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晚间,抖音电商平台悄然发布《关于医疗器械类目系统升级的通知》,在医美和电商领域引发强烈反响。通知宣布,9月25日起,平台对“医疗器械”大类下数十个细分类目全面暂停直播推广功能。
此次禁播范围广泛,既涵盖械二水光产品、医用面膜、喷雾、凝胶等皮肤科领域械字号产品,也包括雾化器、血糖仪、听诊器、助听器等家用医疗器械,涉及品类达80余种。
图源:抖音电商平台
医械直播全面收紧
抖音此次看似温和的公告,其禁播清单之长、范围之广,远超业内预期。这标志着平台正在进一步明确医疗内容与商业推广的界限,以往通过直播演示使用效果、引导购买的行为将被彻底禁止。
虽然平台以“系统升级”为表述,实则是对医疗器械营销推广的全面规范。这一变化将直接影响依赖直播销售的医美器械商家,推动其探索新的营销模式。
居家水光为何被“特殊关照”?
在众多被禁品类中,“透明质酸敷料”、“胶原蛋白敷料”等,直播间里红极一时的“械字号居家水光”受到特别关注。
偷换概念
二类与三类的本质区别
真正的水光针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风险等级最高,按规定需在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操作。而市面流行的“居家水光”产品多仅取得二类医疗器械证书,二者在管理要求、临床验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三类医疗器械需要临床验证,确保其安全有效性;而二类医疗器械的管理要求相对宽松,尤其是械字号敷料的核心功能是创面修复和保湿,属于医疗器械,其审批备案根本不包含“填充祛皱”等美容功效。
滥用背书
从直播话术到低价诱导
在抖音直播中,主播们常常将破皮类医疗项目,包装成“居家护理”,营造“自己动手,医美自由”的轻松氛围:
“械字号备案,安全有保障”——刻意混淆二类与三类医疗器械的区别
“操作简单,自己就能打”——淡化专业医疗操作的必要性
“填充祛皱,价格只有美容院的十分之一”——用夸大效果、低价诱导冲动消费
这些营销话术掩盖了一个基本事实:“械字号”代表的是生产标准和安全等级,而非神奇的美容效果。拿 “械字号” 说事儿,夸大其为 “美容功效背书” 保证。
隐藏风险
自行操作的潜在危害
更值得关注的是,非专业的破皮注射类操作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注射过深可能导致皮肤坏死、血管栓塞
无菌操作不当容易引发感染
产品来源不明、假冒伪劣问题突出
平台上的一些直播内容往往回避这些风险,引导消费者低估家用医美器械的潜在危害,过度自信于自身操作能力。
医美监管持续收紧形成高压态势
抖音此次整顿与2025年以来医美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密切相关。
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扫清“黑机构”“黑医生”“黑药械”。
8月,市场监管总局再次发文,重点打击医美领域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行为。
作为拥有庞大流量的内容平台,抖音必须对监管政策做出响应。禁播医疗器械直播,既是履行平台责任,也是规避自身风险的必要举措。
整治之后,行业将如何应对?
抖音的禁播令将直接影响依赖直播带货的医美器械商家。短期内,相关企业需要快速调整营销策略,从直播带货转向更合规的推广方式。
对消费者而言,这或许是一个重新认识医美风险的机会。医美本质是医疗行为,而非普通消费。在追求美丽的道路上,安全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
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医美行业将迎来更深层次的变革。抖音此次对医疗器械直播的全面禁播,只是这场变革的一个开端。
消息来源:《医学美学美容》
转载请注明来自Sjyct,本文标题:《抖音直播破解版(抖音叫停80多项医疗器械直播销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