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孩子暑假在寄餐园,和小朋友们玩三国杀的游戏。
买了两套纸牌三国杀。
第一套,几张纸牌被其他小朋友拿走了,主要是赵云和关羽的纸牌没了,我家啊哲就不要它了。
缠着啊郑买了套新的。更大套更美。
第二套比较好点,还出了一个小插曲,同寄餐园的小朋友拿了啊哲的整套三国杀,写上了他自己的名字,假做是他的。
那时寄餐园的老师处理得非常好,她跟小朋友说,园里有监控,拿了别人的东西要告诉家长要报警,那位小朋友就悄摸去跟老师坦白了。
大家都心照不宣,我们也没去说这位小朋友,没有任何冲突,没有捧杀,也没有放任。
我跟啊哲说,如果不跟老师反应,就是一个捧杀,以后这位小朋友会继续小偷小摸。
如果放任,他将来可能会走上斜路。
我们没有证据,也不能说他是小偷。
交给老师处理就最好。
若老师处理不了,我们大不了重新买一套,以后少跟这位小朋友玩耍就好。
很庆幸,我们的老师真的很会处理这些事情。
她自己有三个男孩,大的男孩去年考上了重点大学。
暑假和寒假,都是她家孩子在寄餐园帮忙教小朋友作业和预习新学期的课程。
还有玩游戏。
三国杀游戏就是前年玩的。
回到家也缠着我们一起玩,教我们玩。
玩了三国杀之后,啊郑就引导他看老三国电视剧,我们两陪着他看。
看到关羽被割首之后,他就不肯看了。
后来半哄半骗,主要用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戏份来吸引他看。
慢慢看完了。
别人拎个问题问他,他也能头头是道。
比如五子良将都是谁?
他就能一个个说出来。
还有十二虎臣又是什么。
还能给我提问题,我听的一头雾水。
啊郑八岁看完了三国演义电视剧。
挺早的。
我上小学四年级才看三国演义的纸质书,囫囵吞枣看完了。
我根本不知道五子良将和十二虎臣。
我只知道诸葛亮27岁出山,54岁仙逝。
我只记得曹操不能天下人负我,只能我负天下人。
我只叹息大小乔年轻貌美就守寡。
我太流于表面了。
虽说小时候看了很多书,大多喜欢风花雪月之类的。
并不肯用心钻研。
只能浅聊,不能深掘。
比啊哲差远了。
我有个感觉,以后啊哲讲的话,我未必都能听懂。
比如他去年跟我讲,他们在寄餐园玩打丧尸的游戏。
我因为看过一些丧尸小说,还能勉强接几句。
我们小时候,都是下河游泳摸虾,跳绳,抓萤火虫,去田里烧火弄爆米花。
我们的童年比现在的孩子快乐多了,也无知多了。
他们的童年比我们小时候更苦,学习的压力更大了。
他们的见识是我们小时候做梦都到不了的。
比如我小时候看着别的孩子背坐在摩托车后面,抱着车箱,我都羡慕坏了,看路和风景一点点倒退,我是没试过。
而如今的孩子,坐在小车里,甚至都不觉得幸福。
我们拥有了很多,心理好像也不觉得幸福。
欲壑难填。
我们那代卷不过同龄人,开始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他们能代替我们出人头地。
卷赢别人的孩子。
所以鸡娃。
我个人不赞成鸡娃,但希望孩子在健康平安的情况下,多发展点兴趣爱好,成绩能中上。
便满足了。
不是不鸡娃,是怕把娃鸡掉了。
我的一位初三同学,是学校的第二名,常年霸榜,即俗称的千年老二。
当年读书时,他很内向,后来考上市一中之后,没多久就没读了。
据说得了自闭症。
真惋惜,确实是个很会读书的男孩。
高中时我去外婆家路上见过他几次,他踩着自行车,头低低,眼光不曾抬起。
后来再没有见过了,不知他后来如何。
只是一直觉得可惜。
如果他可以做一个正常人就好了,不需要成绩多棒。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疯子面前,不强求天才。
啊郑朋友说我不鸡娃,难道不重视他上什么学校什么的?
这是两码事。
我问,如果你把娃鸡掉了,那他们上什么学校,还有什么意义?
话不投机,争执没意义,我很快就不说这种话题了。
我们这代人都是上过学的。
深知。
学,并非努力学,就能学好。
读好了,并非就代表就业好。
读不好,也不代表就业差。
我被“读书无用论”所累,自然知道读书好,起码可以混一个比较轻松的文职工作。
但是哪怕我觉醒了,让我重回读书时,努力苦读,以我读书资质,我也考不上重点本科。
一样挑灯夜战到二点,有人清北,有人落榜。
如果努力就能学好,那么十年寒窗,范进为何得考到老?
算了,议论不清。
今晚和孩子说,拿本书来读一读,他挑了诗词。
一人轮流读一首,能背就背,不能背就读。
诗词真美啊。
刚好读到蜀相,又是关于三国的。
每人又读了一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有人叹,出师未捷身先死。
我只叹,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不需要别人感怀,命才是自己的。
培养孩子一点点古诗词的爱好,挺好的。
我就特别喜爱古诗词,小时候自发背了很多,我背诗词很快。
很入神。
心驰神往。
根本用不着催促。
所以我觉得学这件事,若能自发,才能如饥似渴。
不计回报。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三国杀小游戏大全(从三国杀游戏到老三国连续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