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插进了目标的后背,没跑几步就倒下了。
那一刻,营地里突然静了。血不多,但够明显,大家都知道这次不是运气好,是技术到位。用自己做的弓箭把肚子填饱,这种事说白了就是给人一种踏实感——能靠自己解决眼前问题,心里踏实,不慌。
近处射中目标的诀窍挺直白:短距离、稳准、别急。用自制弓的时候,站位、拉弦的幅度和放箭的时机都得把握好。你拉得太满,弓一歪,方向就跑;拉得太短,力量又不够。盯着目标看,呼吸放慢,放手那一瞬别抖手,这是人枪合一的事儿。自制弓比工厂货晃,有误差,只能打近点,别把远射的幻想抱太紧。
野林里狩猎常用的套路其实很老套:先找点儿——灌木边、溪流旁、林缘这些动物爱出没的地方。要是有天然的隐蔽处,蹲守效果更好。靠近必须像猫一样悄,脚步和衣物别磨蹭出声。看到目标别立刻动,先观察它的习性,等到侧身或背朝你的那刹那出手,命中率高。要是射不中也别着急,受伤动物会跑,会藏,追踪血迹和脚印比追着跑更管用。多人配合更有戏:一个驱赶,一个埋伏,合力能弥补自制武器的不足。
做弓先从材料说起。找一根直、弹性好的木头当弓胴,像紫椴、白蜡、橡木这些树都行。有经验的人看纹理和年轮,长度大概跟你的臂展差不多,粗细要均匀。把树皮去掉,保留自然弧度,慢慢把两端削薄,中央保留厚度。弓背那侧尽量保持完整,弓腹侧按形状削薄,这样拉起来受力均匀。做好基本形状后,轻轻拉开几次试试弧度,需要的话用热水或靠火慢慢定型,别猛烤,火候一过木头就可能裂开。
弦的选择也有讲究。可以用动物筋、植物纤维,或者把几股缝衣线绞在一起。自制弦要粗细均匀,有弹性但不容易断,两端做成小环或凹槽固定在弓端。拉弦试拉时注意听有没有裂响,别急着追求大拉力,稳定耐用最重要,生存用途讲究能用、不容易坏。
箭杆要直、轻、硬,找直生的嫩枝或者小树苗,去掉侧枝,表面修整平。箭头可以是削尖的木头、磨好的石片、骨头或者金属片,用细绳或树脂缠紧固定,别留缝隙。尾部用三片鸟羽按120度黏好,保证飞行稳定,尾端做个凹口卡在弦上。每支箭都得查弯曲度,弯了的箭飞偏得厉害,挑最直的上阵。
做这类东西,几个细节常被人忽视。顺纹削木不容易劈裂,热定型要慢火,弦和箭的匹配要测试多次。每做完一步都试拉试射几回,听声音、看弧度、量箭速,边试边改,记录哪种做法管用,下次就不用从头摸索。
猎前准备别省。检查弓弦有无磨损,箭头有没有松,箭杆是否弯曲。带上备用绳、备用箭头材料和随手工具。衣着尽量低调、软底鞋,别让鞋底发出嘎吱声。布置埋伏要看风,把风向当朋友:风把味道带走,能帮你接近目标。利用光影和灌木把轮廓藏起来,别站在明显的天际线上。
追伤兽要慢,别以为中箭就一枪见效。动物往往会跑一段,记住箭落的方向,从那儿推断行进路线,沿着血迹、脚印去找。脚印、粪便这些都说明它有没有继续移动。如果看到它钻进洞穴或灌木丛,别猛冲,有可能受惊反扑或惊走目标。多数情况下,等候或绕后更稳妥。两三个人合作的话,分工明确,互相掩护,效果会好很多。
这活儿有风险。砍树、削木会划伤,烫弯定型时有烫伤或引发火情的风险。最重要的一点:决不能把弓箭对着人或宠物,用之前想想法律和安全。很多地方对野外狩猎有规则和禁季,出手前最好打听清楚。收获后处理猎物时注意卫生,别忽视寄生虫的问题,生熟分开,肉要及时清理和保存。
回到那晚的营地,大家没有大声欢呼,按着平时练的分工干活。有人收箭,有人把兔子放在帆布上开始处理,刀起刀落有条不紊。讨论也很实际:哪儿瞄得歪了、弦哪处磨损、箭头怎么固定能更牢。实操带来的收获就是这些细小的改进,下一次会更顺手。
火堆上开始滋啦作响,油花冒起来,肉香在夜风里慢慢散开。弓和剩余的箭被放到一旁做了临时补强,明天一早再细修。围着火的人话也慢,既交换经验又不忘记值班安排。有人会低声说下次带上更结实的弦,也有人提议再多做几支备用箭。没有夸张的庆祝,更多是把吃的平均分好,安排好第二天的巡逻表。
回营的路上,月光下树影被拉得长长的,弓包斜背着,手里还握着那点紧绷的感觉。夜风带着草木的味道,脚步不快,但每一步都踏实。明早还得把弦彻底换好,箭的尾部再检查一遍,谁偷懒可在第二顿饭前被提醒——那是大家都知道的小规矩。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怎么制作小型武器(生存指南如何在树林里自制弓箭)》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