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火的找东西游戏(抄书第157天一段边互动边找定位的游戏)

很火的找东西游戏(抄书第157天一段边互动边找定位的游戏)

admin 2025-10-11 看点 1 次浏览 0个评论

俄国虽说属于欧洲,但位置在欧洲边缘,是欧洲和亚洲之间的缓冲地带,历史发展和欧洲其他地区大不一样。俄罗斯人也总在琢磨民族方向、民族目标这些根本问题。俄国和西方的关系,长期都是被动接受人家的影响,直到近一个半世纪,才开始用文化作品、革命成果之类的回馈西方。不过 20 世纪以前,欧洲对俄国的影响可比俄国对欧洲的影响大得多。

1856 年以前:和欧洲的关系起起落落

(一)早期:和欧洲联系还不少

公元 9 世纪,第一个俄罗斯国家以基辅公国为中心兴起了。那时候它和欧洲其他地区有很多贸易往来,还通过联姻和欧洲主要王朝攀上了亲戚。可以说,早期的俄国和欧洲走得还挺近。

(二)后来:慢慢和欧洲隔离开了

公元 990 年前后,弗拉基米尔大公决定接受拜占廷东正教,这一下让俄国成了东正教的独立堡垒。到了 13 世纪,蒙古人统治了俄国,把它和欧洲的大部分联系都切断了。蒙古人虽然给俄国留下了行政、文化方面的影响,甚至在种族血统上也有贡献,但坏就坏在,西方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这些大运动的时候,俄国正被隔绝着,没能参与进去,最后发展出了和西欧完全不同的文明。

(三)再后来:开始学着西方的东西

15 世纪,俄国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但自己的文明虽然有特色,经济和技术上却落后了。从 16 世纪起,俄国开始借用西方的军事技术来保护自己。

彼得大帝在位的时候(1682-1725 年),下了大决心要加快这个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他凭着钢铁般的意志,颁布了 3000 多条法令,改革行政机关和军队,建立工业,引进外国专家,还派留学生出去学习。他自己也西行,学习外国的制度和惯例,后来在波罗的海沿岸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这就像给俄国开了扇面向西方的窗户。不过他的改革遭到了部分民众,还有保守贵族、教士的反对,阻力不小。

叶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 年在位)接着推进俄国欧化,还赞助文化事业。在她统治的时候,俄国上层阶级在说话、穿衣服这些方面,都学着凡尔赛宫廷的样子。但这种欧化只限于上层阶级,普通老百姓还是老样子,这反而让上层和农民之间的差距更大了。

1815-1818 年,俄国占领军在法国待了一段时间,有些军官感受到了自由思想,回国后就反对沙皇独裁。1825 年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可因为没得到群众支持失败了。说到底,是因为俄国没有西方政治发展中很关键的中产阶级,没人能呼应他们。

思想上吵不停:西欧派和斯拉夫派各执一词

俄国和西方的差异,让俄国思想家分成了两派。西欧派看着俄国发展慢就着急,把彼得大帝当英雄,一个劲主张俄国要像彼得大帝时候那样,赶紧赶超西方。

斯拉夫派却觉得,俄国和西方的差别是根本上的、内在的,是民族精神不一样。他们把圣彼得以前的俄国社会想得特别好,认为彼得大帝破坏了俄罗斯文明和民族团结,是个敌人。他们不接受西方社会,觉得西方社会就知道追求物质享乐,还没有信仰,也不认同西方的改革和革命理念。

俄国在历史发展中,一直在和欧洲的互动里找自己的路,内部思想流派吵来吵去,其实也反映出它在现代化的时候,对自己该是什么样子一直在思考和挣扎,而这些思考和探索,对俄国后来的发展影响特别大。

抄书第157天!一段边互动边找定位的游戏

抄书第157天!一段边互动边找定位的游戏

后记:俄国虽属欧洲却地处边缘,历史发展与欧洲其他地区差异明显。1856 年以前,它与欧洲从有较多联系,到被蒙古人统治而孤立,再到摆脱统治后借鉴西方。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推动欧化,但多局限于上层。1825 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因缺乏群众支持失败。思想上,西欧派主张向西方看齐,斯拉夫派坚持自身特色。俄国在与欧洲的互动和内部思想分歧中探索自身道路,深刻影响着后续发展。

抄书第157天!一段边互动边找定位的游戏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很火的找东西游戏(抄书第157天一段边互动边找定位的游戏)》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