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战争破解版(想了解抗日战争)

六角战争破解版(想了解抗日战争)

admin 2025-10-02 热文 1 次浏览 0个评论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让两个孩子了解这段历史,暑假期间带他们去看了《南京照相馆》,看完电影后孩子们感到非常的悲愤,回来后两个人自己上网查询了些历史背景信息,较深入的了解了南京大屠杀。刚开学又适逢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9.3大阅兵,孩子们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但以国家现在之强大回望80年前之羸弱,他们无法想象,于是不断地问起抗日战争的历史,特别想知道当时的中国为什么土地会被轻易地侵占、人民会被随意地屠杀、尊严会被任意地践踏......

作为80后的这一代人,小时候从《地道战》、《地雷战》等抗日题材的电影、电视获得相关信息还是比较多的,但这些大多都存在一定的演绎成分,离基本真实的历史存在不小的距离,更谈不上成体系的了解这段历史。在十多年前,一个人在郑州做项目,晚上闲来无事,把关河五十州的《一寸山河一寸血》看完了,记住了国家危难时刻爆发出的“一寸山河一寸血、百万青年百万兵”的民族血性,也整体的了解了正面战场上的抗战历史。 前几年在网上看到有人王树增先生的战争系列,于是下单了全套,很快把《长征》看完了,但后来因工作忙,作为第二个战争序列的《抗日战争》一直没时间看。为更好的回答孩子们的疑问,在最近半个月时间抽空把它看完了。

现在回想起关老师的《一寸山河一寸血》,个人感觉里面记录和表述的更偏向积极,更着重讲获得胜利或优势的战役。而王老师的这套书顺着历史时间和事情发展的脉络,翔实的把全面战事发端到日本投降这期间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国内战场和缅甸战场上发生的各个重要的战斗经过、各参与方的利益取舍、重要人物的思考决策呈现给读者,而这些内容的真实性可以从文章中随处可见的引文注释中得到趋于事实的保障。对于每场战斗,作者都从战略目标、双方参战部队及兵力、主要战斗过程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描写,其中涉及的部队番号众多、人物众多,并原文引用了很多当时的电报、文章、日记等,可以为喜欢了解历史的读者做细节的还原,也更有代入感。

因为这套书更为真实还原各场战斗,所以除了这些大量和繁杂的信息,还考验读者的心理忍受能力,因为中国军队在绝大部分的战斗中都输得很惨烈,有的甚至只能用绝望来形容,但这就是当时中国军队所处的境地,否则不会喊出“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这样悲壮的口号,也不可能唱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样激荡人心的歌!

想了解抗日战争,读这套书就够了

王树增的战争序列

《抗日战争》这套书共三大本,是王树增先生战争序列里面篇幅最长的一部,内容多、时间跨度长,结合本人的阅读感受,梳理出以下一些方向,供大家阅读时参考。

(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获得抗战最终胜利的重要保障,缺一不可。所谓正面战场,可以理解为包括国民党军、东北军、西北军、晋军、川军、湘军、粤军、桂军等在内各路军队,以及共产党军队组成的第八路军、新四军在日军攻击前线上进行的异常惨烈的战斗。敌后战场则是由共产党在日军占领区内组建的抗日根据地上开展的艰苦卓绝斗争。

在正面战场上,由于技术、装备、人员素质等方面严重落后,虽然节节败退,但仍然前赴后继、屡败屡战,全面抗战初期以“东方绞肉机”著称的淞沪会战,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妄想,并将日本拖入持久的战争泥潭。在敌后战场上,共产党在缺枪少药的环境下,全面发动人民战争,发动“百团大战”等战役、不时袭扰日军的后勤基地和补给线,牵制敌人投入正面战场的兵力。随着时间的推延,日军在两个战场上逐渐顾此失彼,到战争后期更处于“战也战不胜、守也守不住”的两难境地,这注定了日本侵略必将失败、中国人民终将胜利的结局。

(二)国内战场和缅甸战场

可能大部分人只了解在中国国土上进行的战斗,而不知道中国为了保障滇缅公路这条补给生命线的畅通,还派出了一支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进行了两次结局截然相反的浴血战斗。前些年很火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其历史背景就是远征军赴缅战争。

第一次赴缅甸作战,远征军不仅承担起全面抗击侵缅日军的重任,还不时需要去营救“大不了就颠还颠不掉”的英军,虽然收获了个别战斗的胜利,但是最终还是战败,其中一支撤回了国内,依托怒江天堑确保大后方的安全,一支穿过了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退入了印度。只能加大驼峰航线的运输补给量,但相对于滇缅公路的失守,还是极大的影响后勤补给。

退入印度的远征军经过休整,并从国内补充部分兵员,在美军的战术培训和武器装备后,带着复仇的怒火、誓死夺回补给线的决心,第二次开赴缅甸作战。在近乎相当的武器装备条件下,远征军在各个战斗中痛击日军,让日军也感受了节节败退的绝望感,重新打通了陆上补给生命线,一直到抗战胜利。中国远征军的赴缅战斗,被埃德加.斯诺称为“史诗般的远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则赞叹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史诗”。

想了解抗日战争,读这套书就够了

中国远征军

(三)不同人物的视角感受

书中直接引用了很多人的日记、来往的电报、战斗前写就的遗书等,从中可以了解当时这些人想法和感受,也可以对人物的性格做分析。例如蒋介石的微操属性,从犹豫不决到坚持抗战的演变,仅从个人权力出发而不顾全民族,因此在抗战中时刻不忘限制共产党军队的发展,还时不时和日军联合进行围剿;张自忠将军从不战败退的愧对民族,到坚决求战英勇牺牲的成就大义;还有很多将领在遗书中所表现出为民族生存甘愿牺牲的英雄气概;也有从日本鬼子的日记里表现出来的战争初期狂妄的叫嚣,到后来面临中国军队坚决抗战的绝望、无助。

想了解抗日战争,读这套书就够了

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

(四)不同国家的利益纠葛

在抗日战场上,除了中日双方,还有美国、德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或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这场战争中。美国在战争前期是日本的主要原料供应国,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让中国牵制日本,就全面倒向中国,可以不惜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援助,包括驼峰航线、飞虎队以及派人员积极开展国共间停战的协调等;德国在开战初期为中国提供了战术人员和武器装备,待全面组成法西斯联盟后,停止对中国的支持;英国这个精致利己主义的老牌没落帝国,担心其殖民地丢失,起初不希望中国远征军赴缅战斗,但无奈自身能力太弱;苏联在战争中也给中国提供了武器等方面的援助,但不时在两个党之间摇摆,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日本投降前最后一刻对日宣战。

想了解抗日战争,读这套书就够了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称“飞虎队”、陈纳德航空队)

在读这套书的过程中,情感的压抑是主色调,不论是战斗的失败、悬殊的战损比,都让人觉得堵得慌,每当到了需要舒缓的时候,都会听一听《如愿》,可以让自己的情绪从悲痛中挣脱出来,转化成对为国家生存而舍身抗争的先辈们的感激和敬佩。读完后,虽然无法特别全面详尽的跟孩子们讲,但是先辈们所承受的痛苦、所付出的努力,可以给他们讲述,希望他们能知道当下的“山河无恙,烟火寻常”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并在未来成长路上要不断提醒自己:“勿忘历史、吾辈自强”!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六角战争破解版(想了解抗日战争)》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