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手机,一打开App,古装、穿越、AI老公、东北大棉袄全挤在首页,像早高峰地铁,谁都想抢我三分钟。
点进去一看,9月26号集体上新,单集成本80万,女主一人32套戏服,手工刺绣闪得我屏幕都糊——短剧这是把“烧钱”俩字写脸上了。
我原本只想找部下饭剧,结果先被《嫁佞臣》的服化道吓清醒:一套衣服顶我半年工资。
再往下刷,《抄家后她娇入骨》首日5000万播放,平台连夜加服务器,弹幕里全是“女主别死,我的会员为你续命”。
我寻思,穿越梗都烂大街了,怎么还这么能打?
答案简单——观众就吃那口“爽”。
现实里996,屏幕里一秒回古代开金手指,情绪价值拉满,谁管逻辑漏不漏风。
更离谱的是男观众也下场了。
以前短剧标签贴得死:粉色界面=女频,黑金界面=男频。
现在倒好,《邀君共寝》评论区一水“老哥求更新”,男性占比37%,平台立马加戏:权谋、打仗、兄弟反目,全给安排。
我男朋友,一个连《甄嬛传》都嫌墨迹的人,昨晚熬夜追到四点,早上顶着黑眼圈问我:古代真的有“共寝”这种好事吗?
我翻个白眼,心里却门儿清——制作方把“爽点”做成了鸳鸯锅,一锅辣一锅淡,谁都能夹一筷子。
都市那边也没闲着。
《她的昼与夜》把双重人格拍成“早八社畜vs午夜拽姐”,北师大干脆拿它当教材。
我学妹上周交论文,引用剧情分析“人格切换的镜像镜头”,导师给了A+。
更离谱的是《新婚夜,装瞎老公不装了》,AI设定一出,腾讯AI Lab真跑去谈合作,说要给瞎老公升级算法。
我看完只想说:以后相亲,对方再吹牛“我搞AI的”,先问一句:你弄的是自动驾驶,还是短剧老公?
演员这边更卷。
翟一莹同时拍三部戏,档期按小时切,比我的待办清单还细。
新玩法是“底薪+流量分成”,播放量破3亿再领红包。
我算了下,要是3亿点击,她一单能再拿七位数,比我年终奖多两个零。
于是演员们连夜学会“自己造糖”,微博营业、直播连麦、二搭售后,一条龙服务。
观众嗑得越上头,他们钱包越鼓,双赢到飞起。
年代剧也没摆烂。
《东北爱情往事》直接盖了个实景基地,哈尔滨文旅局乐疯了,提前把公交站牌换成剧照,我妈上周跟团去打卡,回来说冻梨都卖脱销了。
我刷到花絮,剧组连1988年的冰棍价签都复刻,三分钱一根,评论区集体回忆杀:当年我攒五天零花钱才舍得吃。
你看,细节真了,情怀就值钱了。
最骚的是互动剧。
《穿书富家妯娌》让观众投票改剧情,首周收200万条建议,编剧当场秃头。
我手痒也投了一票:让二嫂离婚独美,结果真拍了,弹幕刷“民意战胜编剧”,那一刻我懂了:短剧不仅喂爽,还给人“我也能写”的幻觉,参与度直接拉满。
平台打架打到国外。
听说《邀君共寝》要出东南亚版,老公还是同一个,台词改泰语,我脑补了一下“共寝”用泰语说出来,瞬间变恐怖片。
但资本不管,Netflix都下单,出海这条路短剧跑得比长剧还快,毕竟全世界都想爽,谁在乎集数长短。
烧完钱、卷完演员、哄完观众,短剧用三分钟把情绪价值卖到极致。
我原来觉得这是泡沫,直到看见《嫁佞臣》同款耳环直播一晚卖800万,才承认:这不是泡沫,是印钞机。
只是别高兴太早,当80万一集成为门槛,小团队连上桌资格都没有,最后只剩几家巨头互扔钞票,观众爽完拍拍屁股走人,下一部不新鲜立马取关。
三分钟可以爽,但烧不掉生活的账。
短剧把“精品”俩字越推越高,也把“没钱别玩”写进行业大门。
今晚更新我还会点,毕竟现实里省80万太难,花三块看别人替我花,也算赚到。
可如果哪天连三分钟爽剧都要会员+付费+超前点播,我就关机睡觉——让穿越、AI、东北爱情统统留在梦里,起码梦里不用续费。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古代金手指破解版(926短剧杀疯了人均两部对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