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个个爱上我破解版(史上的五大阳谋)

师兄个个爱上我破解版(史上的五大阳谋)

admin 2025-09-23 看点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文/玉箫苒

编辑/玉箫苒

前言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从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直到现如今,中国历经上下五千年,期间经历了夏、商、周、两汉等等二十多个王朝,精彩的故事和各类英雄人物层出不穷。

王朝的更迭往往伴随着很多阳谋和阴谋的出现,而后者常常被认为是无法摆在台面上、在背后使阴招的卑劣行为,被人所不齿。

通常情况下,善于使用阴谋的人也被称为“阴谋家”,或者被称之为“小人”,因为使用这一类计策的人往往都是一些喜欢在背后搞小动作、使坏的人。历史上出现过很多阴谋,这些阴谋对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却因为无法公之于众,被后世所鄙夷。

很多人都认为,阴谋如果正大光明的摆出来,那么很容易就会被识破,从而失去它原有的效果。

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阳谋”,顾名思义就是实施计策之人把摆在明面上,让敌人明明看得见、摸得着、有足够的时间想出对策,但就是无法破解,最终只能眼睁睁的、“心甘情愿”的落入陷阱。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阳谋”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你明明知道它就是一个计谋,但就是找不到破解之法。

就好像明知道明天要去见上帝,却只能被实施计策之人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还手和招架之力。对于这样的局面,就不得不佩服那些“阳谋”的实施者,最后的结局早已经是设计好了的,把过程给你挑明,让你按照剧本来。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能人义士辈出,各类“阴谋”、“阳谋”也是让后世看的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最出名、最让后世之人拍案叫绝的“阳谋”分别是哪些呢?

这些看似无解的“阳谋”究竟有没有历史上说的那么神乎其神、无法破解呢?

此文章让我们来一一来分析

桃杀三士-借刀杀人

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三位大将: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接。这三人在当时的齐国乃至各国之间名声很大,史书里记载这三人能够赤手空拳将老虎干翻,所以很受齐国当时的国君齐景公的赏识。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但是这三位仁兄借着齐景公的宠爱日渐膨胀,嚣张跋扈,连当时担任齐国相国的晏婴也不放在眼里。

晏婴哪能受得了这般羞辱,当时就跑到齐景公那里告状,说国家想要强盛、国君的统治想要长久,就需要那些尊敬国君且礼贤下士之人。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但是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这三个莽夫除了会打打杀杀、还会干啥?

这三人现在是目中无人、嚣张跋扈,败坏了齐景公的名声。再这样下去,国家就会陷入动乱、国君的统治也会发生动摇,如此这般可怎么得了。

齐景公一听也是汗毛直竖,认为晏婴说的很有理,但却又无可奈何的表示这三人现在的势力太大,而且都是莽夫,如果处理不当怕他们反过来造反把自己给干掉。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晏婴一听齐景公早有干掉此三人的想法,就献上一计:拿两个桃让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去争,借机除掉三人。晏婴此计就是想让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为了争夺桃子从而相互猜忌、互相攀比,继而自相残杀。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齐景公采纳了晏婴的计策,结果这三人果然当场就开始争功劳,都说自己的功绩足够拿走一个桃子。在公孙接、田开疆分别拿走一个桃子后,古冶子不干了一边指责两人不地道,一边道出了自己的丰功伟绩。公孙接和田开疆一听,好家伙,这么猛!羞愧的直接当场抹了脖子,驾鹤西去。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古冶子一看如此情景先是一愣,但不愧是名将,看到公孙接、田开疆如此深明大义、自己却为了一个桃子苟活于世,实在没脸见人,于是也同样自刎而死。

晏婴就这样靠着两个桃子将三人全部干掉,这一招“借刀杀人”也是叫人拍手叫绝。

晏婴的这个“阳谋“之所以能够成功,是有一些侥幸,如果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本身的实力强过齐景公,还会发生这样的故事吗?

