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让人感叹一声:几千年来,中国讲究什么?传宗接代,尤其是在达官贵族、皇帝之家,血脉的干净比什么都重要。就像老一辈天天唠叨,家里儿子多才有底气,要是断了后,祖宗都要“气活了”。这种念头,一直深入骨髓。但你可别以为这只是普通人家“门风”,到了皇宫,这事儿还要再上一个台阶。皇家,讲究的是,一点杂质都不能掺进去,恨不得每个人都是纯血统。为了这个目标,“太监”这个群体就诞生了。每个要进宫的男人,往往都得留下点“本钱”,换点辛苦费,然后把自己变成“净身人”。以为这就是最惨的吗?其实有些故事,比你想象的更让人揪心。
你听说过吗?宫里不只男人要净身,女人在进宫前,也有自己的“苦差事”——比太监的净身还要难受。为什么说女人也得净身?不是说皇家后宫里三千佳丽,都等着被封号赏赐吗?其实,除了那些有机会被宠幸的妃嫔,大量宫女是彻底没希望的,为了断绝生育,这一关照样不会放过她们。古代除了我们熟悉的“太监”,还有一种人叫“女官”——老百姓口头会管她们叫“女太监”。她们其实就是负责皇宫各种机密事务,从记录后宫生活到帮着皇帝打理私人琐事。早在战国、汉唐的时候,这类人就有专门记载和编制,每个朝代都少不了她们。有的人说,她们不只是打杂跑腿,也参与了教导皇子成长,你就知道这身份有时候比想象的要复杂。
不过你要是以为宫女净身只是为了「绝育」那么简单,那可就太小看古代那些宫廷规矩了。说个新鲜一点的,唐高宗时期,有个叫韦氏的女官,据传就是经历了“净化”过程后才得以晋升,背后是宫廷对于权力的极致控制。更残酷的是,这套净身,其实是为了防止有人通过后宫生下皇帝的“私生子”,混淆了皇室血统。皇宫那些掌权的大人物,最怕的就是血脉不纯,那可是关系到江山稳不稳的问题。你看看,清朝就立过家法,哪怕一个宫女偷偷跑到皇子跟前了,只要查出来,哪怕她只是个小角色,也得被重重惩治。太监的净身,讲白了是防止后宫乱套,女官的净身,则是从根本上杜绝隐患。
说到具体怎么净身,那可是听着都让人后背发凉的套路。唐代的档案说,当时专门设了个“幽禁司”,专门负责女官入宫前的全部操作。手法极狠。你以为是喝点药?不是,最开始他们用土制的麻醉药,让宫女先迷上一阵,然后就把人绑在木柱子上,不让动弹。接下来,使用的工具据说是一种弯头的铁器,直接从下身进入,把子宫彻底破坏,想像一下那场面,普通人真不敢进屋。之后稍微敷点草灰,草率缝几下,做完就算完活。有老宫女曾偷偷传出来一句:“熬过去的都是命硬,有姑娘疼得咬掉自己舌头。”现在想起来都不是个事儿,古代医疗条件简陋,不感染发烧都算是托天之福。
宋代时,传说太监们用小木锤敲击女子肚皮,慢慢把子宫震松,再用手帮着“取出来”。据话本记载,宫女事后大多虚弱得不能行走,咳嗽、咳血甚至一辈子都不得安宁。有的后宫老太,年纪大了身体垮了,也没人管,只能挨到死在偏僻的小房间里。据说有一次,徽宗年间一个女官在净身时没挺过去,半夜暴毙,御医只用了一张草席抬出去。现在想想,是不是觉得电视剧里的“宫斗”都难得接近真实?
废话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要问了:“既然这么惨,为什么还有人主动往宫里钻?”这事在老百姓家里头,有复杂又心酸的原因。穷人家恨不得把女儿送进皇宫,为的就是挣点银子,光宗耀祖。很多进宫的人都是家里老母亲哭着送出来的,她们自己也不知道前路到底啥样。你要说宫里真有什么“高升”,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给权贵做苦力,连名字都得改成乱七八糟的编号。外头人看着整齐威风,里头人其实每天都担心挺不过明天。宋朝有本官府旧簿里,说有女官被净身后心理崩溃,连走路都踉跄,干活出错了就挨杖刑。满宫的人,各有各的命,宫女活下来只是开始,能喘气就得接着干活。
其实清朝以后,这悲剧才慢慢收了尾。女太监几乎都消失了,但太监还依然是皇宫里的饭碗职业。那时候也不是说宫女就能轻松了,她们只是换了新形式受折磨罢了。那些秦淮旧梦的传说里,后宫还是一样,人进去多半没法再出来。一入宫门深似海,说到底不是浪漫小说里凭命争宠的美好,而是活生生的封建束缚下,多少家庭的小姑娘,永远失去了名字、身体和自由。当年那些咬着牙的女官们,如果还有机会再见亲人,不知会不会说:“还不如在家做个普通人呢。”
有时想想,“净身”这事就像封建社会的缩影。它不只是对女人身体的伤害,更是对人性的践踏和对命运的争夺。皇宫里那些华丽的大门里,藏着无数不愿意回头的故事。谁都是别人眼里的小角色,只有自己心里的疼才是真的疼。现代人再看这些往事,也许只能嘀咕一句:“要是真对得起后人,还是多给点选择的机会罢了。”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逃出华丽皇宫游戏攻略(宫女进宫前也要净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