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机会,在老家旧房卖出之时,我从我的床底箱体里,找到了夹在一叠衣服中间的MP4,没想到他就静静地躺在那里近17年的时光,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了根线充电,在机器屏幕亮起显示蓝魔RM970的那一刻,我竟有些恍惚,我仿佛听见了17年前同桌在喊“快,班主任在后门窗户上盯着你呢”。好久不见,我的老朋友...
皮套正面
17年前,有一位兜里揣着600块钱的高中生踏进县城电器店,在当时纽曼、昂达等百花齐放的一众品牌里,点名要了期待已久的蓝魔牌MP4,在当时大部分MP4支持的格式都以.avi为主的时代,想要放进机器里看必须转码的时代,他可以鼠标一点一拖直接播放。现在说这个话像是在讲古董,但那个“直接拖放”的魔法,确实让我成了我们班自习课上的宠儿,很多时候这MP4只有在下课或者没电的情况下才能回到我的手里。谁能想象,在一摞书的掩盖下,有这么一个3.0英寸小电视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机器背面
打开正面
现在的人很难想象没有高配置手机和WiFi覆盖的情况下,想要满足我们的听音乐和看视频,最佳选择是从酷我音乐盒、优酷网、土豆网下载喜欢的音乐和视频,存放到MP4里播放。
开机
当我的腿感觉有点麻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拿着这个小金属盒子在墙角插座跟前蹲了好久。我打开操作界面一项一项的看,一条一条的听,一帧一帧的观赏,让我忘却了时间。
主界面
我的音乐播放里,有2010年2AM的南非世界杯主题曲《No.1》,有Justin Biber的《Baby》,有我学了很久除了副歌都不会唱的《remember the name》,有为了催眠的郭德纲和于谦老师的相声《大保镖》,有哈理工组团合唱的打鸡血歌曲《我相信》,有因为音乐好听专门去网吧找游戏仙剑奇侠传文件夹的《玉满堂》,还有看完士兵突击之后久久回味的《征服天堂》。太多的歌曲带我回忆起那无数个冗长无聊的高中的自习,也帮我打气,助我坚持下去的那个夏天。
我的音乐
谁能想到,我的视频里,最多的是当时最火的翻唱歌手Jason Chen的音乐MV,还有当时为了死磕英语发音的李阳疯狂英语《手势突破发音》的12集课程,还有一串神秘代码的FLV文件,以为是不可描述,没想到是不可替代的宫崎骏动画《千与千寻》(PS:当时他爸妈在集市上吃的那些玩意儿我到现在也搞不清楚是什么)。另外,还有自学街舞和B-BOX的教学视频,想来到现在我也没理解“吸入式大鼓”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千与千寻》
Jason Chen
看完视频,接着我点开了图片浏览,读者们别笑话我,我的图片只有三个文件夹,第一个是武林绝学《易筋经》,第二个是《五行拳之龙拳》,没想到我很早就保存了武林秘籍图谱,却到现在也是个腰酸背痛的打工人。第三个文件夹的名称是《同学》,这一番我看了好久,看着每位定格在18岁的高中同学,想起以前的美好时光,真是让人唏嘘不已。(有需要照片想回顾颜值巅峰的同学们,联系我验证后自取,哈哈)
最后,来到了电子书,我的电子书目录里,排首位的是2007年各科考试大纲,第二是高考2007年满分作文,看着好像是块学习的料,岂料再往后看,就是《蓝魔数码公司介绍》、《黄章》、《中端MP4芯片解决方案-飞思卡尔》、《华芯飞》、《乔布斯和他的时代》。好好好,没一个和学习有关的。
电子书
老房子的月光漫过窗台,MP4的电量终于跌到1%。最后定格的画面,是主界面的「设置」图标——那个从未点开的「系统信息」,现在成了最浪漫的隐喻。
没学会的B-BOX大鼓、没看懂的千寻美食、没点开的系统信息……正是这些「未完成」,构成了青春最真实的模样。就像RM970的3英寸屏幕,用局限框住了无限的想象,用「不完美」教会我们:所谓永恒,从来不是「无缺」,而是「舍不得删除」
那些年用「转码等待」交换的快乐,用「4GB容量」精打细算的真心,用「3英寸屏幕」圈养的宇宙,都在RM970的电路板上,刻成了永不褪色的代码。现在的手机装得下整个银河,却再没有一个「可移动磁盘(H:)」,能让我们把秘密、勇气与笨拙的心动,打包成「永远保存」的礼物。
墙角的插座传来最后一声电流的叹息,屏幕暗下去前,我轻轻按下关机键——不是告别,是给青春按下「暂停」。
有些故事,只属于需要等待、需要珍藏、需要偷偷摸摸的「不完美」。
谢谢你,蓝魔RM970,让17年前的少年,永远住在3英寸的像素星空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