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被地铁人潮推搡着上班时,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城墙能不能别那么高,让我喘口气。
五一小长假,我逃到开封,刚下高铁就被城墙的矮个子逗笑了——它像爷爷弯着腰,砖缝里还插着狗尾草,风一吹就点头哈腰,像在打招呼:来啦,别急。
我顺着城墙根走,鞋底蹭着被太阳烤得温热的青砖。
北京城墙是教科书,开封城墙是日记本,每一道裂缝都写着今天谁家的葱涨价了、谁家孩子又摔了一跤。
墙根下,大爷支着象棋摊,棋子啪一声,旁边大妈的韭菜盒子香得明目张胆。
没人催我快走,狗尾草替我挡了太阳,时间像被谁调成了0.5倍速。
拐进书店街,空气里混着旧纸和糖炒栗子的味道。
一家铺子门口,老板把线装《东京梦华录》当扇子扇风,见我探头,直接撕下一页包瓜子,说:“宋人写的,比你手机里的攻略靠谱。
”
我捧着那页纸,突然懂了什么叫“文化掉渣”,渣都带墨香。
晚上钻进御河边的老茶馆,木桌磨得发亮,老板端来一壶菊花茶,杯底沉着两朵整花,像泡开的宋朝。
台上有大姐清唱豫剧,嗓子一亮,隔壁桌的小孩立马不闹了,拿筷子敲碗打拍子。
我听不懂词,却听懂了那股“日子就该这样慢慢炖”的味儿。
临走那天,城墙根下的大爷喊我过去,递给我一颗刚摘的番茄,说:“带路上吃,比高铁盒饭甜。
”
我咬了一口,汁水顺着下巴流,突然明白:
开封赢就赢在,它把历史熬成了番茄汤,谁路过都能舀一勺,烫嘴也暖心。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笑说开封攻略(我是北京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