如果他们实力够强,哪里还轮的上晏婴和齐景公给他们下套,直接就跟你来个鱼死网破。看看后来的“三家分晋”,赵魏韩三家直接将老大晋国肢解,说到底还是实力足够强大。

围魏救赵-逆向思维

很多人都对“围魏救赵”这个典故非常熟悉,这个“阳谋”看似是东方大国齐国、和战国初期崛起的魏国、以及当时国力赢弱的赵国之间的较量,事实上是当时鬼谷子的两位得意门生-庞涓和被后世推崇的孙膑之间的爱恨情仇。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故事的起因是赵国看上了依附于大魏国的卫国,把后者一顿胖揍后夺了卫国的几处重镇,挨了欺负的小卫国立刻跑到老大魏国面前痛哭流涕,祈求老大帮自己报仇。

当时的魏国国君魏惠王大怒,表示赵国欺人太甚,敢打自己的小弟,这是赤裸裸的挑衅,身为老大一定要给卫国主持公道。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盛怒之下的魏惠王立刻派出大军,由庞涓指挥,并联合了宋卫两国,组成了三国联军攻击赵国,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面对来势汹汹的三国联军,赵成侯吓得不行,想撞墙的心都有,连连后悔为什么要去招惹军力强大的魏国。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国家的首都被敌军围得水泄不通,眼看就要亡国了,情急之下的赵成侯“病急乱投医”,派遣使者前往各国请求出兵救援,这其中就包括了富庶且强大的齐国。赵国使者在见到了齐威王后,允诺只要齐国肯出兵拯救赵国于危难,事后定会给予厚报。

看到有便宜可占,原本兴趣不大的齐威王顿时眼睛发绿,派遣“计谋大师”孙膑与齐国名将田忌率兵出征。对于自己的师兄庞涓了如指掌的孙膑并没有领兵前往邯郸救援,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直奔魏都大梁,让围攻邯郸的庞涓不得不回头救主。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最后不但赵国得救,早些年曾使诈让孙膑受到“膑刑”的庞涓也在回援途中被前者设计干掉,报了一箭之仇。

这就是“三十六计”中著名的一计-围魏救赵,是绝大多数人所熟悉的那个版本,但是如果翻开史书,您会发现其实事实远比大家印象中复杂的多。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背景还是那个背景,齐威王答应出兵救赵后,却迟迟按兵不动,大有“作壁上观”、“隔山观虎斗”的架势,其实就是想从中“渔翁得利”。《资治通鉴》中记载:

“十月,邯郸降魏,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

齐魏两军在桂陵这个地方激战,庞涓成为了孙膑的刀下鬼,这说到底其实就是齐国从中耍诈,将赵魏两国都给骗了。而且《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很明确,邯郸最后被魏国攻陷,也就是说实际上齐国根本就没有挽救赵国与危亡之中。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围魏救赵”这个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阳谋”之一,实际上根本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阴谋”。

齐国在此后还被缓过劲来的魏国痛击,不得不狼狈的求和,说明在当时新兴的齐国实力还远远不是魏国这个老牌中原霸主的对手。

推恩令-看你敢不执行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西汉初期,“文景之治”让经历了秦末混战、以及楚汉争霸之后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又一次得到了喘息。

但是在景帝时期,吴王刘濞借口朝廷削藩,联合了楚、赵等六国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叛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在艰难平定了“七国之乱”后,西汉王朝政治逐渐趋于稳定、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在经过了景帝、文帝之后,各诸侯国之间的实力虽然已经被大大削弱,但是在军事、政治等方面依然还是对中央政府存在很大的威胁。

此时西汉王朝已经进入到了雄才伟略的汉武帝时期,这位千古一帝一心想要加强中央集权、与已经严重威胁北部边境的匈奴进行对抗。为了达成目标,必须“攘外必先安内”,这样一来对内实行削藩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正当汉武帝冥思苦想对策时,就有人给送来了枕头,主父偃献出了千古一计:对各诸侯王采取怀柔政策,让他们的子嗣人人都能获得封地,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不但可以让原本势力强大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大减弱,皇帝本人还能够得到美名。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推恩令”。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推恩令”精妙的地方就是让各诸侯王所有的儿子不论是嫡出还是庶出,都能得到封地。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强大的诸侯国被肢解的支离破碎,最后所谓的“国家”地位仅仅只相当于一个县而已,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再掀起任何波澜。

