚历山大当年东征横扫了周边地区一路打到了中国,那他多半也会面临滑铁卢。即便他的军队完好无损,也是这般下场,更何况远征数千里之后,他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了。

而秦军以逸待劳,不论是兵力上,又或者是兵法阵势多变上,都占据着极大的优势,怎么都不可能败给对方的。

当年,如果亚历山大东征遇到秦始皇会发生何事?谁胜利的几率更大

分析:

战术上来讲,如果秦始皇同样派出五万军队对阵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的军队由重装长枪兵为主,轻骑兵为辅,两军列阵,亚历山大的军队一般重装步兵在中间,轻骑兵护两翼。秦军也有长枪兵,枪身长度比亚军的略短,但是秦国拥有无比先进的远程打击武器,而亚军却没有。如果秦军以前军一万弓弩手,后路五千重装骑兵,两翼一万轻骑兵,中路一万五千重步兵。一旦开战,所有弓弩手进行齐射,大量杀伤敌人长枪步兵。如果亚军派出轻骑兵,那秦军就可出动轻骑兵进行拦截,一旦亚军脱离其主力,秦军五千重装骑兵可迂回至敌人两翼,弓弩手改前军为后军,在步兵接战之前,将携带的箭支全部发射出去。一旦双方步兵接战,秦国重装骑兵就可对进攻敌人两翼,由于虽然重装骑兵不适合远距离奔袭,但是第一次冲锋的杀伤力极大。根据秦国对敌人的一贯风格,当时也没有日内瓦公约的约束,亚历山大的五万军队,估计除了一部分轻骑兵逃脱外,其他部队都将伤亡殆尽。

如果马其顿帝国遭受如此严重的损失,那么他的帝国版图会很快土崩瓦解。所以西方人应该庆幸,因为依照始皇帝的脾气,估计他会派遣一支军队跟踪马其顿的残军,一旦到达欧洲,估计始皇帝会下令发兵三十万,以战养战一路打到欧洲。

嬴政发动灭楚之战时让王翦带了60万的军队,排除掉其他因素,秦军的战斗力相当强悍,就两军拉开架势直接干一仗。亚历山大的部下在秦军眼里通通都是地契、金银和爵位,他的部下会变成秦军士兵升级的垫脚石!亚历山大会看到秦军士兵左手提着他战死部下的头颅,右手拿着武器接着向他进攻,直到亚历山大全军覆没。

当年,如果亚历山大东征遇到秦始皇会发生何事?谁胜利的几率更大

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双方各投入40万兵力,亚历山大一共就带了五万人,怎么打?孙子兵法有云,五则攻之,十则围之,一旦进入中国领土,一定会被揍的稀巴烂。因为当时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大多数以步兵为主,兵种较为单一,而秦军当时的重弩如果角度对的话可以最远射程达800米,可以射穿一切盾牌和铠甲,连马车都能射成两半,人能被射碎。而当时亚历山大军队的弓箭最多能射100米,还是排着队打仗,两方面根本就不能比,曾经横扫欧洲的匈奴人,在秦始皇的军队下不堪一击,史记就曾经说过,北击匈奴700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我认为亚历山大在到达秦国前,能否对付得了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就是一个大问题,秦国统一前后一项主要工作就是修长城抵御匈奴入侵,可见这些部族的战斗力。

当年,如果亚历山大东征遇到秦始皇会发生何事?谁胜利的几率更大

结语:

单独对比秦国军队和马其顿军队的话,从各方面实力对比来看,秦国军队的优势明显很大。双方若是对阵的话,因中国兵法盛行的缘故,秦军会有极大的概率全歼马其顿军队。当然,这其中秦军可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马其顿军队一定是失败的一方。

当年,如果亚历山大东征遇到秦始皇会发生何事?谁胜利的几率更大

另外,亚历山大若真的东征一路打进中国,当时秦始皇想必尚未一统六国。如此一来,亚历山大带领的军队很有可能会陷入七国争霸的漩涡之中。或许,为了抵抗“外敌入侵”,七国会联合起来攻打亚历山大的军队也说不定。

这样一来,中国总共能够动员的兵力恐怕少说得有百万之数,那么亚历山大的军队区区五万人,绝对是手到擒来了。所以,无论亚历山大怎么打,秦国都能赢。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遇见秦始皇攻略(当年)》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