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抗日救国同盟军抗战简史
年1月,日本法西斯又在上海挑起战争。中国第十九路军面对日军三次增兵总数约10万人的疯狂侵犯,血战30余日,进行了英勇的淞沪抗战。1933年3—5月,日军侵犯长城一线,中国军队用劣势装备在长城各口与日军展开激战。为抗击日军进占察东,1933年5—7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进行察东作战,收复失地。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武装力量主要来源涉及多支队伍,这些队伍背景各异,但共同目标在于抗日救国。其中,冯玉祥统辖的西北军旧部为重要力量之一。第1军(佟麟阁)、第2军(吉鸿昌)、骑兵第3师(周义宣)等部队,均在同盟军中占据一席之地。第1军(张人杰)与方振武组建的“抗日救国军”亦是关键组成部分。
许佩坚(1908―1939)河北饶阳寺岗村人。1928年到北平求学,后入国民党陆军第八十四师三团任连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返饶阳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3年,投察绥抗日同盟军,参加抗战。后在国民党军队中从事抗日宣传和兵运工作。
局部抗战发展阶段(1933年1月至1937年7月)1933年1月1日,日军开始进犯山海关,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5月31日,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国民革命军退出热河和冀东,日本打开了通往华北的大门。
为什么9月3日被定为抗战纪念日?
1、中国选择9月3日而非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主要基于法律效力、历史叙事、政治意义及民族记忆等多重考量。法律效力差异:9月3日标志法律终结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布《终战诏书》,但该文件仅表达投降意向,未完成法律程序,未明确承认侵略责任或接受《波茨坦公告》条款。
2、把9月3号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法律层面的胜利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这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法律程序终结。按照国际惯例,战败国签署投降书次日为战胜国胜利纪念日,所以9月3日成为纪念日。
3、抗日胜利纪念日定为9月3日主要有以下原因:历史事实依据: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东京湾美军“密苏里”号军舰上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这标志着法律意义上战争的终结。次日(9月3日),当时的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并从1946年起将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4、将9月3日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主要有法理依据、历史调整和立法确认三方面原因。从法理依据来看,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这标志着二战及中国抗日战争完全结束。
5、抗战胜利纪念日定为9月3日而非9月2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9月2日是日本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正式签字仪式,代表日本投降的日子。然而,这一法律程序的重要性在当时的中国虽已被充分认识,但消息的传递需要时间。
6、把9月3日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主要有法律、历史定位和立法等层面的原因。从法律层面看,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这标志着二战及中国抗日战争在法律意义上彻底结束。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骑兵第三师考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骑兵第三师考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骑兵第三师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重要部队,其师长原为周义宣(字子纲),但后期有资料记载师长名字为“周荣轩”,存在争议。以下是对该师的详细考察:师部及师长情况 师长人选:根据《察哈尔抗日史料》记载,骑兵第三师师长明确为周义宣。
日,同盟军兵分两路反击,一路由第5路军和察哈尔自卫军北上张北,另一路骑兵第3师周义宣部东进赤城,目标直指侵占地。22日,邓文部的第5路军从张北直取康保,击溃伪军崔兴五部,占领康保。23日,继续进攻宝昌和沽源,伪军刘桂堂部在同盟军声威下反正,成为游击第6路,沽源被收复。
年5月26日(农历1933年5月3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5月26日,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在张家口宣布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任总司令,方振武任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同盟对抗战攻略(同盟有什么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