“推恩令”被称为史上最强阳谋,因为各诸侯国心中的那点“小九九”被看的明明白白。

这一计策让各诸侯王后悔怎么就生出了那么多的儿子,不执行就是与中央对抗、执行就造成了后来的“侯国”林立,诸侯对于朝廷的危险被彻底消除。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所以自身实力强才是汉武帝敢实施“推恩令”的基础,这也让这个“阳谋”并不是牢不可破。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挟天子以令诸侯-徒有虚表的伪装

原本沮授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没能被袁本初采纳,反而让曹操捷足先登,占尽了便宜。但不论是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曹操在将汉献帝“请到”许都后,虽然多次借助皇帝的名义向各路英雄豪杰发号施令,但实际上几乎没有几个人愿意听从。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按照曹操当时的想法,在把汉献帝弄到许都后,就能够借助天子的名义拉拢人心、铲除异己,从而稳固自己的势力、做大做强。

但事实上,汉献帝后来不但成为了曹操的绊脚石,还曾一度想要秘密联合其他人将曹操除掉,可惜最后还是被老谋深算的曹操发现,差点因此丢了性命。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其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这一招只不过是收买人心的计策罢了。看看曹操后来击败袁绍统一北方、率领大军南下拿下荆州等等一系列军事行动,这一招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因为曹操已经能够在实力上碾压对手,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古今历史最强“阳谋”-《论持久战》

中国古代的这“四大阳谋”被后世之人捧上了天,事实上并不是因为它们有多么无解,而是因为实施的人自己拥有绝对的实力,从而让被动者只能心甘情愿钻进设计好的陷阱中。

如果说古今中外最顶级的“阳谋”,那非毛主席在抗战时期洋洋洒洒写出的那篇绝世佳作《论持久战》莫属,因为和上述四个“阳谋”相比,这才是彰显绝对智慧的表现。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1937年,日寇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初期势如破竹。日军的残暴和吞噬中华大地的速度让一些悲观主义者大肆鼓吹亡国论,认为不久后整个华夏大地都将被日寇吞并,如此悲观的论调严重影响了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决心。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毛主席针对当时的局势,运用自己的智慧,对敌我双方进行了一次详尽、透彻的分析,用一篇洋洋洒洒的《论持久战》就把问题说的明明白白。

《论持久战》高明的地方就是把客观事实摆在那里,用事实和理论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明确告诉中国人民:

只要按照我毛泽东的方法来,最终可以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论持久战》简单来说就是三句话:我们能不能赢?如何打才能赢?什么时候能打赢?换句话说,毛主席用这篇文章告诉中国人民和日本侵略者:中国必胜!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甚至连战争的走向都预测的非常清楚,什么时候进行战略防御、什么时候开始战略相持、什么时候转守为攻。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论持久战》的高明之处在于:丝毫不藏着掖着,甚至用登报等方式大大方方的告诉你,可是你又有什么办法呢?

之后的事实证明,毛主席真的是中国从古至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他的预言都一一兑现。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结语

以上就是被后世人之人推崇的中国历史上的顶级“阳谋”,个个都堪称巅峰级别的神作,但是前四个虽然都精妙无比,但并不是无解可破。说到底,它们都是基于施计者拥有足以碾压对手的实力,但唯独《论持久战》才称得上是真正无解的“阳谋”,

因为在这一计谋中,敌我双方其实都是势均力敌,但是中国人民就是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两者对比,才让我们在佩服古人智慧的同时,更加钦佩毛主席的伟大。

史上的“五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论持久战》堪称无解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论持久战》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师兄个个爱上我破解版(史上的五大阳谋)》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