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给水”四个字,听起来像送水的,其实是送命的。1936年,哈尔滨平房区悄悄搭起一座“黑医院”,招牌挂防疫,里头却在批量生产鼠疫、炭疽、霍乱。
老板叫石井四郎,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高材生,西装一脱,白大褂一穿,就成了活阎王。
他到底想干嘛?
简单说,把细菌当炮弹。
跳蚤、老鼠、空气、水源,全被他改装成“隐形轰炸机”。1940年6月,吉林农安县先挨了一发:551人发病,471人没扛过去。1941年常德再补一刀,上万人感染,1700多人埋进乱坟岗。
数字听起来像报表,其实就是隔壁县忽然空出的半条街。
更瘆人的是“实验名单”。
女人被单独拎出来,编号比名字管用。
有人被注射梅毒,再被逼着去“陪”另一个感染者,只为了看溃烂速度;有人刚显怀就被绑上手术台,医生划开子宫,把还没喘气的胎儿拎出来做解剖。
理由?
研究母婴传播。
那一刻,医学教科书成了死亡笔记。
冬天也有节目。
活人推进零下几十度的冰柜,手臂先冻成青紫,再用小棍敲,听声音判断组织坏死程度。
有人昏过去,直接抬去解剖室,连麻药都省。
石井在笔记里写“数据宝贵”,翻译成人话:痛苦越真实,报告越值钱。
1945年日本投降,731连夜烧文件、炸建筑,以为能抹掉味道。
结果1949年苏联在哈巴罗夫斯克抓了12个小头目,判了2到25年。
讽刺的是,大老板石井却被美国接走,拿研究资料换自由,安安稳稳活到67岁。
有人问他后不后悔,他只说“科学无国界”。
听的人心里发凉:科学没国界,人命有。
这些年,证据像漏水的屋顶,滴滴答答往下掉。2022年,七三一罪证陈列馆展出一台电流孵卵器,铁壳锈迹斑斑,一看就知道当年孵的不是鸡蛋。2023年,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又翻出一份“职员表”,97个名字整整齐齐,像在点名,又像在招魂。
历史书越翻越厚,可有些人还是假装看不见。
有人说“都过去了”,可过去的人回不来,过去的细菌还在土壤里睡觉。
唯一能做的,是把每一页证据摊在阳光下,让后来的人路过时多看一眼,少问一句“真的假的”。
如果今晚刷到这条,别急着滑走。
去搜一张731遗址的雪景照片,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盖住了,又好像什么都没盖住。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死亡日记无限武器(日军发明的最缺德武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