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朝香 实习生 何熙 设计 王喆 通讯员 鲁青 许紫莹
医学的进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每一次技术的突破,每一次不可能的逾越,背后都凝聚着临床医生们不懈的探索与坚守。这个时代需要破壁者。他们打破技术的壁垒,突破认知的边界,在医学的无人区开疆拓土,每一次突破都是对生命极限的重新定义,让绝境中的患者重获新生,为他们背后的家庭带来希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联合潮新闻,推出“医路破壁者”专栏,聆听临床医生的“破壁”故事,感受他们守护生命的温度。在这里,我们一起来感受医学的光芒如何照亮生命的至暗时刻,见证医者仁心如何创造生命的奇迹。有中年硬汉痛到飚出眼泪;有年轻女孩手心出汗如雨;有头发花白的大爷面部不受控制地挤眉弄眼……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黄兵教授每天接诊的都是被疼痛或者剧烈不适感折磨的患者。
经常会有人问黄兵:疼痛科是做什么的?
那些长久难以治愈的疼痛、那些不致命却又让人生不如死的不愉快的感觉、那些听起来非常小众的疑难杂症……这些都是黄兵和团队多年来专注处理的。
重新定义治疗靶点
缓解天下第一痛
不仅是患者,即使是同行,有些也对疼痛科这个新兴的专科不甚了解。于是,黄兵将讲课PPT首页就定为“疼痛的内涵与外延”。
“通俗地讲,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黄兵表示。
在所有神经性疼痛中,三叉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
“痛起来像电击,发作起来持续时间不久,像闪电划过,每次一分钟以内,但频繁的时候,一天会发作五六次。” 黄兵形容这种痛,“不会要命,但有人觉得生不如死。”
曾经有位壮实的中年男子,来就诊时发病,进了诊间,就直接痛得靠在墙上,飚出眼泪。
黄兵在手术 医院供图
三叉神经痛发病主要在头面部的额头、颧骨、颌面,多是脸部半边,发病部位不能碰触,比如,女性不能涂抹、化妆,男性不能刮胡子。
“有些人的表现是牙疼,所以会错当成口腔问题去治疗。”黄兵遇到过一位60多岁的阿姨,半年多时间,不定时牙痛,拔掉大半口牙齿后仍无济于事,“其实,二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牙痛是持续的、吃了消炎镇痛药有效果,三叉神经痛是短暂发作的剧痛,消炎镇痛药止不住。”
传统治疗中,如果药物不能有效控制,就需要手术治疗,开展微血管减压手术或将射频针穿刺进入颅内半月神经节,通过射频消融的方式毁损发病的神经。
“我们通过研究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发现在颅外就能完成射频消融治疗,重新设定了射频治疗的靶点。”黄兵带领团队改良了射频手术方式,将原来颅内的治疗靶点转移到颅外,局麻下即可完成CT引导下治疗操作,定位更加精准。尽管并非根治性治疗,但因其便捷安全,仍受到不少患者的青睐。
这项技术获得了2020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不痛不痒却备受煎熬
缓解无法言说的窘迫
到疼痛科就诊的还有一部分患者,不疼不痛,但却备受煎熬。
30多岁的杜先生来就诊时,两只手藏在长长的袖子里,伸出来时,手心湿漉漉的,水滴一滴滴落在地上。
他患有手汗症。这是因交感神经过度活跃而引发的异常出汗问题,大约一半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严重地影响正常社交和生活。实际上,它发病不只在手上,也有人是在头、脚或者腋窝下,身体各个部位都有可能。”黄兵解释。
手汗症的治疗,听起来不算难:处理掉紊乱的交感神经即可。
“多汗的原因主要是颈胸腰的交感神经出了问题,常规方法是在胸腔镜下用电刀烫死‘捣乱’的神经。”黄兵表示,“很多患者都是青少年,他们家长会觉得,就是出汗多,不痛不痒,做手术干吗?”然而患者会因手汗而自卑,不敢社交,非常苦恼。
黄兵及团队率先在全国自主研发了治疗手汗症的新技术——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链射频消融术,局麻下通过CT引导,将两根细细的射频针精准地扎到交感神经链,射频消融解决困扰,治疗后无刀疤,当天即可出院。
新技术诞生后,患者家长再无顾虑,纷纷带孩子来接受治疗,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000多位患者受益于这项技术。
黄兵在疼痛科医师年会上授课 医院供图
不断自我挑战
让罕见病患者“求医有门”
从业30多年,黄兵一直走在自我挑战的路上,“我希望做一些有探索性的事,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对我来说,是件开心的事。”由于在各种疼痛疾病的诊疗方面提供了原创新技术,黄兵先后7项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黄兵见过太多被慢性疼痛折磨的患者,“有人疼得嗷嗷叫,又找不到治疗的方法,处理疼痛本来就是麻醉医生的职责之一,我希望能帮到他们。”
解决一个又一个神经性疼痛难题后,黄兵又将目光放到罕见病梅杰氏综合征上——这是一种神经系统罕见疾病,年发病率仅百万分之六,患者会频繁出现不自主的“挤眉弄眼”或“咬牙切齿”。黄兵的电脑里有很多这类患者的视频:有人咧嘴咀嚼,有人口周乱动,还有人的牙齿咬得咯吱作响。
患者给黄兵送锦旗 医院供图
“这些都是不受控制的行为,所以,他们都会被周围的人用怪异的眼光看待。”黄兵解释,虽然患者是眼睛或者面部肌肉出现异常,但病变的原因在大脑中枢,运动中枢发出了错误的信号,沿相应的颅神经传递给颅面部肌肉,导致肌肉不受控制地收缩,严重的眼睑不自主痉挛性收缩甚至会使患者处于功能性失明状态,连生活都不能自理。
梅杰氏综合征是困扰临床百年的难题,长久以来,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上运用比较多的方法是注射肉毒素或者脑部深电刺激疗法(DBS)。但前者维持时间较短,反复注射还会产生抗体导致疗效变差;后者需要开颅置入电极,有效率约60%,费用较高昂,多数患者难以承受,只能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黄兵认为,治疗梅杰氏综合征的关键是找到传导异常运动信号的神经,让其不再“瞎指挥”肌肉。“我们运用射频消融术,在影像引导下,通过精准定位,把穿刺针插入到目标神经周围,利用射频消融掉部分‘捣乱’的颅神经。”
医院供图
这个手术最大的特点是颅外微创治疗,术后效果立竿见影,虽然并不是“一劳永逸”,术后可能还会复发,但优势在于安全经济,可助患者节省医疗费用。
“虽然梅杰氏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还没有被完全破解,但这项治疗技术能让患者暂时摆脱困扰。”黄兵表示。
截至目前,黄兵和团队已经治疗了200多位梅杰患者。今年2月,浙大二院还成立了梅杰氏综合征“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由麻醉手术部主任严敏教授领衔,希望聚焦攻克这类罕见性疾病,让患者 “求医有门”。为了让更多患者获益,黄兵及其团队不仅经常在全国学术年会上介绍新技术,还每年开设面向全国的培训班,目前已举办了19期,共培训全国各地2000多位医师。黄兵还会亲赴国内各医疗单位现场指导,使这些新技术迅速在国内推广应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被囚困的掌心破解版(手心滴汗如雨脸痛到飚泪他们被怪病囚禁的人生)》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