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人挤人,不如去杨浦滨江看一场“未来城市”直播秀——10月1号开馆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把华为、商汤一股脑儿塞进老厂房,门票0元,却要拼手速预约。
我蹲点三天抢到票,进去第一眼就被问住:如果城市会自己长,还要我们干嘛?
进门左手是华为那台“城市数字孪生3.0”。
屏幕里外滩车流像红色血管,一秒刷新百万次数据,比我自己都清楚我几点会迟到。
工作人员说,系统能把红绿灯、外卖骑手、甚至垃圾桶满溢都算进去,提前十分钟告诉你“别走南京东路”。
我站在大屏前,感觉不是在看城市,是在看城市脱光衣服体检,尴尬又过瘾。
右手边商汤搭了个“自拍生成房子”摊位。
上传一张脸,AI给你配一套房:圆脸得穹顶,方脸得碉堡,我长脸,结果出来一条走廊——真就一条走廊,连厕所都要一路小跑。
旁边小姑娘拿到圆形豪宅,当场蹦迪。
我算看明白了,AI不懂风水,只懂像素,它把人脸当户型图,图个乐子,却顺手把“家”这个概念撕成碎片。
再往里走,月球基地VR排队拐了三道弯。
设备用的是嫦娥最新回来的月面数据,踩上去尘土会飘,飘得比上海雾霾真实。
任务是在南极建营地,我十分钟内塌方五次,最后靠把队友当水泥才封顶。
摘下头盔想起:在地球买房要30年贷款,在月球搭积木都得先学会卖队友,房子这东西,放到哪儿都是奢侈品。
最邪门的是生物混凝土工坊。
给一块灰板浇糖水,它自己能把裂缝“长”好,七天强度翻倍。
老师傅说,以后外滩墙面刮个口子,刷点营养液就能自愈,比贴面膜还快。
我偷偷掰了一小块揣走,回家扔进水盆,第二天找不着了,大概自己长腿跑了。
那一刻我突然怀疑,以后住的房子要是闹脾气离家出走了,我该报警还是贴寻人启事?
夜里七点,黄浦江数字水文墙准时亮灯。
实时潮位、泵站、雨水管网全变成卡通小鱼,哪条管堵了,小鱼就翻肚子。
现场小孩疯狂拍玻璃,说要看鱼“死”一条。
大人也跟着笑,笑完才反应过来:我们其实是在围观城市拉肚子。
把尴尬包装成游戏,人就忘了自己也是其中一条鱼。
出口处遇到扫二维码送明信片,我顺手领了张,回家才发现背面印着一句话:城市不是钢筋水泥,是你愿意在里面留下的体温。
我盯着那行小字,忽然想起白天那块逃跑的混凝土——原来连墙都想留点体温,只是它选的方式是跑路。
这场展免费,却处处标价:数据标价隐私,AI标价脸,月球标价命,混凝土标价安全感。
它把未来拆成体验项目,让你摸一把、拍张照,再一脚踹回现实。
临走我没买周边,只把预约二维码留在手机里,当提醒自己:真正的城市更新,不在展馆,而在我们敢不敢把体温留在日常巷口。
别只去打卡,去想想你要把体温留在哪儿。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假日岛游戏攻略(来复兴岛开启未来奇遇假期打卡攻略请收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