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沉香美吗?要是比油润,它远不及和田玉摸着手心发暖;比颜色热闹,跟那些闪着光的宝石根本没法比;论雕工花哨,更是输给出满了精细纹路的饰品。但在真正懂香的人眼里,沉香的美是独一份的——低调、素净,浑身上下透着老祖宗传下来的雅致劲儿。
后来我摸清了沉香是怎么来的,再把它拿在手里端详时,突然就被那股子韧劲儿戳中了。它不是顺顺当当长出来的,是沉香树受了伤、结了痂,在山里熬了不知道多少年才成的。这种感觉没法跟不玩香的人说,就像你没法跟别人解释“为什么某首老歌一放就想哭”,得心里真认了这东西,才懂它这份朴实有多珍贵。
而且沉香这东西,外表看着拙,里头藏的能量可不小。它的香气能勾着人的情绪走——有时候是清冽的凉,有时候是温润的甜,复杂又多变,闻着闻着,思绪说不定就飘到古代去了,好像能看见当年采香人在山里寻香的样子。我总说,这才是沉香真正的魅力,品着那说不出的香,脑子里过一遍过往的事儿,突然就懂了:哦,原来这就是“缘”啊。
很多人一上来就死磕“产地”,其实真没必要。你想啊,谁能穿越回去问当年的采香人“这料子是在哪棵树下摘的”?顶多知道个大概范围就够了。沉香的产地散得很,17个国家、几十个地方,哪怕就隔几里地,气候、土里的养分、树上长的菌种,甚至树本身的品种,都能让最后出来的香韵差出十万八千里。
当然,产地也不是完全没说法。真要论稀缺性,头一波得是国香系的海南、港香、莞香,还有越南的芽庄、富森、顺化这些地方,再加上顶级的登流眉、寮香、真腊——现在这些地方的香,别说手串了,哪怕是一小块能用来品香的料子,连我们这些常年跟沉香打交道的人见了,都得当宝贝收着。你要是想花小钱买这些产地的手串,劝你别抱希望,十有八九要踩坑。
要是就想整个手串、挂件戴戴,第二阵营的星洲系其实更实在。像汶莱、达拉干、马泥涝、东马、菲律宾、加里曼丹这些地方的料子,都是圈子里常提的;还有巴布亚、伊利安、苏拉威西这些,也能选。至于价格,得看料子的形状、沉不沉水、香韵怎么样,这些因素凑一块儿才定得了价。
玩沉香手串久了,我总结出个规律:要是一条手串看着一点毛病没有,要么价格能吓你一跳,要么就是假的。为啥?沉香是油和木混在一块儿的,本身就不均匀,而且它是软木,跟檀香、紫檀那种硬木没法比。车珠子的时候,打孔留个小缺口、表面有点不平整,太正常了——真喜欢沉香,就得接受它这点“不完美”。
更别说开料车珠有多难了,风险大得很,说不定切着切着就裂了,想找颗圆滚滚、一点瑕疵没有的珠子?比在沙子里找珍珠还难。而且车珠子特别费料,有时候一块料75%都得扔掉,所以手串成品价比原料贵那么多,真不是商家漫天要价。
也正是因为沉香这“不完美”的性子,所以碰到那种“又完美又巨香”的,你可得多琢磨琢磨。沉香的香从来不是靠“浓”取胜的,是飘着的、似有似无的——你特意去闻,可能没什么味儿;不经意间,又会突然闻到一缕。它跟檀香不一样,檀香生闻就浓,沉香大多得上火炉才出香。那种“摸完手指还留香”的沉香,我玩这么多年也没见着几个,真碰到了,可得多留个心眼。
所以给刚入门的朋友提个醒:要是就想入串手串戴戴,别着急下单,先找个靠谱的商家聊聊,自己也补补基础常识,别上来就被坑。但要是真爱上沉香了,我倒不建议先买成品——你都不知道自己喜欢哪个产区的香韵,买了也可能后悔。不如先从品香小样开始,花不了多少钱,还能实实在在尝出不同产地的味儿。等摸准了自己的喜好,再买车串、雕件、大料,这样玩起来才有意思,也不容易走弯路。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沉香传金手指破解版(沉香看着简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