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播放,6.5分,一条下滑线把《一笑随歌》钉在墙上,像极了我等社畜的季度KPI:数字好看,口碑稀碎。
”
剧刚上线那周,办公室的小姑娘天天在茶水间模仿李沁的“红衣回眸”,说那眼神里带钩子,能把人魂勾去边关。
到了第12集,钩子断了——夏梦演的女二一出场,弹幕齐刷刷“出戏”。
酷云数据冷冰冰:那一集跑掉12%观众,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突然拔网线。
没人心疼数据,大家心疼自己前面11集白熬夜。
李沁倒是稳,华鼎奖提名像一张“优秀员工”奖状,贴在她的履历里,金光闪闪,却遮不住项目黄了的尴尬。
陈哲远更干脆,直接奔下一部《将夜》前传,像极了跳槽速度比电梯还快的同事。
最老实的是夏梦,发了条长文,没甩锅,只说“我火候未到,回去补课”,然后真就神隐。
这年头,肯认错的艺人比不塌房的还稀缺,反而让人想叹口气:早干嘛去了?
华策的声明来得比外卖还准时:建评估体系、砍女二戏份、加主演番外,三连招像极了老板在复盘会上“优化流程、砍掉边缘需求、资源向核心项目倾斜”。
观众要的不是PPT,是下一集别喂屎。
可制作方也委屈——流量+IP+古偶安全牌,公式没算错,只是忘了“演员与角色呼吸得同频”这条隐藏条件。
夏梦不是不努力,她的脸放在现代剧里够打,但古偶要的是“落地成诗”的仙气,她一开口就像背课文,镜头再柔也救不了。
有人骂资本瞎,有人骂演员菜,其实都骂轻了。
古偶流水线开了十年,观众从“给糖就甜”进化到“给毒能验”,平台还在用老配方炒冷饭。15亿播放像一面照妖镜:大家嘴上嫌弃,身体很诚实地点开,边骂边看,看完再骂,流量循环成了莫比乌斯环。
真正该慌的是谁?
是下一部还在复制粘贴的剧组——观众耐心余额已不足,下次再翻车,连骂都懒得骂,直接划走。
剧还没收官,特别版已在路上。
能不能靠剪辑逆天改命?
别抱希望,烂尾楼再装修也改不了地基歪。
倒是对夏梦有点期待:她若真闭关一年,把台词、仪态、眼神全拆碎重练,回来接个适合自己的角色,未必不是第二个“逆袭样本”。
毕竟,观众记性差,也心软,只要下一次演到心坎里,掌声照样给。
至于你我,关掉屏幕,明天照样挤地铁。
剧可以重剪,人生不能回档,看别人的翻车,不过是给自己提个醒:选对赛道,比瞎努力重要;承认短板,比硬撑体面;及时止损,比后期补救省钱。15亿的热闹散去,锅碗瓢盆还在,生活这场大戏,没有番外,只能一遍过。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将夜前传版本(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