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读《三国演义》时,不少人会忽略两个关键对战场景:虎牢关前,名不见经传的武安国提着铁锤,竟跟吕布打了十多回合才被伤;白马坡上,曹营名将徐晃挥着大斧,二十回合就败给了颜良。
更有意思的是,徐晃曾与许褚大战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负,而许褚战吕布二十回合,曹操就急着派典韦支援。
这几处对战串联起来,倒让人好奇:武安国和徐晃的武艺,会不会比大家想的更接近?咱们照着原著细节,慢慢说清楚。
虎牢关下铁锤扬,十几回合刚吕布虎牢关那会儿,诸侯联军刚凑齐,气势正盛,可吕布一出场,立马就把这股气势压了下去。他骑着赤兔马,方天画戟在手,先五合斩了河内名将方悦,再一合挑了穆顺,众人大惊。就在此刻,孔融身后突然冲出个武安国。这人长啥样子老罗没写,但可以想象一下应该很魁梧,手里那柄长柄铁锤分量不轻,纵马迎向吕布时,铁锤带风,气势一点不输。
原著里对这场单挑的描写很简练:“战到十余合,布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弃锤于地而走。” 别觉得十多回合短,要知道当时诸侯阵里,将领们要么吓得不敢动,要么上去就被秒,武安国能接吕布十多回合,已经是独一份了。
吕布那时候正是巅峰状态,赤兔马快,戟法又精,武安国的铁锤虽说灵活度差些,但胜在厚重,防守时能挡下吕布不少猛攻。最后武安国是被砍断手腕才退的,不是主动认输跑路,这份敢打敢拼的劲头,在当时没几个将领能比。
再看白马坡之战,颜良的表现堪称 “封神”。曹操派宋宪出战,颜良不三合就斩了他;换魏续上,结果更惨,没撑过一合。这时候徐晃站了出来,他手里的大斧是惯用兵器,当年跟着杨奉的时候,就靠这柄大斧闯出过名气。可面对颜良,徐晃的大斧却没了往日威风。原著写得明白:“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
徐晃这一败,让曹营诸将 “栗然”—— 也就是吓得不敢出声。为啥大伙儿这么怕?因为曹营上下都清楚徐晃的本事。早年间曹操征讨吕布,徐晃归降曹操前,就跟许褚交过手,两人提着兵器打了五十多回合,最后谁也没赢谁。
许褚是曹操手下的 “虎侯”,力气大,武艺硬,后来裸衣斗马超都没怵过,徐晃能跟他打平,足见徐晃的武艺在曹营属于顶尖水准。
可就是这么个厉害角色,在颜良面前只撑了二十回合,颜良的实力有多强,不用多说也能明白。但有个点得记着:颜良再猛,也没到能超过吕布的地步,毕竟吕布 “天下第一” 的名头,在当时没人能撼动,顶多是 “颜良不如吕布”。
濮阳城外许褚上,二十余合盼援军要搞清楚徐晃面对吕布能撑多久,得先看许褚战吕布的场景。濮阳之战时,曹操率军打吕布,许褚率先拍马出战,手里提刀,迎着吕布就冲了上去。两人打了二十回合,原著说 “不分胜负”,可曹操一看就急了,赶紧对典韦说 “吕布非一人可胜”,让典韦上去帮忙。
曹操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他常年看将领们打仗,一眼就看出许褚快撑不住了。许褚的武艺大家都知道,比徐晃还略强一点 —— 毕竟许褚常年冲在最前面,爆发力和持久力都更胜一筹,当年跟徐晃打平,多少也有手下留情的意思。
连许褚战吕布二十回合都快撑不住,那武艺稍逊的徐晃,面对吕布肯定撑不了二十回合。
再结合颜良不如吕布,徐晃二十回合败给颜良,那面对比颜良还强的吕布,徐晃撑十多回合,其实是很合理的。
更值得琢磨的是两人的兵器。徐晃用大斧,斧身厚重,防守时能挡住吕布的戟,撤退时也能用大斧护住自己,要是跟吕布打十多回合,大概率能全身而退;武安国用铁锤,虽然防守时够硬,但灵活度差,最后被砍断手腕。可不管怎么说,两人面对吕布,都撑了十多回合,单从这个回合数来看,两人的硬实力其实差不了多少。
在《三国演义》里,大家总觉得徐晃是名将,武艺肯定比武安国强,可从原著的对战细节来看,事情可能不是这样。武安国能在吕布手下撑十多回合,徐晃面对吕布大概率也只能撑十多回合,只不过徐晃用大斧,能全身而退,武安国用铁锤,最后伤了手腕。
但论 “能在吕布手下撑多久” 这个关键指标,两人其实很接近。
武安国之所以没名气,是因为他打完虎牢关就没再出场了,断了手腕后,估计也没法再上战场;而徐晃跟着曹操,打了不少硬仗,名气自然越来越大。可名气不代表一切,单论武艺硬实力,武安国未必比徐晃差。毕竟在吕布面前,能撑十多回合的将领,本身就说明有过人之处。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诸位看官,武安国和徐晃,一个是昙花一现的硬汉子,一个是常年征战的名将,要是两人真能正面对决一场,谁能赢还真不好说。大家觉得,要是武安国没断腕,跟徐晃拿着各自的兵器打一场,最后会是谁胜谁负?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友善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双人打僵尸武器(虎牢关与白马坡武安国和徐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