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阿姨的风衣秘密:199元也能穿出年轻感,别再被风衣“偷走”气质
秋风起了,街上又是那一排排风衣。说实话,我也曾被风衣“骗过”。那天在铜锣湾商厦闲逛,看见一件交织棉面料的风衣,摸着不掉色、洗后不用烫、还有点防水,牌牌价也没有吓人,199块钱我就买下了。反正我是这么觉得,衣服最打动人的是穿上去的那一瞬间,而不是标签上的数字。
有一次买砖红色风衣的经历让我记忆深刻。我试了三件同色但不同产地的外套:郑州做的衬里是浅黄色、武汉的衬里偏咖啡色、北京的衬里与外面同色、做工也更精致,价格贵一点我还是选了北京产的。几年过去了,那件衣服还在柜里,一点褪色也没有。由此我意识到,面料和里衬的“默契”有时比外观更决定气质,做工的细节会让一件普通的风衣撑起整个人的气场。
关于材质和功能,其实各有用途。我有一件深绿色的短款带帽风衣,带点运动风,涂层防水,下小雨没带伞就能挡一挡;还有一件过膝厚布料的风衣,在刮大风冷的时候像多了一层铠甲。逛店里我通常会先看成分,随后摸衬里,再者拉拉拉链和翻翻袖口,试着坐下走动,看看腰线和肩部是不是舒服。这样买回家的衣服,穿着久了少后悔。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同一件风衣穿在不同人身上有的显得精神、有的显得老气?颜色和搭配是关键。卡其、豆绿、灰色这些经典色穿在脸色偏黄的人身上,容易“减色”。我朋友小李原来四十出头,总穿深色风衣,看起来沉闷,后来她开始用一条红色真丝围巾点亮脸色,整个人都精神了。我的同事张姐把过膝的沉重风衣换成半长款并系上细腰带,别人都说她年轻了好几岁。比例、领型和一点亮色配饰,常常能把年龄感往后推一段距离。
买衣服不是比贵更好,而是看适合不适合。选购时不要只看外表,触感、里衬颜色、缝线细节、肩线落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点,决定了穿在身上的感觉。洗护上也有技巧,反正我是习惯把易皱面料用蒸汽轻松打理,涂层面料尽量用冷水短洗、自然晾干,减少高温暴晒。未来的趋势我觉得会是运动面料更多被用于日常外套,颜色上也会越来越敢用亮色做点缀,功能性和舒适性会成为主流。
生活本来就是有颜色的。年纪不是借口,穿衣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对自己好一点的方式。说实话,我唱着《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走在街上时,别人多半看的是我的笑容而不是外套的价格。你有没有哪一次因为一件风衣改变了气质的经历?说说你的故事或者你愿意为自己或父母挑哪种风衣,一起交流一下吧。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dnf翻翻牌牌(关于秋季买风衣我的选择原创)》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